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顺添:一位品德教研员的魅力人生

2009-07-28 05:56陈燕珍
中小学德育 2009年12期
关键词:教研员品德教研

陈燕珍

人物速描

姚顺添,广东省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广东教育学会小学品德课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培训专家。

享受生活感悟课程

第一次见姚老师的人,看到他1.80米的个子都会忍不住问:“您是哪里人?”姚老师总是操着一口非常“普通”的广州普通话说:“俺是‘山东人。”当大家疑惑不解地逼他说句山东话听听时,他却说:“阿拉是‘山东人,不过不是太行山,而是越秀山。”幽默风趣是大家对姚老师的第一印象。他说:“要使课堂有趣,教师首先应当是个‘识趣之人。一个毫无情趣的教师怎么能让孩子成为‘情感的王子呢?”

每次外出学习,老师们都喜欢跟姚老师坐在一起,因为有他在便总是“吃声笑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比如,有的老师因为怕吃甜食长胖、怕吃辣椒长痘时,姚老师就会问大家想不想把品德课上好,并告诉大家一个上好课的秘诀——体验:“酸甜苦辣,人生百味,哪个都要尝一尝,试一试。”说完就大口大口地吃起辣椒来,大家也就心领神会,嘻嘻哈哈地你一块我一块,桌上的菜很快一抢而空,惹得其他桌上的同胞好生羡慕。于是,一到开饭时大家就抢着拉他入席……饭桌上的体验也让老师们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品德课程教学的真谛:一个真实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的生命历程。无论是崎岖山路,还是羊肠小道,都应该勇敢去走走,体验生命中不同的风景。

品德新课程是一门活动型课程,怎样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品德教师的重要任务。老师们经常感到惊讶,姚老师指导备课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活动创意?其实这跟他富有生活情趣的个性大有关系。姚老师爱好很多:唱歌、跳舞、踢球、下棋……就连年轻人喜欢玩的滑草、蹦极他都爱玩,所以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三岁的小孩都能和他有共同语言,玩在一起,打成一片。有一次姚老师下校听课,执教老师上的是《过去的游戏真有趣》一课,孩子们意犹未尽,把滚铁环的游戏继续转移到操场上。正当上课教师想找姚老师评课时,从操场上传来一阵阵“加油”声,寻声望去,原来他正跟几个小朋友比试谁的铁环滚得远呢!

享受生活是姚老师做人的第一信条。他幽默风趣、乐观向上、感情丰富、注重细节,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他说:“作为一位品德教师,必须热爱生活。一个不懂得生活的人是上不好品德课的。”是啊,品德新课程强调“品德源于生活”。在生活这片沃土里,姚老师不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感受,用行动去体验,把课程的要义完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并引导我们要在生活中感悟工作。所以,每每听他的讲座,你总会感觉那么有趣,那么实在,没有枯燥的理论,没有教条的堆砌,谈的是生活,感悟到的却是课程的真谛。

凝聚人气引领成长

在人们的心目中,品德学科一直属于“副科”、“边缘化学科”。面对这种教研困境,姚老师找到的突破口就是要凝聚人气,培养同路人。他带着“有效教学三境界”(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的理念到各区、县给老师们开设新课程系列培训讲座。从教学上他所主张的“独上西楼,望尽人间路”的潇洒境界,“腰带渐宽终不悔”的追求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投入境界,到他分析教学细节时那种娓娓道来的真实,那种俯拾皆是的精彩,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听众,以至有不少学校校长也慕名而来。有一位名校的校长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般紧紧握着姚老师的手说:“我要拜你为师!”据说当时还真的在白天鹅宾馆举行了拜师宴。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各区的校长都邀请姚老师前去开讲座。这种爆炸式的讲座如醍醐灌顶,让很多校长感觉找到了一条通往素质教育的大道,那就是:品德新课程。

老师们的热捧和校长们对这门课程的认同,让姚老师底气十足,但如何做到以点带面,让课改的春风绿遍珠江南北?在认真分析各区的实际情况后,姚老师制定了符合区情的策略:如对于教学质量一直走在前列的区实行“大德育观”政策,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打造校本德育特色品牌,致力于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对于新生的教育力量,就用体验式课题带动的方式,培养更多的骨干教师;对于师资薄弱、学校“贫富”差距大的区,就大面积开展教学“手拉手”和送教下乡的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活动。由于策略符合区情,各区教研员有了行动的指南,工作开展得越来越积极主动。上下达成共识后,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就是培养骨干、以点带面,打造团队、整体提高,以此来推动品德课程的建设。

老师们总觉得好奇:“为什么姚老师每次讲的观点都是那么新颖、那么有魅力呢?”我们从他的讲课稿里找到了答案:“作为教研员,必须具备四种专业能力:不断培养自身善于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不断培养自身与时俱进的研究素养和研究能力;不断培养自身对教师专业提升和发展的引领能力;不断培养自身适应科学发展观的组织管理能力。”因为有了好的领头羊,一支庞大的、充满凝聚力的学习型教研团队在羊城崛起,这就是广州市小学品德教研会。

在这个平台上,老师们如鱼得水,姚老师更是不吝指导。有一位资深的校长说:“最佩服姚老师备课的高效率,5分钟就能拿出一份简易设计;最佩服姚老师备课的怪招,能把《春天的盛会》与《红楼梦》完美结合,创设出寻春、探春、惜春、迎春等教学环节。”姚老师却轻松地说:“工作要讲究方法,才能高质高效,没有方法的冥思苦想既浪费时间又累坏了身体。”

有一位新上任的区教研员参加“姚系团队”的理论学习后说:“这个团队俊男靓女特别多,个个充满热情,朝气蓬勃,乐观向上,他们身上都有姚老师的影子。”姚老师到哪,问题探讨就会到哪;姚老师到哪,笑声就到哪。姚老师可以把任何沉重的学习变得轻松起来。为了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姚老师总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其中老师们最热衷的一项是教研沙龙。姚老师经常说:“我们的团队,什么都不缺,只是缺少头脑风暴。我们要习惯进行教学反思,它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在反思中才能进步,只有在反思后才能成长。例如,今天的你跟昨天的你有什么不同;这节课如果让‘我上,‘我会怎么上;当‘我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处理……在相互的思维碰撞中,你会发现别人的智慧。”为了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改变大家习惯听不喜欢说的状况,姚老师说:“希望你今天不要做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的事:第一,总想着,等没有人发言的时候我再说吧;第二,还想着,还是等这个说完我再说吧;第三,只能想着,本来我是要发言的,可惜没有时间了。”一通话把大家都逗乐了,紧张的气氛立马变得轻松起来。

姚老师营造了一种品德课程特有的教研氛围,他提倡专业切磋、经验分享、互助合作、思想碰撞、信息交流,追求“深度会谈”、“和而不同”的状态,使教研真正成为一个民主的、开放的讨论领域,使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教研——会议室里的研讨,走廊里的谈话,个人办公室里、午餐桌上、休会期间以及更偶然场合的各种交流融合起来,成为校园里一道道美丽的文化风景。其他学科的老师总是羡慕我们的理论学习如此轻松、活泼。于是,其他课程的很多骨干也偷偷地转向了品德课程,品德教研的团队迅速壮大。在他的影响下,一个又一个的教师成长起来,有的成为学校校长,有的成为区教研员、骨干教师,而这门课程也真正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享受工作体认成功

尽管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支撑起了整个课程教研,但姚老师明白,教师的发展最终要能带动学校的发展。在他内心深处,总想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试验田,通过实实在在的亲历,建立起心中的伊甸园。于是,他找到了冠华小学。这是一所极其普通的农村小学,师资薄弱,却有着得天独厚的校本资源。学校座落于闻名遐迩的中国皮具之都——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姚老师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为学校找到了发展的突破口,提出“创办主体个性化特色学校”的实践探索之路,通过利用学校自身的特色资源开展德育工作,开发具有个性特色的校本课程,并以此带动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学校办学特色日渐凸显,办学质量明显提高。短短几年间,学校从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成为新课程引领下的特色学校、当地的“龙头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大批年轻教师成为区、市的骨干教师。

冠华小学的钟校长只要一谈起姚老师,脸上始终洋溢着自豪感,她说:“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事事亲历亲为的教研员。刚开始,姚老师说要协助我们做课题,以此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我当时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或者就像大多数的课题顾问一样,开题时出现一次,结题时出现一次。让我佩服的是,姚老师完全把自己当成了冠华小学的一员,四年来坚持每周两次到学校蹲点。说实在的,我们的老师包括我自己对课题是很陌生的,甚至望而生畏。姚老师就用他独特的生活化诠释,让我们如拨开云雾见青天。在他的指导下,我对学校的发展方向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信心,我们冠华的今天是和姚老师一起打拼出来的。”

姚老师总说:“做人要学会欣赏,学会宽容,学会享受。”如果说,享受生活是他张扬的理念,那么,享受工作更是他的行动写照。他每周至少有四天“泡”在学校里,听课、调研,与一线教师交朋友。他经常跟老师们说:“热爱生活可以让人保持年轻的活力,拥有一颗热爱工作的心。无论什么工作都会有困难,都辛苦,关键是你的心态。当你把工作当成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去做,你就会越做越快乐。”姚老师总是以一种享受的心态在工作,跟着他,你不仅学到了品德课程知识,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他以自己对工作的态度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有些校长开玩笑说:“姚老师,我们是看着你‘长大的,只是你没变,还是那么可爱。生活愉快,工作轻松,没有烦恼,天天向上。”每当听到这些,姚老师都会辩解说:“我其实很忙的,只是你没有看到。只要一开学,工作就如排山倒海般袭来,编写教材,编写活动手册,指导学校申报课题,下到学校调研,帮助老师修改论文……我的心态就是,天不会塌下来,事情总会完成的。忙完工作后,别忘了奖励奖励自己。听一段轻松的音乐,吃一顿丰盛的美食,放纵自己看一天的电视……充够了电,第二天一起床,又是一条好汉。”是啊,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工作也应该是五彩斑斓的,忙碌的是身体,滋润的是灵魂。

再看看姚老师为孩子们创设的学习乐园吧:

几年来,姚老师带领全市品德教研会并联合他主管的《现代中小学生报》德育要闻部,结合品德课程特点,在全市广泛开展“广州市小学生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德育系列活动;结合发展性教学评价开展“我的成长记录袋”系列活动;结合“八荣八耻”专题开展“红背心跳蚤市场”活动,“快乐学法律”活动,“德育案例”、“德育漫画”、“广州市小学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等活动。每学期的活动至少有300所小学参与,逐渐形成“不经意,参与广,感受深,影响大”的品牌德育活动效应。其中,“红背心跳蚤市场”活动还得到国家教育部新闻摄制组的高度评价。

作为教研员,姚老师终身追求的三境界是:以才服众、以德感人、以功立身。他说:“成功的果实可以催人奋进,也可以让人倒退,关键就是看你怎么品尝。如果在享受成功的同时,能不断鞭策自己,寻求自我的超越,你就会攀上又一个高峰。”

宽容中有严谨,严谨中有幽默,幽默中有沉稳,沉稳中有激情,激情中有个性,这就是姚老师的魅力所在。享受生活、享受工作、享受成功,这就是姚教师让我们感悟的最高境界。

责任编辑谢光灵

猜你喜欢
教研员品德教研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好学者贤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