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职校后进生的转化

2009-08-01 07:06叶妙玲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转化对策教育教学

叶妙玲

摘要:在职业学校里,存在着极少数学习困难、成绩落后的学生,这些学生是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在分析后进生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转化对策。

关键词:职校后进生;转化对策;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6-0179-02

在职业学校里,后进生的问题不容忽视。由于鄙视职业教育的传统世俗观念影响和在招生工作中总是把职业学校的录取批次放在最后,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偏低,存在着极少数学习困难、成绩落后的学生。这些学生是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试对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及其教育对策谈谈个人看法。

一、学习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一)主观原因

1、基础差是大部分学习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据笔者调查,这类学生占总数的75%。由于基础差,上课听不懂跟不上,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导致学习兴趣下降,造成恶性循环,成绩越来越差。

2、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学习的动力、兴趣和信心,学习的意志力差,不能持之以恒是造成学习落后的内在心理因素。据笔者调查,46.9%学习后进生对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95.8%的后进生认为学习是为了家长和自己,认为知识对自己有用就学、没用就不学;90%的后进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8%的学习后进生缺乏学习的意志力,害怕吃苦;46%的学习后进生对学习缺乏信心,并有50%的学习后进生对学习产生过度焦虑,心理压力很大,害怕学习成绩不好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对自己的责骂和讽刺。

3、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策略是学习后进的另一原因。据笔者调查,有72.3%的学习后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很少预习,课后很少复习,课堂听讲不认真,有时抄作业,甚至不交作业;有58%的学习后进生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不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而是过多依赖老师和同学的提示和帮助。

(二)客观原因

1、家庭方面:客观上家庭与学校距离较远,联系较少,家长对子女学习情况掌握不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家长对子女学习不重视,要求过低,只关心子女的生活,很少过问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导致学生对学习不重视,成绩下降。据笔者调查,52%的后进生其家长对子女的学习只是简单督促很少指导,不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2.3%的后进生是由于父母离异或家庭经济困难而影响学习,造成学习成绩落后。

2、学校方面:主要的原因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辅导得较少,关心交流得不够。个别教师对工作缺乏责任心,教学方法不当,粗暴训斥学生,导致学生由于不喜欢该教师,而对该门课不感兴趣。据笔者调查有8%的后进生是由于班风、学风不正,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造成的,个别的后进生是由于同学之间关系紧张而影响学习,造成学习落后的。

3、社会方面: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晌,一方面部分学生价值取向错误,认为将来能挣到钱就行,学习好坏无所谓。另一方面,招生分配中的不正之风使个别学生认为“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还有的学生认为眼前有用的就学,没用的就不学。所有的这些错误的观念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二、转化对策

我们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使后进生存在的消极的情绪和情感转化为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成为合格的职校生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转化。

(一)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是把消极的情绪和情感转化为积极的情绪和情感的基础。教师要热情地鼓励他们敢于克服困难,并且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机会条件,让他们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和骄傲,体会到自我的价值。教师在帮助后进生克服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培养自信心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在对他们的具体要求上降低标准,根据不同的特点而提出适合的要求,帮助他们树立努力学习好的信念,让他们在学习上多得到肯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使他们逐步地克服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培养“后进生”的意志力,增强他们的荣誉感

《心理学》认为:“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培养后进生的意志力,是将消极的情绪和情感转化为积极的情绪和情感的关键。教师一定要注意循循善诱,用崇高的榜样去激励学生;用同龄人的榜样去影响学生;用教师的师德去感染学生,并且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坚毅顽强,不怕困难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明确学习的目的,敢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以实现他们预期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乐观向上的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就会在他们心中占主导地位。可是,后进生由于情绪极不稳定会导致比较大的反复,我们教育工作者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地吸引他们参加健康,新颖、丰富多彩的各种有益的活动,细心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巧用鼓励和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教育他们用高尚的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刻苦学习,不断进取,努力为集体争光,从而较完整地实现预定目标。

(三)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对“后进生”的教育方法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人的兴趣不仅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而且是人从事实践活动的巨大动力。教师要首先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从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们的自尊出发。善于用鼓励和赞美,使他们能够有机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在揭示大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奥秘中,使他们真正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掌握知识的重要。努力培养他们愉悦的学习情绪,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严于律己,热爱本职工作,因为教师对专业的热爱也会强烈地感染后进生。他们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充分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以此成为乐于刻苦钻研,敢于克服困难的动力。另外,教师对后进生的爱也十分重要。应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实事求是,慎用处罚。实施鼓励教育和教学。产生一种使他们随时都能感受到的亲切氛围。教师还要针对他们学习上的薄弱环节,予以耐心地指导,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地位同等重要。这样,教师真诚的爱定能溶化后进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的坚冰。

总之,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效地将他们的消极的情绪和情感转化为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这并非一朝一夕,一人一事,而应贯穿于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并且更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地努力。

猜你喜欢
转化对策教育教学
浅谈初中英语起始年级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细微之处总关情
浅谈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