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废墟上升起

2009-08-01 04:48陈富祥
甘肃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文县板房陇南

陈富祥

编前语:现在,汶川5·12大地震过去了整整一周年,在过去的一年中,灾区的学生和教师是怎样度过的?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好吗?学校灾后重建工作进行得如何呢?为此,本刊记者走进陇南灾区进行了采访。我们希望更多的人继续关注灾后重建,关注灾区的孩子们。愿灾区人民早日走出困境,建设美好新家园。

文县碧口镇是5·12大地震中甘肃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当地人说,成县的山是卧着的,武都的山是坐着的,而文县的山是站着的,这种地势到了碧口一带更加明显。现在,灾后重建让这个山区小镇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建设。运输材料的车辆在街道上穿行,马路两边堆满了沙石、砖块、水泥,让本来就狭窄的街道变得更加拥挤。

学校里也是如此,机器轰鸣,施工夜以继日。

过去的一年,他们这样度过

文县第二中学位于碧口镇,坐落在山脚处,依山而建。学校校园本来就不宽畅,如今加上学校正在重建,显得更加拥挤、杂乱。

学校原来的操场上,搭建着十几排活动板房,这就是过渡时期学生的教室和教师的办公室。活动板房的不远处就是施工场地,搅拌机、钢筋切割机的嘈杂声不绝于耳,校园里坑坑洼洼,运输建筑材料的车辆出出进进。

地震中,文县二中一半以上校舍严重毁坏,围墙、厕所全部倒塌。如今,毁坏的教学楼已经拆除,两幢四层的教学综合楼和学生宿舍楼在原址上兴建起来,主体框架已经封顶。

与文县二中一墙之隔的文县碧口小学也在紧张地施工建设,校园成了施工场地,学生搬到了一处临时校区里。

二中校长高国利说,按照工程计划,新教学楼将于年底竣工,在明年春季开学时,学生就可以搬进新教室,告别活动板房。

说到这一年来学校的教学情况,二中校长高国利和碧口小学校长董寿田说,教学工作都已按计划顺利进行,学校的教学秩序已恢复正常,但是一些学生活动和体育课、实验课等还不能进行。校园里没有空地,就连学生做体操的地方都没有,体育课只能在教室里上室内课。

另外,学生也吃了不少苦头。到了夏天,太阳一出来,活动板房里温度一会儿就升高了,像个温室,六七十个学生挤在60多平方米的教室里,更显得热。一个教室里安上一两个风扇,根本起不了作用,只有打开所有窗户。

可这又出现一个问题,活动板房本来不隔音,板房与板房之间离得近,每排板房之间只有一米多宽的通道,这个教室里讲话,隔壁教室里听得清清楚楚。如果班上同学齐声朗诵课文,相隔三四排的教室里也能听到,再加上工地上的嘈杂声,对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干扰很大。

然而,学生和教师所遇到的困难还远不止这些。很多损毁的学校正在重建,学生和老师没有住处,只好到外面租房。

武都区安化中学就是其中之一,学校现已全部拆除重建,学生全部搬到了过渡校区里。郭志录副校长说,学校里所有寄宿的学生都租住在附近的居民家里,学生受苦,老师更是操心,学生安全无小事,老师们每天都轮流检查,不论上班下班,就连周末也是如此。

他还说,地震后不久,虽然大部分学校都在帐篷学校里复课了,但是其间所做的工作却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说得清的。那一段时间,老师们几乎没有休息,学校里的桌椅板凳、办公用具要搬到过渡校区里,他们在课后就成了搬运工。

去年暑假里,学校里搭建活动板房,每天运到的活动板要及时卸车、搬运,有时候运输车晚上十二点或凌晨一两点到,一个电话老师都得及时赶到,一干就是一两个小时。不管是卸车还是搭建活动板房,老师们都要放下自己的活来到学校。去年暑假,学生们提前两月就放了假,但老师们没有放,也没有休息。有些老师自己的家需要修建,可是学校里脱不开身,家里的事就只好撂下。就说郭副校长本人,现在他们村里几乎所有人都在新修自家的房屋,而他家的房子至今还没有修,因为没有时间。他说,学校里所有老师都是如此,为了学生,只能这样。

说起这些事时,郭志录副校长显得很自豪,说起来滔滔不绝,一种幸福和使命感流露在话语中间。其实,在过去的一年里,灾区许许多多老师都在默默地奉献,他们有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的故事要讲,只是我们听到的太少。他们都是灾后重建中的模范和英雄,我们应该向这些默默付出的人们致敬。

灾难过去,生活继续

虽然灾区学生和教师每天生活在简陋、嘈杂、零乱的校园里,但是他们并不悲观失望,而是充满了乐观和希望。

在文县碧口小学,在武都区安化小学、安化初中,在采访过的每一所学校里,记者都能体会到这一点。在上课时间,老师的讲课声和学生的朗朗读书声从每一间活动板房里传出,课间学生们便在狭窄的校园里嬉戏打闹,你追我赶,跳皮筋,玩游戏,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如果不是周围环境提示,让人无法想到,他们是从灾难中走过来的。

当记者走进教室时,学生们立刻围拢过来,讲他们曾经历的恐惧,说他们的故事,谈自己的理想与未来。孩子善忘,也正是这种心态,让他们很快从阴影中走了出来,使他们变得更加坚强,经历过磨难,也是一种成长。

“在过去的一年里,大大小小的余震不知发生了多少次。最初的几个月里,每天每夜都是提心吊胆、担惊受怕。所有人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感,但是现在早已习惯了。”文县二中高校长这样说到,“现在,还不时有余震发生。但是,学生和老师们的心态都很好,当余震来临时,也没有人惊慌失措。”更有老师开玩笑地说,没有余震还睡不好觉呢。

爱心涌动在白龙江畔

灾后重建的路很长,但是灾区的人民并不孤单,如同灾难刚发生时一样,至今依然有无数人施以援手。作为陇南的对口支援单位,深圳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陇南无私援助。文县二中、碧口小学等数所由深圳援建的学校正在施工建设。3月26日,由兰州军区援建的武都区安化中学举行奠基仪式,正式破土动工。

在白龙江畔、米仓山下,到处都有这样来自全国人民的关怀和温暖。

在陇南三县一区的学校里,有一批来自深圳的教师,他们不远万里前来支教,和灾区的老师、学生共渡难关。现支教于陇南市实验小学的熊必珍就是其中的一位。

熊必珍老师是一家三口来到陇南的。当记者问到为何要来灾区支教时,熊老师这样说道:“地震发生时,废墟瓦砾中一个个没主人的书包和断壁残垣下伸出的求生的手揪着每一位国人的心。当时,我天天被媒体上的报道感动着,真恨不能加入到救援的队伍中,但我必须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刚好,今年一开学,深圳市教育局挑选教师前往陇南支教,我知道这边缺少英语教师,就立即申请到这里来。”

熊老师的丈夫也在陇南做支援工作,她只好把8岁的女儿也一同带来。与熊老师一同前来支教的共有15名教师,他们每天和灾区的孩子们在一起,在活动板房里,在损毁了的校园里,风里来雨里去。熊老师一家三口支援陇南的事迹,充满了爱心和温情,也充满了信心和勇气,令人尊敬,让人感动。

校舍重建任重道远

学校重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还关系到学校布局调整。在文县,除了文县二中、碧口小学等援建项目正在施工建设以外,还有32所学校也已开工建设,计划年内完工,交付使用。

按照灾后重建规划,结合学校布局调整,文县原来的355所学校经过撤并将保留118所。这118所学校,在原地全部重建的有77所,重建校舍面积达146256平方米,异地重建的有21所,重建校舍面积达99226平方米,其余的21所为原地部分重建。在整个重建学校中,今年年底前,计划完成82所学校的灾后重建任务。

在陇南市另一个受灾严重的地方——武都区,根据布局调整方案,原有的544所学校将调整为219,除了市属学校外,武都区规划灾后重建学校213所。目前,已有3所学校竣工,正在施工的学校34所,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和前期工作的学校60所。灾后重建工作将于2010年完成。

猜你喜欢
文县板房陇南
三种思路求体积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甘肃省文县城关中学师生优秀书画作品选登
唯有爱和美食不可辜负——甘肃省文县城关中学烹饪社团课侧记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生物秸秆不燃板房安全防火间距试验
陇南记忆
回归反射材料对板房热性能影响研究
圆梦陇南
油橄榄基地水利配套工程灌溉方式探索与实践——以陇南市文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