遵义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考

2009-07-23 01:48刘正强
理论与当代 2009年5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刘正强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中,遵义怎样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本文对此作了一些调查和思考。

遵义文化产业的现状与特征

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成就的总概括。我国的文化产业已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的范围包括提供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等活动。根据各类文化活动的特征和同质性,我国将全部文化产业活动划分为9大类别。即: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从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及调研推算得到:遵义市200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3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0.95%。全市文化产业解决就业人数16662人,其中:个体户从业8318人,占当年文化产业从业人数的49.9%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加大文化产业投入的基础上,2007年遵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1.7亿元,占GDP的2.17%,解决就业人数58600多人,其中;个体户从业29700多人。遵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比全省快0.74个百分点,比全国慢1.29个百分点;与江苏和浙江比,分别慢3.62个百分点和3.58个百分点。

遵义市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一是网络文化服务态势看好。据初步统计全市已有396个乡镇开展了网络教育与农业技术培训,占乡镇总数的94.1%,年培训农民达480多万人次,经培训后的农民就业率在98%以上,年人均收入8000元左右。二是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发展迅速。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07年底全市农村居民电视用户率为87.6%,城乡广播、电影人口覆盖率,分别为82.8%和74.3%,全市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三是文化艺术服务基础扎实。以遵义会议会址、遵义杂技表演、国酒文化、四渡赤水、绥阳诗乡活动为代表的城乡文化艺术服务,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了新人,促进了遵义的对外开放和文化经济交流,提高了遵义在全国和世界的知名度。

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

文化如水汇聚涵养,清明澄澈奔腾澎湃,浩瀚深邃灵动激扬,千变万化乃滋乃润,善利万物而不争。近几年来,遵义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先进地方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不够。要进一步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提升对文化建设战略地位的认识,提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艺术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二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不够。文化资源蕴藏在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状之中,关于四渡赤水、杂技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国酒茅台等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做好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充分整合蕴藏在民俗民间的文化资源。三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文化是一种生产力,而文化的竞争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态势。如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军事和经济竞争,演变为价值竞争。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江苏、浙江、湖南等许多省区也纷纷举起了“文化强省”大旗,确立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目标与措施。遵义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激励与保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加快发展遵义文化产业的思考

当前,我们面临着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好机遇,只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整合资源,才能在全球竞争的舞台上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新辉煌。

解放思想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机制。文化如山生长积累,巍峨峥嵘逶迤磅礴,厚重庄严充实光辉。21世纪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竞争。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要整合资源加快发展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与发展文化产业有机结合,用政策和地方法规引导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农村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二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大力发展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用开放的视野引导和鼓励国家国家公务员从事文化产业,要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中青年有施展才华的平台,为发展文化产业作贡献。三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发展文化艺术及网络文化服务业,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机制,把发展文化产业与调整经济结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文化产业质量和水平。

加强调研培育先进文化产业品牌。文化的承载是人类最厚重的承载,文化的包容是人类最大的包容,文化的胜利是人类最根本的胜利,文化的影响是人类最深远的影响。为此,要加强调研培育和发展有地方特色的先进文化产业。一要建立发展文化产业调研制度,充分认识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困难,科学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与措施。二要树立基层发展文化产业先进典型,要让那些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在政治上光荣、经济上有实惠。三要培育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管理和引导,要对地方文化产品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提升文化产品的内在质量。

科学规划抓住文化产业发展重点。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任何一个国家的强盛,都要靠文化的发展。世界上几乎所有资源都是有限的,唯有文化资源是永远不会枯竭的。谁创造了先进文化,谁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和主动。孔子在讲儒家经典时说:“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净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我们要从文明发展和民族进步相统一的视野,思考和认识文化价值。遵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需要科学规划,抓住发展重点。首先,要搞好文化产业普查,科学规划发展方向和基本目标。其次,要制定文化产业的发展方案和措施。要把发展文化产业的任务和目标落实到各级各有关部门,纳入对地方党政工作实绩考核评估的范畴,要加强阶段性情况通报与工作调度。

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统计监督机制。探索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规律,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实现飞跃。要以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态度,切实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统计监督机制。一要尽快建立符合客观需要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基层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和监督,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二要搞好基层文化产业资料搜集与信息发布,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决算依据;三要加强统计的基层基础和队伍建设,提高各级政府统计人员服务文化产业的素质和能力,切实把统计成果转化为决策依据,提高部门统计的运行质量与综合水平,充分发挥统计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提升文化产品质量培育市场主体。文化是国家或地方形象的基本元素和重要标志,人们认识一个国家或地区,总是先从文化上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说到底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文化产品内容和形式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遵义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要在文化建设与发展上取得历史性进步。为此,一要以新的文化形式和传播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迅速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二要在策划、广告、动漫、网络、演艺、传媒、影视剧制作等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和选拔使用力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三要加强文化产品的宣传和推介,以创新的思维把长征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文化、国酒文化等产品进行科学整合,形成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品牌。

丰富地方产品的文化内涵。文化越来越成为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当前,一要把文化和美学理念引入地方产品的设计、包装、营销过程中,增强地方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要从过去只注重适用性需求,转向适用性与审美需求并重,要把风冈的优质米、湄潭的茶叶、赤水的竹制品、正安的牛肉干、务川的白合粉等,进一步增强文化和美学理念。三要在产品的样式和文化理念等方面,加大技术改造和财政投入力度,这是文化创新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现实需求。

加强文化产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事业兴衰,关键在人。遵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一要切实用创新的机制鼓励和引导,文化产业领域的各类人才大胆探索创新;二要拓宽文化产业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三要组织文化产业领域的优秀中青年,带着任务、课题、目标、信心学习考察,增强感性认识更新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观念。切实借鉴外地经验,结合遵义实际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