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诵读习惯的点滴做法

2009-07-30 09:50刘丽艳崔德武
黑河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自然段全文记忆

刘丽艳 崔德武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笔者在语文新课改的过程中做了积极的探索性尝试:不以默读代替诵读,注重在诵读中培养语感,丰富语文积累;不以理解为诵读前提,以用心出声地读为主要的学习过程;不因讲解、讨论、评价等活动冲淡诵读本身。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教师可在诵读兴趣的培养和诵读的指导方法上下一番工夫。

一、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

激发诵读兴趣,就是把学生诵读课文的欲望和热情调动起来。对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坚定学生诵读的信心。教师可为学生介绍脑科学研究的成果,告诉学生一个人的大脑可以把全世界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1000多万册藏书的50倍装进去。学生正处于生机旺盛的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大脑吸收和运转信息的功效尤其显著。只要他们充满信心,就一定能把自己记忆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一节课背诵一篇课文完全能够实现。通过这样的介绍,学生会对人的大脑潜能如此之大感到惊诧,自然会增强自信心。

2.让学生认识诵读的重要性。诵读的重要性不仅是一种理性的感知,还需要鲜活的实例。为此,我们结合历史与现实给学生讲诵读与记忆的关系、记忆与智能的关系,让学生在思想上明确诵读就是理解,就是记忆,就是领悟,就是在学习语言,就是在吸收文化的精华,就是进行再创造,就是在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古今中外大凡在文学上、学术上获得成功的人,他们都把很多文章、很多知识装在脑中,并且真正做到了烂熟于心,这就是他们成功的秘诀。我们要想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成功,就得多读多背。

3.复习旧课,激发学生再诵读的兴趣。如可让学生反复背诵《荷塘月色》,指导学生品味课文中蕴涵的美,让学生边诵读边想像: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那宁静而幽美的境地,仿佛听到了花与叶的颤动,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闻到了缕缕的清香,真正感受到了那个诗情画意的意境。这样的背诵,效果非常明显。

二、诵读的指导方法

学生有了诵读的兴趣,用诵读法教学就有了基础。在这个基础上,采用的具体指导方法有三个:化整为零、强化记忆、检查落实。

1. 化整为零。要诵读的课文有的只有上百字,有的近千字。对于比较长的课文,就有必要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如韩愈的《师说》有456个字,共四段。采用化整为零教学时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朗读,先指名三个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分别朗读这三段。再分组朗读,每组朗读一遍;最后是全班齐读。目的是读准字音,认准字型,读出句读,了解全文内容和结构的概况。第二步是分自然段诵读。第一自然段是111个字,第二自然段是240个字,分别朗读五六遍后,学生都能记住。第三自然段67个字,第四自然段38个字,分别朗读三四遍后,学生除能记住之外,部分学生还能准确地把各段大意归纳出来。第三步是全文诵读,由于有了前两步基础,所以只要让学生把全文读两遍,背诵全文的目的就达到了。在这三步中,收效是多方面的,学生不仅体会了字义、词义,训练了语感,而且对文章的章法、思想内容等都有较深的领悟。

2.强化记忆。指导学生读书,形式应灵活多样,做到因材施教、方法适当。记忆的方法主要有:

①理解文意是前提。要熟背一篇课文,首先必须扫清字词障碍,熟悉文章的大致内容,特别是文言文,必须弄清每个词、每句话的含义。如果一篇文章讲述的内容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又怎么谈得上会背呢?

②把握思路是基础。诵读前,必须理清作者的思路,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安排,特别是弄清文中各个层次间的内在联系及作者行文中的一些特点。文章的整体框架清楚了,背诵时就能做到提纲挈领。

③支撑点是关键。记准关键字、词、名言佳句及段落的起始句、过渡照应句等,以它们为支撑点,让学生小声自由读或教师领读;也可以就诗歌、警句或精彩的点睛之笔反复齐读,将这些句子串联成文就是这篇文章的脉络。

④及时巩固是保障。刚刚背熟的课文,如果不及时巩固,过几天可能就忘记了;如果等到一个阶段学完后再回过头来复习,也许一切又将从零开始,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及时巩固背诵的内容,化临时记忆为永久记忆。

3. 检查落实。如果背诵任务布置下去而教师不检查或检查仅流于形式,那么可能收效甚微。但由于课内时间有限,教师只能作整体检查,如齐背、分组背、接力背、默写等,而个别检查则很难落实到每个人,这就需要教师找一些语文成绩较好而又有较强责任心的同学来协助检查,教师再作适当抽查,力争做到人人过关,篇篇过关。

总之,诵读教学不但应该体现出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结合,而且应该努力展示出语文教师的教学特色,要让学生掌握这个工具,使诵读成为能给师生带来思维享受的艺术。

(责任编辑付淑霞)

猜你喜欢
自然段全文记忆
全文中文摘要
全文中文摘要
记忆中的他们
美丽的秋天
记忆翻新
构思精巧余味无穷 讽刺鞭挞淋漓尽致——再谈“虚荣”贯穿《项链》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