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途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09-08-01 04:48白淑娥
甘肃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集体心理健康班主任

白淑娥

〔关键词〕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6(A)—0009—01

小学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要能巧妙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主任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一、教师要展现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示范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亲其师,而信其道”。班主任自身的修养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班主任不仅要有一定的学识水平,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还要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以自身健康的心理素质来感染小学生,因为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师生关系的好坏,对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状况都具有深远影响。

二、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用环境来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1. 开展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班主任要经常组织各种有益、有趣的集体活动,使他们有一种集体荣誉感和精神充实感,以此来调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班级课外活动,就内容而言,可以是班会、校内外实践活动;可以是学习交流、思想讨论;可以是文艺娱乐、郊游活动等。在类似的集体活动中,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安排和组织与心理健康相关联的活动内容,以自然、轻松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有关心理健康知识。

2. 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师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班级生活的愉快、和谐,使学生体会到同学之间的友谊,集体活动的快乐,体验到学习生活的愉悦。我校借鉴北京市西城区银河小学的做法,倡导教师们要说好“十句话”。即为痛苦中的学生说句安慰话,为孤独中的学生说句温暖话,为胆怯的学生说句壮胆话,为自卑的学生说句自信话,为迷茫的学生说句开导话,为沮丧的学生说句鼓励话,为受困的学生说句热心话,为偏激的学生说句冷静话,为懒惰的学生说句鞭策话,为受冷落的学生说句公道话。通过这一活动,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达到了心与心沟通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小学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理论,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心理辅导的艺术、策略、技术,激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1. 创设健康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改变过去枯燥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氛围。改进教学方法,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如我校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赏识的眼光对待学生每一点微小的进步,以饱满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以鼓励的言语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课堂充满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

2. 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心理学认为,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对学习能起到促进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哪怕有一丁点儿成绩和进步,教师都要给予不同形式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 运用积极、恰当的评价语言。另外,当学生的作业出现审题、计算、分析和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要指导学生让其知道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而不能简单地批评或置之不理,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恰当的评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例如,运用“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你一定行”、“你肯定有高招”、“看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等评价语言。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语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对学习逐渐产生兴趣。对于学生由于粗心而犯的错误,老师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其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促使学生改正缺点。例如,运用“你的字写得真漂亮,要是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这样的评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尊重和期待,从而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

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每天生活在一个充满友爱和关怀的环境中,其心理就会越来越健康,因为环境能培育人,环境能塑造人的心理和性格。

猜你喜欢
集体心理健康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我为集体献一计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夸夸我的班主任
警犬集体过生日
班主任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