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临床应用举隅

2009-08-01 04:48刘文玉李玉红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9年5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临床应用

刘文玉 李玉红

关键词:炙甘草汤;心血管病;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5-0033-01

炙甘草汤出自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原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本方由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麦冬、麻仁、阿胶、桂枝、大枣、清酒组成。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为君,配伍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麦冬、阿胶、麻仁甘润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润肺生津,共为臣药,佐以桂枝、生姜辛温走散,温心阳、通血脉;清酒性味辛温,通阳走血脉。诸药合用使阴血足而血脉充,阳气足而心脉通,共成阴阳气血共补之剂。全方共收益气温阳、滋阴养血、复脉止悸之功效。运用该方随症加减治疗心血管病,常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1心律失常,室早

患者,张某,女,64岁,于2007年6月8日初诊。素体虚弱,心慌、气短1年余,加重1天,伴有头痛头晕。症见:心悸不宁,动则尤甚,倦怠乏力,气短,头晕头痛,唇舌爪甲色淡,面色苍白,饮食可,夜寐差,舌淡少津,苔少薄白,脉结。查心电图示:V3~V6导联ST段下移0.2mV,T波倒置,频发室早。经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除外高心病、肺心病等其他器质性心脏病,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中医诊为心悸,气阴两虚。处方:炙甘草25g,生晒参20g,黄芪30g,桂枝15g,麦冬15g,生地30g,炒枣仁30g,阿胶10g(烊化),当归20g,五味子15g,生姜10g,大枣10g。6月11日复诊:服上方3剂后,心悸症状好转,早搏明显减少,其他症状具减轻,又连服15剂后复诊:诸症消失,早搏无,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患者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气虚血少,气虚血虚日甚,心气鼓动无力,血不养心,遂发为心悸。方用炙甘草汤加黄芪增强补气之效,去麻仁加枣仁,五味子以安神定悸,并加当归活血。共奏益气养血,滋阴复脉。用之效显,可知辨证准确,则药到病除。

2冠心病心绞痛

王某,男,66岁,于2007年8月21日初诊。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连及背部疼痛偶有发作2周,伴恶寒四肢发凉。近2天,每日发作心前区及背部疼痛次数增多,日7~8次,每次3min左右,有濒死感。发作时心电图示:Ⅱ、Ⅲ、aVF、V5、V6导联T波倒置,ST段下降0.1mV,心率118次/min,血压110/70 mmHg。发作后心电图大致正常。血压130/85mmHg,心率74次/min。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舌淡苔白,脉沉细而迟。中医诊为胸痹心痛,属阳虚寒凝、胸阳不振为主,寒凝血滞心脉,不通则痛。治宜温阳通脉、活血止痛。处方:人参15g,炙甘草10g,阿胶10g(烊冲),白芍10g,生地30g,三七15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20g,香附20g,桂枝10g,制附子10g(先煎2h),生姜3片,大枣10g。服4剂。8月25日复诊: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明显减轻,发作时稍有心前区不适,心率72次/min,肢冷恶寒消失,按上方加减继续服用30剂,症状全部消失,复查心电图正常,随访2年未复发。

按: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多因心阳不振、寒凝心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炙甘草汤为主加减,药用人参、炙甘草、大枣益气,生姜、桂枝、香附、附子温阳通经,生地、麦冬、阿胶、白芍补阴血,使血脉充盈,同时佐以三七、桃仁、红花、丹参活血化瘀药,诸药合用,疗效显著。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刘某,男,61岁,于2006年1月30日初诊,因心悸、胸闷、反复出现头晕,黑蒙与晕厥2个月来诊。查体示心动过缓(心率35~40次/min),心律不齐,心电图提示莫氏Ⅱ型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5~7次/min,阿托品试验20min内观察,窦性心律,心率最快在90次/min以内,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在外院经常规西药治疗,心率未见增加,患者拒绝安装人工起搏器,故来本院以求中医治疗。诊见患者面色苍白,虚弱平卧,头晕,心悸胸闷,动则尤甚,心前区时有隐痛,形寒肢肿,脉沉细迟结代,脉率35次/min,舌质胖淡、舌苔薄白多津证属心阳衰微,心气不足之候。处方:制附子30g(先煎1~2h),桂枝15g,炙甘草30g,生姜10g,大枣15枚、五味子20g,麦冬20g,生晒参25g,炙黄芪25g,丹参25g,红花15g。5剂。2月4日复诊,自觉头晕、胸闷、心悸明显减轻,心前区无明显疼痛,晕厥未作,全身情况明显改善。心电图复查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3次/min)、窦性停搏2次/min,无窦房传导阻滞。继服上方20剂后,头晕、胸闷、心悸消失,形寒肢肿均消失,可做轻体力活动,脉率62次/min,脉弦缓,舌红苔薄。心电图复查为窦性心律,心率62次/min,无停搏及窦房传导阻滞,阿托品试验20min内观察,窦性心律,心率最快达94次/min,又连服1个月后,病情稳定停药。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多属中医心悸范畴,辨证多为心气心阳不振。方中重用附子取其回阳救逆、散寒止痛之功,人参、黄芪甘温补气,麦冬、五味子敛阴安神,生姜、桂枝温通心阳,炙甘草、红枣益气、养血安神、调和营卫,丹参、红花活血通络。诸药配伍可收益气温阳,滋阴养血,复脉止悸之功。

临床上,笔者应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其他心血管疾病,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如心肌炎,心肌病以及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炙甘草汤在心血管疾病领域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临床应用
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你知道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吗?
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达2.9亿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发布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正式发布死亡率呈平台期走势
心血管病危机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