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平衡记分卡在供应链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2009-07-31 07:50王焕毅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15期
关键词: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供应链

摘要: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缩短响应时间、提高柔性、减少浪费、获得利润,而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只偏重于公司内部的评价,忽视了客户、市场等外部因素的评价。文章通过建立供应链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系统弥补了这些不足,不仅对财务指标做了评价,而且通过客户满意度等指标使企业扩大销售,提高利润,并且通过信任度、信息共享等指标的评价,使供应链上的企业战略保持一致,从而提高整体的竞争力,实现供应链的价值增值。

关键词:平衡记分卡;供应链;绩效管理;客户;财务价值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5-0111-02

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企业管理模式显然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去,必须与其他企业建立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行优势互补,发挥各企业的核心能力,并且在一种跨企业的集成管理模式下,使各个企业能够统一协调起来,这样才能适应新的环境变化,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就是供应链管理模式。

根据供应链管理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和目标,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应该能够恰当的反应供应链整体运营状况以及上下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关系,所以,评价供应链运行绩效的指标,不仅要评价该节点企业的运营绩效,而且还要考虑该节点企业的运营绩效对其上层节点企业或整个供应链的影响,而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显然无法适应这一模式。

一、平衡记分卡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是由哈佛商学院教授Robert·S·Kaplan与美国Boston管理顾问David ·P·Norton提出的,他们在研究中发现:传统局限于财务性指标的绩效评估制度已无法适应今天的竞争环境,必须还要考虑客户、企业内部流程、组织创新与学习等,来弥补财务指标的不足。

平衡计分卡突破了传统以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绩效,而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来衡量,兼顾了财务与非财务的平衡、长期战略与短期战略的平衡、公司内部与外部的平衡,将绩效衡量与企业战略相连接,并提升为战略管理制度。运用平衡计分卡将组织的愿景与战略转化为具体的目标,用因果关系将各个目标加以连结,再用绩效衡量与奖励措施引导员工与组织的行为,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相一致。高层管理者不仅可与员工充分的沟通,同时也更容易跟踪战略的执行结果,以便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二、建立供应链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系统

本文根据供应链运作的特点,以平衡计分卡提出的角度和指标为基础,经过扩展而成为供应链系统绩效评价工具,建立了一种新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即平衡供应链记分卡法。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客户服务水平提高和交易成本降低两个目标的平衡。根据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就可以着手设计平衡计分卡。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平衡计分卡的“平衡”问题,即要做到财务与非财务性指标、企业外部与内部、落后指标与领先指标之间的平衡。

(一)客户角度

从客户角度来看供应链的运作,就是要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这些指标反映了顾客对于供应链的要求。客户观点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获得、客户保持、客户对柔性的认同等方面。

1.客户满意度:客户关心的无非就是时间、质量、性能和服务、成本。供应链订单完成的总周期可以衡量满足顾客需求所需的时间,快速的响应时间不但提高对客户的响应,降低客户成本提高客户的价值,同时反映供应链内部响应的便捷和流畅;质量可以衡量顾客得到的产品的完好率,还可以衡量交货的准确性;性能和服务反映了产品或服务给顾客提供的价值;成本反映在价格上。

2.客户获得与保持:供应链新市场的开拓,市场份额的增加,需要新的客户的认同。供应链利润持久的来源是核心客户。若想通过特定的客户群体保持或增加市场份额,最为方便的就是保持现在的客户。努力保持和客户的关系,按照客户的需求满足客户,并允许客户积极参与产品的合作开发设计,使客户能够成为自己的持久利润来源。

3.客户对供应链柔性响应的认同:该指标用于评价客户对供应链提供服务的客户化以及响应速度的满意度。该指标有两个方面的用途。首先,反映客户是否能自由的就订单的包装、产品性能等提出客户化要求;其次,客户是否感到这种客户化要求能够及时实现。也就是说它反映了客户对客户化要求的自由度以及服务及时性的要求。

(二)供应链内部运作角度

供应链是将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功能进行集成、共享和协调,以达到减少浪费和提高供应链绩效的目的。这样可使得供应链成员企业对于各自的运作有了明确的目标,其所做的改进也将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改进。

1.供应链有效提前期率:供应链有效提前期率反映了供应链在完成客户订单过程中有效的增值活动时间在运作总时间中的比率。供应链有效循环期率=供应链增值活动总时间÷供应链响应时间。供应链响应时间是指预测需求到满足需求的时间,后者则是供应链中相关部门增值活动的时间总和。

这一指标体现了减少供应链内部运作的非增值时间和流程浪费的空间的大小。先进的供应链应该是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达到无缝连接,减少无谓的时间和空间的浪费。同样的指标还有库存闲置率,该指标表现了库存在整体运作中的时间占用,提供了库存经营效率的提高空间。

2.供应链生产时间柔性:当今的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企业必须根据需求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生产计划,该指标为供应链内部重新组织、计划、生产的时间的长短。

3.供应链持有成本:供应链持有成本考察的是物流系统运作的有效性和成本的集约性。它包括了采购、库存、质量以及交货失误等方面的内容。

4.供应链目标成本达到比率:该指标从单一产品和流程的角度分析其在质量、时间和柔性上的流程改进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成本。

(三)学习与成长角度

供应链未来发展性直接关系到供应链的价值。平衡计分法中客户角度和内部运作角度的评价分析了供应链成功的竞争力,但是成功的目标是不断变化的。严峻的全球竞争要求供应链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发掘整合供应链内部和外部的资源,提高现有流程、产品/ 服务质量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供应链的改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主要通过4个方面进行:第一,重新设计产品及其流程;第二,通过企业集成对组织间活动有效地调节和整合;第三,持续地改进供应链信息流管理,使供应链伙伴能够共享决策支持所需要的准确信息;第四,每个供应链都需要随时注意外部市场的潜在威胁和机遇,重新定义核心价值。相关指标包括新产品开发循环期、新产品销售比率、流程改进效率等。

(四)财务价值角度

虽然供应链绩效的评价侧重于流程导向以及非财务指标,平衡计分法依旧将财务目标作为所有目标的中心。当供应链伙伴目标得以实现之后,供应链应该取得财务上的成功。经营目标的实现使得成本大为降低,提高了边际收益率;现金流得以更好的优化,获得更高的收益和资本回收率。以上几个方面绩效的提高保证财务上有长期收益,因此整个供应链的财务优化依旧是重中之重。

1.供应链资本收益率:该指标由客户的利润除以在此期间使用的供应链的平均资产,它反映了使用其资产的增值性绩效的大小。

2.现金周转率:这是一个联系供应链的整个流程的关键指标,评价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现金在原材料、劳动力、在制品、完工产品直至现金的全过程中的周转状况。供应链系统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产品流集成,协调合作伙伴之间的运作,可以达到更快现金周转速度。

3.库存天数:反映了资本在供应链运营中的库存形式的占用天数。它等于某个时期以物料、在制品、产品库存等形式占用的时间。

4.客户销售增长及利润:表现为主要客户在供应链产品上的年销售收入和利润率增长。这类指标反映了供应链下游在3个主要方面的绩效:客户销售量按年增长的情况、对于特定客户服务所获的收益随着合作关系的增进而进一步提高的情况、接受服务的基数增加的情况。扩大销售量、增加新的客户等都将是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结语

用平衡记分卡,供应链的管理者可以衡量供应链管理在创造现有和未来客户,建立和增强供应链协同能力,对供应链系统的资源优化配置、未来绩效的投资方面是否有效。平衡计分卡的衡量指标来源于供应链系统的发展战略目标和竞争需要,把供应链系统发展战略和远景置于中心地位,同时又将战略转化为具体的、可测评的目标和指标。它既强调了绩效管理与企业供应链发展战略之间的紧密关系,又提出了具体的指标框架体系,能够将供应链上各合作伙伴的绩效与供应链系统整体绩效很好的联系起来,使各合作伙伴企业工作努力方向同供应链系统战略目标的实现联系起来。

但是供应链绩效评价涉及许多方面,为了全面准确地评价供应链绩效,就需要根据不同行业进行适当的调整,要从多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所讨论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一般性的框架,在具体应用中,还需要设计专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这种基于平衡记分卡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供应链绩效进行评价,可以客观地反映供应链绩效的真实状况,有效地促进供应链绩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杜胜利.企业经营业绩评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佳震.企业评价创新——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及其创新[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3]马士华,林勇.平衡计分卡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4).

[4]毕意文,孙永玲.平衡计分卡中国战略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王焕毅(1980-),男,山东潍坊人,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项目管理。

猜你喜欢
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供应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