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五大灌区以促进互助县农业可持续发展

2009-07-29 07:11林惠萍何世玉李春善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7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农业

林惠萍 何世玉 李春善

摘要 针对互助县灌区现状,提出了利用大通河及结合湟水北干渠建设,做大做强互助县南门峡及沙塘川灌区、哈拉直沟灌区、红崖子沟灌区、高寨和平渠灌区、北山灌区五大灌区建设目标,以期为互助县农业生产发展增强后劲。

关键词 五大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青海互助

中图分类号 S2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7-0290-02

互助县位于黄河上游青海省东北角海东地区西部,夹持在湟水干流与大通河干流间黄土丘陵区,属半干旱区农业县,种植业相对集中。这里山高沟深、地形分割、生态脆弱,干旱缺水,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县境南部地区缺水和水土流失问题。为此,互助县对境内湟水流域几条支流的有限水资源进行了开发利用,依此兴建了南门峡等中小型水库37座,坡改梯3万公顷,电灌站87座,机井48座,水轮泵站3座,超过666.67hm2灌区10条,民营渠道71条(不包括水库引水渠),干旱山区集雨利用水窖33 631眼,各工程控制灌溉面积共1.42万公顷。初步形成了湟水支流谷地的五峰镇马圈沟灌区,高寨和平渠灌区,沙塘川河东、西两岸灌区,哈拉直沟河东、西两岸灌区,红崖子沟河东、西两岸灌区,北山加定镇、巴扎乡大通河两岸灌区。截至目前仅对上述灌区内部分干支渠进行了衬砌改造,仍有一部分土渠尚在运行。从整个流域看,灌区仅开发利用了一部分河谷阶地,大部分浅山地和脑山地仍处在靠天吃饭的局面。马圈沟流域内乡政府附近的前头沟水库以上、沙塘川流域内县城威远镇以上、哈拉直沟流域松德桥以上、红崖子沟流域巴洪桥以上的滩地和浅山地极具开发潜力,可扩大灌溉面积,以增强互助县农业发展的后劲。

1 做大做强五大灌区的必要性分析

1.1 气温变化的需求

气候变暖在青海省的湟水流域同样反映明显,根据西宁市50多年来的气温观测记录,年平均气温呈波动增长趋势(见图1),50年来上升了约0.6℃左右,升温速率为1.2 ℃/100年。位于海拔较高的互助县威远镇(海拔2 480m),自1974年以来,气温也呈升温态势,其升温速率要比西宁大,按30年的观测数据,其增温变速要比西宁大1倍,达到2.4 ℃/100年。这对于地处高寨半干旱地区的互助县而言,一方面有利于农林牧业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增加水量消耗。互助县的脑山滩地区正逐步向水浇地过渡。

1.2 人口增长、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

20世纪80年代初,互助县总人口29.62万人,有耕地面积7.11万公顷,其中水浇地9 387.00hm2(其中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田6 287hm2),浅山地3.88万公顷,脑山地2.29万公顷,人均耕地2 400m2,人均水浇地316.7m2。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5.5亿立方米,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为5 565万立方米,利用率为10.1%,地下水综合补给量为1.06亿立方米,开发利用率仅为4.3%,粮油总产量分别达到13.47万吨和6 470.0t,平均粮食产量2 332.5kg/hm2,油料产量907.5 kg/hm2。人均拥有粮食和油料分别为454.0kg和21.8kg。到2006年底,互助县人口发展到37.50万人,耕地面积5.95万公顷,其中水浇地1.43万公顷,浅山地3.00万公顷,脑山地1.52万公顷,人均耕地1 584m2,人均水浇地面积217m2,粮油总产量分别达到12.30万吨和56.52万吨,平均粮食产量3 675kg/hm2和油料产量2 355kg/hm2。人均拥有粮食和油料分别为328.0kg和150.7kg。通过对比分析,人均耕地减少了816m2,人均拥有粮食减少了126.0kg,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使人均拥有油料增加了128.9kg。因此,通过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能够提高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社会稳定、民富国强的目标。

1.3 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需要

互助县脑山滩地区、低位浅山区冷凉的气候特点,种植业发展的优势在于冷凉性、生态性、品牌性,发展潜力在于特色化、绿色化、有机化,最适宜发展千元田、万元棚,生产无公害的低温珍稀食用菌及油桃、西芹、笋子、辣椒、黄瓜等农副产品,大田大面积种植的章丘大葱、紫皮大蒜、蒜苗等蔬菜也需多次浇水灌溉,才能高产。截至2006年底,互助县在该区建成节能温室6 400栋218hm2,全县马铃薯、油菜、豆类、蔬菜、低温珍稀食用菌、制种等特色优势作物种植面积达5.2万公顷,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8%。

2 做大做强互助县五大灌区的具体措施

互助县利用大通河水及配合引大济湟北干渠扶贫灌溉一期(黑泉水库灌区)工程的设计,需要整体考虑北山灌区南门峡及沙塘川灌区、哈拉直沟灌区和红崖子沟灌区、高寨和平灌区等干、支、斗渠系工程规划设计,根据青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工程布局设计(1∶1 000 000),在北干渠的南部需要修建二分干渠1条,8~14号支渠7条,3~11号干渠9条,可在此基础上做出与现有蓄水、引水工程及已建灌区综合配套的灌区渠系、灌溉农田、排泄水道和渠、田、路、林、村庄的规划设计,建成互助县控制2.67万公顷灌溉面积的5个大型灌区,为互助县农业立县、工业强县打好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

2.1 南门峡及沙塘川灌区

2.1.1 新建北干渠到南门峡水库输水渠,扩建四干渠,新建连接蔡家堡和西山两乡支渠。在湟水北干渠13号隧洞出口处以下,新建北干渠至南门峡水库输水渠,干渠流量为8.07 m3/s,据推算引水至南门峡水库上方输水渠高程约为2 788.4 m,即在南门峡南2 788~2 785m高程以下马圈沟东岸及其与沙塘川河间的平坦山坡地都能得到供水,灌溉五峰南部、西山乡西部和蔡家堡南部土地,及其至西宁北山绿化带,控制灌溉面积900hm2

2.1.2 新建沙塘川北支流东、西岸8号支渠和9号支渠。在北干渠15号隧洞出口的下部,边滩水洞峡以下河段的东、西两岸,新修8号、9号支渠,灌溉边滩乡南部可开发土地,补充台子乡东北端和林川乡西南部灌溉水源,使海拔2 784m以下高程的土地可以得到供水,控制灌溉面积2 000hm2

2.1.3 新建3号、5号干渠。在16~17号隧洞间的明渠段,南部中间冲沟两侧修建3号干渠,在东部另一冲沟东侧修建5号干渠,主要灌溉林川乡唐日峡西侧的半脑山坡地,灌溉高程应在2 782m以下,控制灌溉面积1 000hm2

2.1.4 新建唐日峡支流东岸10号支渠。在17号隧洞出口的明渠段下侧,经穿越沙塘川的唐日峡支流,在东岸开口修建10号渠,并向南输水到威远镇北部,灌溉唐日峡东部的林川乡,2 780m以下的脑山和浅山土地得到灌溉,控制灌溉面积1 000hm2

2.1.5 新建6号干渠。在湟水北干渠19号隧洞进水口前开口,自北向南修建6号干渠,在东和乡政府两侧引水,在乡政府南合并成一条并向南延伸,灌溉东和乡柏木峡东岸海拔高程2 778m以下半脑山坡地,可控制灌溉面积1 900hm2

2.1.6 新建东沟乡11号支渠。在20号隧洞出口处引水,修建11号支渠,并与昝扎水库相连,自东沟乡向南延伸到威远镇,灌溉东沟乡海拔2 775m以下的半脑山和浅山坡地,控制灌溉面积4 000hm2

2.1.7 新建沙塘川与哈拉直沟间二分渠。在22号隧洞出口从北干渠引水,开口海拔高程在2 773m,沿沙塘川东支流东侧向南延伸至丹麻镇边界分出2支,一支伸到哈拉直沟西侧沿地形等高线向南,伸展到哈拉直沟乡西,又分出到张家沟南和进入塘川镇东部的2条分支渠;另一条沿高程向西引水,并再分出沿东支流东岸向南至东山乡,以及向南沿沙塘川外围坡地向南经东山乡进入塘川镇两条分支渠。这条分干渠可引流灌溉沙塘川与哈拉直沟间部分脑山和大片浅山土地,涉及沙塘川流域的东沟乡、东山乡和沙塘川与哈拉直沟间部分脑山和大片浅山土地,以及哈拉直沟流域的丹麻镇、哈拉直沟乡的坡耕地,控制灌溉面积3 000hm2

2.1.8 新建大通县一分干渠进入五峰镇的干渠。一分干渠在大通县东峡镇西侧从北干渠引出,沿东峡东岸向西南延伸,经大通县石山乡东峡河支流折向东进入互助县五峰镇,沿北川河东侧线绕到马圈沟北岸,东端延伸到五峰镇东北边界,在五峰镇北沿2条向南流的支流分出2条支渠向南引水,到五峰镇东西侧的马圈沟,可以灌溉五峰镇北部海拔高程在2 790m以下的半脑山坡地,控制灌溉面积3 000hm2。通过上述8号、9号、10号、11号4条支渠,3号、4号、5号、6号4条干渠,二分干渠及一分干渠与下游连接的2条分干渠的新建,和原沙塘川4支渠扩建及西连接蔡家堡乡新建渠道,并与南门峡水库及其东部的昝扎水库和卓扎水库等联合供水,引水至沙塘川河两岸,满足互助县威远镇卓扎沟水库和昝扎水库等5个666.67hm2以上灌区相接,可以初步构建沙塘川流域半脑山、浅山和川地相连的沙塘川大型灌区。

2.2 哈拉直沟灌区

2.2.1 新建哈拉直沟东侧12号支渠。在北干渠23号隧洞下游过哈拉直沟明渠桥出口引水,北干渠在丹麻镇进口断面流量为6.6m3/s,新修沿沟东岸向南至哈拉直沟乡南支渠,并与现状乔及沟水库相连供水,可以灌溉丹麻镇、哈拉直沟乡东侧位于海拔高程2 760m以下浅山和半脑山坡地,控制灌溉面积2 000hm2

2.2.2 新建7号干渠。在12号支渠上游北干渠过哈拉直沟明渠开口引水,沿靠近哈拉直沟西岸坡,向南新修7号干渠与丹麻镇桦林水库相连供水,可以灌溉丹麻镇高程控制在2 755m以下的土地,控制灌溉面积1 000hm2。这样通过上述二分干渠下侧的引水渠道与12号支渠和7号干渠的修建,联合哈拉直沟西岸引水渠及乔及沟水库超过666.67hm2灌区,集中连片可给哈拉直沟流域下游的浅山、川地和半脑山土地供水灌溉,形成哈拉直沟流域大型灌区。

2.3 红崖子沟灌区

2.3.1 新建红崖子沟西侧13号支渠。在红崖子沟西岸24号隧洞出口干渠引水,该渠断面流量为5.5m3/s,向南沿海拔高程2 758m等高线修建13号支渠,并从五十镇延伸至红崖子沟乡西侧,灌溉红崖子沟西岸浅山坡耕地,控制灌溉面积1 000hm2

2.3.2 新建五十镇北部8号、9号、10号干渠。在28号隧洞东西侧与29号隧洞西侧,顺序沿冲沟随地形弯曲兴建8号、9号和10号干渠,灌溉五十镇北部半脑山坡地,还可以与本坑沟水库灌区相连,控制灌溉面积1 000hm2

2.3.3 新建红崖子沟支流东侧14号支渠。在29号隧洞出口东侧从干渠开口引水,沿支流东岸向西南修建14号支渠,灌溉地形高程2 751m以下浅山坡地,还可利用松多水库泄水至本坑沟水库蓄水,给五十镇、红崖子沟东部耕地供水,控制灌溉面积1 000hm2

2.3.4 新建水磨沟东侧11号干渠。在36号隧洞进口前水磨沟东侧从干渠开口引水,沿水磨沟东岸坡向南修建11号干渠。这里渠口高程已降至2 740m,结合松多水库下游泄水渠,可以灌溉水磨沟松多水库以下东、西两岸的可耕地,控制灌溉面积1 000hm2。通过上述13号支渠、14号支渠和8号、9号、10号干斗渠修建,引水与原红崖子沟灌区相连,并与下游的本坑沟水库与红土湾水库联合供水灌溉,可以形成红崖子沟大型灌区。

2.4 湟水高寨灌区

高寨镇和平渠自流引水灌区,自1947年修建“芳惠渠”后,1967年重修该渠并改名为和平渠,自西宁市韵家口在湟水干流北岸采用有坝引水,自西湾至高寨镇,经由渠道的2处一级、二级提灌站,向东经过曹家堡机场南到高寨镇东村,退水在泉树湾汇入湟水干流,全长26.5km,在2002年进行改建引水干渠并全部得到衬砌,引水运行良好,构成互助县湟水干流的和平渠自流灌区;1992年建成高寨后山提灌工程,修建一、二级提灌站,并在二级提灌站的南干渠上,建有三级提灌站至北干渠,称高寨后山提水灌区,曾发挥一段期间效益,近期由于一部分耕地已退耕还林草,加上提水灌溉成本高,采取拍卖和承包经营;另外,在南岸沿河小片川地,以及在哈拉直沟和红崖子沟入湟口一些可耕土地,现仍有小片引水或提水灌溉,这片土地热量、光照和水源条件较好,需要进一步开发。因此,要更好地发挥灌溉效益和土地连片管理,需要维修统一的引水和提水设施,全面配套田间渠系工程,衬砌干、支、斗渠进行节水,建成互助县第4个湟水干流沿岸灌区。

2.5大通河两岸北山灌区

北山地区包括互助县巴扎乡和加定镇,2007~2008年批复下达并实施了互助县北山灌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小型农田水利加塘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基本对巴扎乡、加定镇已有的主要灌区进行了维修改造。以后逐步完善和配套灌区内尚待衬砌改造的干支斗毛渠系配套后,有望尽快建成北山灌区。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张北“未来农业”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