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残疾人事业:共享蓝天,同沐和谐

2009-07-24 01:47彭奇伟
当代贵州 2009年11期
关键词:贵阳市盲人残疾人

彭奇伟 晏 青

残疾人事业是一项慈善事业,它演绎着文明与进步,彰显出和谐与发展。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繁荣,从称呼“残废”改为“残疾”再到无处不在的关爱,从被动的救济到自强不息的展示,尊重、关心、帮扶残疾人渐成风尚。

20载上下求索,贵州残疾人事业没有因“欠发达、欠开发”的特殊省情而止步,没有因一路坎坷与艰辛而退缩,而是在困难与挫折的历练中日趋成熟,前进的步伐更加稳健。

依“规矩”成“方圆”

每一项事业的发展,都必须经历从无到有、从“缺”到“圆”的过程。贵州残疾人事业亦是如此。

历经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省残疾人事业从零星、局部的组织、协会逐步走向规模化、制度化,而今实现了整个体系在全省“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

1980年,贵州省盲聋哑人协会成立。它点亮了贵州残疾人事业的“第一把火”。至此以后,贵州残疾人有了自己的组织,他们的命运、生活在“薪火”相传中发生着不断的变化。

1988年12月28日至30日,贵州省残疾人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贵阳市召开,代表着我省各类残疾人的统一组织——贵州省残疾人联合会正式成立。随着省级层面上各项建制的完善,大规模的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随即开始。如今,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组织网络,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残疾人事业是一项公益事业,在“情”与“愿”的表层来开展工作,并不能从更深层次解决实际问题,唯有立法才是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和保障残疾人权利最有效的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层面非常重视残疾人事业的立法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一系列全面保障残疾人权利和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法律体系。

1994年,贵州省人大常委会颁布施行《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1996年,省政府颁布《贵州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1998年,省政府颁布施行《贵州省关于残疾人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2005年10月,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修正案》……一系列规定(办法)的通过、颁布,为贵州残疾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强劲的法律保障。

与此同时,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政府规划相继实施,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残联协调的联动工作机制形成,残疾人事业被纳入到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来。省政府前后批转了贵州省残疾人事业“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计划(发展)纲要。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共享和谐社会的一片蓝天

和谐社会发展之要义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省残联理事长刘强说:“在开展残疾人工作中,一定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残疾人的根本利益,让残疾人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生活有保障。同时营造为残疾人服务、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的社会环境,形成人人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镜像一:

在贵阳市盲聋哑学校,200多个“特殊”孩子备受关爱与呵护。走进这所学校,很少能听到如其他学校一般的朗朗读书声,但这片宁静却透着一股和谐、奋进的气息。

据省残联最新数据显示: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已从1988年的3所发展到现在的41所,义务教育普校附设特教班286个,在校接受教育的学生有17732人。其中在特教学校、特教班就读的学生达到了3350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由不足0.3%提高到62.9%。共资助了20098名残疾学生入学。

镜像二:

“整洁的按摩床,罩着雪白的床单,叠放着雪白的被子,给人爽心悦目的感觉。几位盲人按摩师傅正在忙碌着。”2008年年初的一天,春寒料峭。在取得中级按摩师资质6年后,遵义市习水县盲人冯开远的盲人按摩连锁店开张了。在这里,冯开远免费教盲人学习推拿按摩技术。跟随了他两年多的徒弟黄维告诉我们:“现在我每月能拿到1000多元的工资,和以前的生活相比较,已经很满足了。”

近年来,全省共为各市、州、地培训骨干盲人按摩师53名,培训考评人员50名,各地都已能独立完成培训和盲人按摩考评工作培训后的盲人按摩人员全部就业。到2007年底,全省共开办了359家盲人按摩院,解决了1049名盲人就业。每年盲人按摩业生产总值达3643万余元,年工资收入1275万余元。盲人按摩人员由原来的家庭负担、致贫因素变为家庭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004年,贵阳市残疾人康复教育培训中心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自成立以来,满足了大量残疾人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的需求。因此,残疾人朋友亲切地称它为“残疾人之家”。

从三项康复工作起步,省残联积极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爱耳日”、“全国爱眼日”、“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长江新里程计划”、“国家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等一批重点康复工程。20年来,全省共有近40万残疾人(次)得到康复服务。

镜像三:

2009年1月14目,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坝羊乡大坡残疾人新村建成,20户残疾人家庭在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中受益,告别危房,喜迁新居。群众普遍反映说:“这次为残疾人搞新村建设,帮的是最需要帮助的人,改的是最危险的房,干的是最得人心的事。”这只是我省残疾人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

20年来,全省共扶持贫困残疾人近103万,其中75万人解决温饱。同时,将农村绝对贫困残疾人纳入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将5.4万城市贫困残疾人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帮助3.3万城镇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帮助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无力交纳参保费的贫困残疾入,全部由政府帮助参保;大力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全省共投入资金约1.03亿元,帮助6540余户无房和危房贫困残疾人住进了新房。

“干实事有声有色,秉虚怀无怨无悔。”贵阳市南明区残联副理事长张霖的这副对联,可谓全省残疾人工作者的真实写照。

回馈——也是残疾人的一种生存常态

“黑暗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要把这力量传递给广大的盲人,让他们用这力量去寻找光明,走上自食其力的道路。”在贵阳市盲聋哑学校,盲人教师王洪波向记者讲述着自己的不幸遭遇以及如何重获新生的传奇经历。他虽然不能目睹五彩世界,但他却用心灵和实际行动照亮了自己和他人的多彩人生路。

如今,他不但在贵阳市盲聋哑学校从事特教工作,还兼任省盲人协会副主席、省盲人按摩行业协会副会长、贵阳市盲人协会主席等社会职务,为残疾人工作的开展奉献智慧与

力量,为谱写残疾人共建、共享和谐乐章作出贡献。

他与道路标志公司共同研制开发了不干胶式电梯盲文提示标志,并得到推广,在贵阳市200多部电梯粘贴了盲文提示标志,为盲人自行上下电梯提供了极大方便;为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他发起组建了贵州省内首个残疾人组织的助残志愿者组织——贵阳市爱心助残服务队;2007年底,在助残志愿者组织的基础上,他又发起成立了国内首个盲人求助中心,将自己的手机作为盲人求助中心的求助电话。

“我热爱教育事业,让我能把教育做得更好,以回报这座给了我事业和荣誉的大山。”毕节地区赫章县古达乡丰产村新龙组教学点残疾教师朱大海在“大山的脊梁——感动贵州的教师们”十佳教师颁奖典礼上简单而质朴的话让人感动。

执教18年来,他日复一日地在一间40平米左右的屋子里给4个年级65个学生讲课,从一年级讲到四年级,从语文数学讲到音乐美术;没有黑板,他自己砍下家里的树来做;用竹片当直尺,用木片制三角板,用小圆木制作算盘;一年级的学生没有书,就抄一课学一课……朱大海共教过600多名学生,长期稳住几十甚至上百户家庭的孩子,为普及义务教育作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贡献。

面对厄运,面对失去的双腿,徐杰并没有丢失信心,而是以顽强的意志力实现了自己一个又一个梦想。最终,他成功创办了贵阳市启航英语培训学校。

徐杰总是这样说:“身有残疾,是每个残疾人的不幸;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有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的关怀,这又是每个残疾人的大幸!”

他主持创办了贵阳市“兰星”英语角,为广大英语爱好者练习口语听力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惠水县花好红乡一个布依族小学缺乏资金修建校舍,他慷慨解囊;白云区交通局民警殴打残专车司机,他几经周旋,竭力为残疾人维权……“我们要把社会关爱铭记于心,化为‘报党恩的强大动力。”徐杰这样解释自己对社会的回报。

汶川地震发生不久后的一天,贵阳市南明区近200名残疾人赶到捐款现场,从自己并不充裕的生活费中挤出钱来向灾区人民捐款,当天即捐助1.6万余元,出现了社会关心残疾人、残疾人真情回报社会的感人场面。

让人道主义光辉

普照每一个角落

关心弱势群体,关心残疾人,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作出了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战略部署,并首次把“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写进党的代表大会的决议。这充分说明,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快改善残疾人民生,切实保障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权益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2009年1月22日,贵州省委、省政府适时出台《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18号文件)。“省委18号文件的出台是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是残疾人事业发展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是指导新时期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光辉里程碑。”省残联理事长刘强这样认为。

就当前的贵州残疾人事业来说,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

全社会对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有待于提高。20年来,我省的残疾人事业已有了长足发展,但对残疾人的歧视和漠视现象依然存在。很多单位对残疾人工作不理解不支持,“扶残助残”成为一句空话。部分单位对有关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执行不力,不愿履行应尽的责任。一些民营福利企业、残疾人个体经营者享受不到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严重影响企业安置残疾^就业和残疾人自主创业的积极性。残疾人工作志愿者刘潮东也告诉记者:“一些城镇、社区、街道、公共设施等绝大多数没有无障碍设施或者形同虚设,残疾人出行困难。”他积极呼吁:“社会要多关注、多帮助残疾人。”因此,将残疾人工作列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从制度和行政考核的角度,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很有必要,也势在必行。

残疾人生存现状仍然让人担忧。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全省52%的残疾人是文盲;6-14岁年龄段的残疾人接受义务教育的仅占残疾儿童总数的62.9%,远低于健全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水平;特殊教育发展滞后,仅有5.3%的残疾儿童少年在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残疾人就业水平低,家庭收入普遍较低。全省15岁及15岁以上的残疾人就有138.4万人未就业,占15岁及15岁以上残疾人总数的61.9%。残疾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残疾人家庭年收入还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2007年底全省农村贫困残疾人超过71万人,其中绝对贫困残疾入总数超过36万人。残疾人的小康水平仅仅相当于健康人的55%。因此,进一步拓展我省残疾人生存的空间,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已成为摆在我省残疾人工作面前的一个更新、更紧迫的命题。

一路辛酸一路歌。贵州残疾人事业在奋起疾行,其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辉正在照遍每一处残疾人的角落,正在让他们新生出一双“手”、一双“脚”、一张“嘴”、一双“耳朵”、一双“眼睛”……

猜你喜欢
贵阳市盲人残疾人
夕阳下的鸟影
随声附和的盲人
山西老年大学到贵阳市开展校际交流
The Role of Teacher , Learner and Material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盲人节
我骄傲
盲人分衣服
盲人水杯
贵阳市世界语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