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2009-07-27 10:10陈金松
理论观察 2009年6期
关键词:调和状态竞争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的基本观点具有偏面性。应该是,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之一,而差异合作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之一;不仅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且差异合作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接着指出,差异合作就是和谐。和谐包含“和而不同”与“有序竞争”两种状态。然后简要介绍了实现差异合作的原则,以及调和方式的策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统一规律;差异合作规律[中图分类号]B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6-0017-03

当前,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特征的描述已不适用,列宁主义对帝国主义描述也与现实不符,马克思主义正面临着巨大挑战。马克思的故乡大多数人不信仰马克思主义,列宁的故乡大多数人已背叛了列宁主义,世界许多国家、地区人民也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我们怎么办呢?中共中央明确指出,我党指导思想仍为马克思主义,并号召我们要发展马克思主义。笔者最近撰写了《和谐论》与《经济学价值论》,分别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探索。本文中观点即来自《和谐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足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对物质的反映;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自然、历史与思维的重要规律;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的飞跃,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它依赖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社会实践。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研究社会生活,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内部的矛盾运动,即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里表现为阶级的矛盾冲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关系决定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政治和思想等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基础。它承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但反对把历史看成是少数英雄豪杰的作用,明确地宣布:只有群众才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乃至世界革命与建设都起过积极作用,然而也出现过偏差,比如苏联与我国,都出现过大量冤假错案。这里居然有执行者的问题,也有理论上误区。

笔者以为,人类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中共中央决定曾指出,科技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那是因为科技带动了生产力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改革调整了不适应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促进了经济基础与生产力的发展,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同一系统中不同事物之间差异可以处于对立、合作、既非对立又非合作等三种状态,只有处于对立状态时的差异才是矛盾。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处于对立状态,即矛盾时,通过对立统一促进社会发展。然而,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处于非对立状态,即非矛盾时,通过差异合作也促进社会发展。《和谐论》认为,不仅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且差异合作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不仅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之一,而且差异合作规律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之一。如今在发达国家,尽管老板与工人利益有差异,然而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也可以不处于对立状态,即非矛盾状态,比如中间状态(既非对立又非合作状态),甚至合作状态,通过实施股份制,通过政府、工会等努力,同样可以推动事物发展,即生产力发展。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处于腐朽、没落的预言失败就是没认识到差异合作规律。同一系统中不同事物之间差异处于不同状态有不同处理方法,决不可错位,如果错位就要犯错误。那种把所有差异各种状态都统称为矛盾的说法,实际上是矛盾扩大化。例如,一对夫妻中丈夫爱动,妻子爱静,这两口性格有差异。一般情况下,两口子和平共处,还能在一起过日子,有的甚至发挥各自长处,合作互补美满生活。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双方互不相让处于对立状态,那么只有对立统一,或者一方彻底改变性格,或者干脆离婚。

把合作、既非对立又非合作这两种状态都当作对立状态处理,犯错误的例子屡见不鲜。苏联斯大林搞肃反扩大化,错杀了许多功臣。新中国成立之后近30年,不断开展运动,从党外斗到党内,从军外斗到军内,矛盾严重扩大化,信奉所谓斗争其乐无穷、只有对立统一事物才能前进,结果造成冤案比比皆是,就是明显的教训。

二、为何差异合作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呢?

世界上绝大多事情需要众多要素协同才能达到目标的。例如,反恐行动、环境保护、防止核扩散、世界裁军、贸易合作、应对气候变暖、预防流行疾病等等。协同分简单协同与分工协同。一个班学生同上一堂课属于前者。篮球场上一方队员之间合作属于后者。分工协同就是差异合作。通过差异合作众多要素朝着共同目标,形成合力,从而产生动力。例如,一首歌正是不同音符之间差异合作,才能产生出悦耳的效果。如果只有一个音符,那么无论如何也产生不出悦耳的乐曲。

差异合作也就是和谐。它有两种状态。其中一种状态是系统中各要素“和而不同”;另一种状态是有序竞争(按规定程序正当竞争)。很明显“和而不同”可以产生动力,同样有序竞争也可以产生动力。因为竞争才能有活力,促使各要素争先恐后。体育竞赛促进人体素质提高、市场经济中竞争促进生产力发展等都是这个道理。由于无序竞争损失较大,所以我们提倡有序竞争。为何有序竞争也是差异合作呢?有序竞争各方肯定存在差异,否则都一样谈不上竞争了。有序竞争各方还必须遵守规定程序,否则就不是有序竞争了;而遵守规定程序就是合作。

为什么和谐状态应有两种,不能只有一种呢?儒家文化曾经孕育出中华文明。然而儒家文化只强调“和而不同”,不讲竞争(包括有序竞争),所以社会效率低下,以至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发展,远远落后于提倡竞争的历史较短的西方发达国家。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以引进的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取得了革命斗争的胜利,把中国的发展推向新阶段。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把国学基本抛弃了,毛泽东就曾指出:“孔学名高实秕糠。”民族传统经典的埋没,造成了整个社会文化链的断裂。结果各种运动不断,一味讲斗争,文化大革命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程度,冤狱遍地。痛定思痛之后,人们渴望传统文化的回归,于丹讲《论语》心得突然走红也就不难理解了。从这段中国约百年历史可以看出,光有儒家文化“和而不同”不行,光有竞争(当竞争激烈到一定程度后,就转化为斗争)也不行,必须两者兼有,针对不同具体情况追求不同的和谐状态。例如,在市场经济中,同一种产品的企业就必须开展有序竞争,而上下游产品的企业如果不能兼并对方而保持差异,就必须“和而不同”。只有这样,市

场经济才能处于和谐状态。

三、实现差异合作(和谐)原则

(一)尚异。它指尊重差异、容纳差异、保持差异。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为什么要尚异呢?首先,差异具有普遍性。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想消灭差异,那等于白日做梦,痴心妄想。其次,差异存在是社会进步的原因。如果差异处于对立状态而且又化解无效时,通过对立统一的斗争方式,促进系统的发展。这在毛泽东所著的《矛盾论》中已说得很清楚。如果差异处于非对立状态,通过调和方式也可以促进系统发展。调和包含宽容、妥协、兼有、承续、渐变等意思。宽容指允许在一个社会中不同的意见、思想、情感在法律的框架内能得到自由表现和表达,不同利益都能得到充分满足,不同类型的人才都能得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互相激励、互相补充、互相提高。妥协是采取一个为各方接受的中间路线,以解决意见不合的争执。兼有是对立双方各自只有依靠对方的补充、纠正,自己才能存在或进一步完善。如果有一方消失,由于不能从对方获得必要的补充、纠正和制约,剩下一方最终也归于消亡。对立双方这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关系叫兼有。承续是事物进化新陈代谢过程中,新质逐渐发展壮大,旧质中合理部分被继承下来,不合理部分慢慢退去。这就表现出旧中有新,新中有旧。渐变是指社会发展的进程是移行渐进、逐渐变化的,而不是突然飞跃,急剧变化的。英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并没有发生革命,只是靠调和来推动的。北京大学20世纪初由于采取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涌现出了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鲁迅、胡适、马寅初等一批民族精英,推动了我国社会发展。

(二)中庸。宋代的朱熹解析中庸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这里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执两用中。”这就是指把握系统差异各部分的平衡点。二是“无过之不及。”这就是为了保持稳定性,把握系统差异各部分平衡点应该处于什么度?既不是达不到,又不是超过。例如,祖国医学瑰宝针灸,必须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病情等具体情况,首先确定穴位,这就是上述的平衡点,然后确定针灸深浅与次数,也就是上述的度。无论是客观现象还是现代科学理论都证明,中庸时的系统往往呈现最佳状态。统计学证明,随机变量分布,如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其峰值一般都不在其分布密度曲线的此端或彼端,而大多位于其中部左右。经济学拉弗曲线说明,当税率过高时,影响了企业发展生产积极性不利社会发展;当税率过低时,政府收入过少以至政府不能有效地工作,也不利社会发展。这也印证了中庸道理。就动物的形体而言,也有中庸之道含于其中。小体形动物的神经系统难以达到高度发达水平。而大体形动物的脑脊髓大,使得高级中枢神经细胞所占比例偏小;而且体形越大,传输神经信息所需时间就越长,不利于信息处理和调控功能,这都大大妨碍了大体形动物智力的发达。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体形不大不小,极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发达。有学者研究认为,人体高1.5~1.6米左右最有利于智能的发达。这是中庸之道在生物学之中应用。当然,中庸只适于系统各部分运动处于非对立状态,否则,处于对立状态,讲中庸就要犯错误。

(三)存基。它指差异合作必须存在一定基础。也就是说,系统差异部分处于既非合作又非对立状态时,通过调和达到合作(和谐状态),这个调和必须在一定基础之上。比如,中国共产党与地主阶级在土地革命时期本来处于对立状态,后来由于日本侵略者入侵,两者关系开始转向既非对立又非合作状态。要转化为合作状态,即团结起来,必须建立在抗日这个基础上,否则,很难建立起合作关系,即使勉强建立起来也没实际意义。又如,中国共产党内部也存在着差异各部分。毛泽东早就指出,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要想共产党组织处于合作状态,必须是差异各派党员都服从党章和党的决议。而党章和党的决议就是处于这个合作状态的基础。毛泽东曾指出:“我们要把我们党的一切力量在民主集中制组织和纪律原则之下,坚强地团结起来。不论什么同志,只要他愿意服从党纲、党章和党的决议,我们就要和他团结。”这里团结也是指处于合作状态。愿意服从党纲、党章和党的决议就是处于合作状态的基础。

(四)含斗。即调和中包含斗争。就是说就系统整体而言,从宏观来看,差异各部分已经处于非对立状态,但不等于说斗争已经消失,从微观(或局部时间,或局部空间,或局部时间+局部空间)来看,还存在斗争。比如,长征路上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会师后,双方领导关于北上还是南下的决策上产生矛盾。通过斗争以及事实教训,四方面军许多领导同志认识了北上决策的正确,思想开始了转化,此时虽然双方不处于对立状态,然而还属于既非对立又非合作状态。后来又通过双方队伍混编和整风学习等一系列调和措施,双方达到了合作状态。当然,在斗争为主的第一阶段,也有调和手段,比如,同意四方面军领导提出改组中央政治局,增补四方面军的部分领导为新政治局委员;在以调和为主的第二阶段,这里也不乏出现斗争,比如,许世友等人要出走打游击,最后经过毛泽东劝解说服,回心转意服从了党中央决定。总之,当系统差异各部分处于不同状态时,有时以斗争为主,但包含调和;有时以调和为主,但包含斗争。

四、调和方式的策略

(一)准确判断。它指准确判断系统差异各部分运动所处状态,或对立状态,或合作状态,或既非对立又非合作状态。如果处于前者,则采用下述(二)部分所述办法处置。如果处于中者,还要区别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合作促进系统发展,那么我们要千方百计保持它;另一种是当系统已经达到了高度一致,而且这种一致已经成为系统良性发展的主要障碍时,主要任务不是协同,而是寻求差异。例如,政治上当人民饱受高度统一的专制政治之患时,此时必须树立与专制相异的政治对抗力量,以抵制专制独裁的倒行逆施。民国时期蔡锷将军起兵讨伐袁世凯即是如此。如果处于后者,千万别去消灭差异,以强求统一,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恰当调和方式,寻求合作。

(二)化解对立。当系统处于对立状态时,首先要千方百计地化解对立,即转化为非对立状态。化解对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对立双方中有一方甚至双方都选择宽容。比如不记前嫌、做出让步、忍受对方缺点或侮辱、满足对方需求、以直报怨等。二是设立安全阀、泄气口。后者指让人们提意见,发泄不满情绪。前者指诸如设立信访等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人们不满情绪。三是增加争夺目标数量。例如,一个事业单位评职称时,当年只有一个教授名额,而有两名老师申报。如果向上级部门再争取一个教授名额,那么矛盾就解决了。四是在对立双方所处系统中引入第三方,甚至更多方。例如,20世纪50~60年代处于两极世界,国际形势紧张;而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现多极世界,则国际形势倒不紧张了。其次,如果化解对立不成,先采用调控办法,让对立状态处于有序竞争状态,以减少无序竞争(甚至斗争)造成的损失。如果调控办法无法使系统处于有序竞争状态,那么只好采用《矛盾论》所述关于处理矛盾的方法解决。

(三)建立平衡。此策略用于天和,即是人与自然界和谐。此策略具体措施有天气预报、地震与海啸等自然灾害预防与解救、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建设(包括生态省建设、生态市建设、生态县建设)等。此策略还可用于人体内各器官的平衡,中医治疗疾病原理就是据此道理。

(四)措施得当。此策略用于人和,即人与人的和谐。具体措施有:一是适当缩小收入差距。二是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与机制。三是建立一系列激励政策和约束政策。四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五是建立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素质。重点素质如,宽容大度、冤仇宜解不宜结、避免闹翻、顾全大局、善于妥协、知足常乐、爱护后代、韬光养晦、尊重他人、自我批评、用健康心态面对挫折、夫妻相处技巧等。

[参 考 文 献]

〔1〕陈金松.和谐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

〔2〕郭华.宽容与妥协〔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3〕郑涵.中国的和文化意识〔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调和状态竞争
调和
竞争的合适位置
智珠二则
欧氏空间中超曲面的L2调和2—形式
感谢竞争
如何平衡友谊与学业竞争的关系?
漫画
例谈调和平均数的简单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
正确面对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