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风险的成因及其控制

2009-07-23 06:10孟宪英
会计之友 2009年30期
关键词:企业成本负债率应收账款

孟宪英

【摘要】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和管理不善、不注重商业票据结算等是产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应收账款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贴现成本高、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等局面,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为了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应调整业绩考核指标,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

【关键词】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负债率;企业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依靠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等传统的策略外,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赊销成为企业扩大销售的重要手段之一,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通常情况下,应收账款的风险与应收账款的规模成正比,企业利用商业信用实现的销售额越大,承受的应收账款风险就越高。因此,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风险控制,增强风险意识,制定防范措施,是现代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应收账款风险分析

应收账款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应收账款所引起的坏账损失、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增加。具体而言.应收账款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资金机会成本损失

1被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客观上要求在经营中加速周转,得到回报。但如果应收账款大量存在,特别是逾期应收账款的比例不断上升,就会导致占用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丧失了其时间价值。

2因应收账款而引起的催收使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了催收成本。

3因大量资金被沉淀,借款时间被延长,增加了利息费用。由于各种成本费用加大,使得资金丧失了赢利机会,增加了资金的机会成本。

(二)应收账款的增加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

我国企业实行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当期发生的赊销全部记八当期收入。但企业账面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能如期使企业实现现金流入。如果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存在。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会虚夸企业的资产和利润,造成企业资产不实,增加了企业的风险。

(三)应收账款占款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效益下降

企业的商品销售与资金流八不一致,商品已经发出,销售发票也已开出,销售已经成立,货款却不能同步回收。这种没有货款回笼的销售收入,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八的销售业务损益、销售税金上缴及年内所得税预缴。如果涉及跨年度销售收入导致的应收账款,则可产生企业流动资产垫付股东年度分红。企业因上述追求表面效益而产生的垫付款项会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必将影响到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使企业货币资金短缺.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支出,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企业破产倒闭。

二、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成因

(一)企业追求片面的竞争。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现代市场经济竞争异常激烈,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除了控制产品成本、合理定价外,还必须大量地运用商业信用促销。但是,某些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为了扩销,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盲目地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采用较宽松的信用政策,只重视账面的高利润,而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从而成为应收账款风险加大的主要原因。

(二)企业内部控制不严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销售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尤其是那些产品大量积压的企业。但是销售部门往往只追求销售业绩,不重视销售的回款,没有严格的赊销审批制度,随意给予客户优惠的付款条件.结果造成日后应收账款的回收困难,导致大量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大大增加了营业周期.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为了减少或降低应收账款风险,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制订合理的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又称应收账款政策,是指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所采用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信用政策是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信用额度三部分。

1确定正确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也是企业对于可接受风险提供的一个基本判别标准。信用标准合理与否。对企业的收益与风险有很大影响。企业确定信用标准时,应着重考虑三个基本因素:一是同行业竞争对手情况。企业要根据对手实力状况和经营特点,相应采取宽或严的信用标准,以在竞争中把握主动,争取优势地位。二是企业承担失信违约风险的能力。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强弱也可影响信用标准高低的选择。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强,就可以以较低的信用标准争取客户.扩大业务。反之,如果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薄弱,就只能执行严格的信用标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违约风险。三是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要在对市场用户资信程度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判定客户的信用等级,然后以此决定是否给予信用优惠。

2采用正确的信用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信用折扣。信用期限是企业为客户规定的最长付款期限,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限可以扩大销售量,但信用期限过长也会造成应收账款占用的机会成本增加。同时加大坏账损失的风险。为了促使客户早日付款,企业在规定信用期限的同时,往往附有现金折扣条件,即客户如能在规定的折扣期限内付款,则能享受相应的折扣优惠,但提供折扣应以取得的收益大于现金折扣的成本为标准。

3建立恰当的信用额度。信用额度是企业根据客户的偿付能力给予客户的最大赊销限额。但它实际上也是企业愿意对某一客户承担的最大风险额,确定恰当的信用额度能有效地防止由于过度赊销使企业蒙受损失。在市场情况及客户信用情况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应对其进行必要调整使其始终保持在自身所能承受的风险范围之内。

(二)加强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

信用政策建立以后,企业还要加强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做好客户的资信调查。企业在作出是否对客户提供商业信用以及对哪些客户提供、赊销的额度多少等决定之前,首先要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做到知彼知己,防患于未然。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是客户的风险等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市场瞬息万变,今天的低风险客户可能就成了明天的高风险客户。因此.要定期地根据客户的最新情况。对客户的风险等级进行再评定。此外,在进行客户信用分析的时候,往往借助于客户的财务报表,要注意报表本身的局限性,辨别其中可能存在被粉饰的情况。

2今天制订合理的赊销方针和结算方式。企业可借鉴西方对商业信用的理解,制订适合自己的可防范风险的赊销方针。如:①有担保的赊销。企业可在合同中规定,客户要在

赊欠期中提供担保。如果赊欠过期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②条件销售。赊欠期较长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一般比赊欠期较短的坏账风险要大,因此企业可与客户签定附带条件的销售合同,在赊欠期间货物所有权属销售方所有,客户只有在货款全部结清后才能取得所有权。若不能偿还欠款,企业则有权收回商品,弥补部分损失。另为,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信用状况选择适宜的结算方式。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较强,信用状况较好的客户,可以选择风险较大的结算方式(如分期收款等方式)。这样有利于购销双方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扩大销售网,提高竞争力。反之.则应当选择风险较小、约束能力比较强的结算方式(如预收货款等方式)。

3今天建立赊销审批制度。要制定相应的销售奖励政策,鼓励采取购销、现款现货等方式结算,尽量减少赊销份额。在企业内部建立赊销分级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各级业务管理人员可批准的赊销限额。将赊销额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控制应收账款风险的发生。同时,应落实责任制,各经办人员经办的业务应自己负责,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要求其对经办的每笔业务进行事后监督,直至收回资金为止。

4加强财务监督管理。财务部门应及时进行赊销业务的账务处理。相关的总账和明细账应由不同的人员分工负责,对每一笔应收账款进行核算和分析。保证应收账款账账相符。企业应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现金流量情况以及其他一些已经掌握的相关信息进行合理估计并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定期统计应收账款各客户的赊销金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必要时应向债务人函证,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同时将赊销结果及时反馈给销售、财务主管和企业主管领导,为评估、调整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依据。

(三)建立和完善应收账款工作责任制度

企业应在内部明确追讨应收账款不是财务人员而是销售人员的责任,同时制订严格的资金回款考核制度。支付给销售部门的佣金标准应以实际收到的销售款为依据,而不是以销售总额为依据。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促使销售部门重视及时收回账款,严格控制应收账款非正常增长。每个销售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回收资金全过程负责,坚持“谁经办、谁催收、谁负责”的原则,对应收账款实行终身负责制。谁经手的业务发生坏账.都要追究有关责任。同时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界定,做到人员、岗位、责任三落实。在经办人、责任人调离换岗时,应向部门主管报告清欠工作进展情况,并将该笔应收账款移交给相关人员。做到每笔款项都有相应责任人。

总之,合理有效地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应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营部门应树立全新的营销观念,加强客户信用管理,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财务部门应加强监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使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猜你喜欢
企业成本负债率应收账款
基于负债率降低视角下的医院资产管理探索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有效降低工业企业成本路径研究
演进中的资本结构理论及相关评析
关于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协调分析
浅谈如何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