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市场竞争,就没有工业转型

2009-08-04 09:37
四川党的建设 2009年6期
关键词:升级工业转型

陈 晖

“在危机时刻,是坐等经济形势好转,还是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结果将大不一样。通常说抓住机遇。不仅仅指搭顺风船的机遇,其实挑战也是机遇。没有粮食短缺,不可能有水稻杂交技术革命;没有能源危机,就不会去推进结构升级和节能减排;没有交通运输的紧张。就不可能有过去10年高速公路的大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吕政

吕政简介: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研究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工业经济》和《经济管理》杂志主编,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20多年来,在工业经济发展、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对外开放、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国防工业等领域,他发表了一系列有独到见解的研究成果。代表性研究成果有《我国工业增长的新特点》,《从工业生产大国走向工业强国》、《结构调整任务与机制的变化》等。

2009年5月5日,工信部在成都召开工业转型升级座谈会。会议围绕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一些战略问题进行了探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我国GDP增长下行,工业发展长期以来累计形成的素质性、结构性、体制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如何用转型升级这个发展战略来阐述当前我国工业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转型升级的实施路径是什么,从而实现长期以来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为此,本刊记者独家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吕政。

转型是逼出来的

《四川党的建设》:吕所长您好,您是我国工业界著名的专家,长期致力于研究工业转型升级。在此向您请教,如何正确理解工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吕政:我长期在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工作的重要特点是从问题出发,密切关注和研究工业发展和运行中的实际问题,为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关于工业经济问题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关于工业结构问题,是我们所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什么叫工业转型升级?首先要把工业结构的内涵界定清楚。工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的企业配置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制约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关系,并决定着产品的市场供求;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效率,关系到国家及企业的竞争力:决定和影响着贸易条件、进出口结构和效益。

结构调整与转型的任务,一是消除结构性短缺或结构性过剩,实现市场供求的平衡,保证工业以及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减少和避免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剧烈波动,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二是促进生产要素向效率更高的部门、地区和企业转移,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工业竞争力作为结构调整的中心。

工业结构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刚性,制约着再生产的过程,调整已经形成的结构,会遇到许多困难。

《四川党的建设》:结构调整的困难主要在什么地方?

吕政:结构调整会产生沉没成本,即原来投资所形成的一些生产能力将会被淘汰出局,一部分生产能力成为无效资产,因此工业调整与转型需要付出成本。结构调整既要解决物与物的比例关系问题,同时还要解决生产要素中的人的问题,例如一些企业或生产能力退出市场,意味着将有一部分职工转岗或下岗失业。

《四川党的建设》:转型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国际上有哪些模式,我们可以借鉴哪些经验、教训?

吕政:工业转型升级是逼出来的,是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如果没有竞争的压力,就不会有转型升级的动力。例如,日本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就是逼出来的。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能源危机,原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上升到11美元,在能源成本猛增280%的压力逼迫下,当时99%的能源都靠进口的日本,工业结构开始从资源密集型的重化工业转向技术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大力发展汽车、半导体、家用电器等附加价值高的机械、电子工业,成功地克服了能源危机对日本工业的冲击。从1980年开始,日元不断升值,给日本制造业产品的出口造成巨大压力。日本在发展汽车、半导体、家用电器,接卸装备制造业的过程中积极促进技术升级,向知识密集型、附加价值更高的产品转型,保持和提高了日本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川党的建设》:您曾经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冲击是外部因素,从经济增长周期看,中国经济也进入了调整和转型的阶段,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是中国工业调整和转型的一个契机,为什么这么看?

吕政:因为我国工业发展的条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资源性产品供给不足、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必须承担的防治污染的社会责任成本显著提高,工业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矛盾突出,人民币升值、世界经济衰退等国际贸易条件恶化。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工业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资源成本、低环境成本、低技术含量、低价格竞争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继续下去了。工业增长格局将由过去的超常规和高速增长转向可持续、平稳、协调增长,企业也必须由外延型扩张为主转向依靠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的精耕细作。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必须遵循经济规律

《四川党的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既要研究一般规律,还要研究中国产业升级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哪些方面?

吕政:产业结构演变是有客观规律的,主要表现为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构成中比例关系变化趋势。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其变化趋势是在工业化初期,产业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重显著上升,工业化后期,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目前在工业增加值的构成中,资本密集型的工业已占70%。说明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也是按照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发展的。但是我国与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国家产业结构变动又有区别,即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突出表现在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共同发展、长期并存的特点。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是要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们必须避免“高不成、低不就”的产业结构,而应当形成“高亦成、低亦就”的产业结构。这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就业压力大的国情所决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的就业、出口产品依然占有很大的比重。尽管劳动力成本上升了,但是劳动力成本的较低的比较优势还存在。只要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有市场,有比较优势,就应当继续做下去。推进产业升级,不等于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四川党的建设》: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吕政: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第

一是增长速度的转型,即由超常规的高速增长转向适度的快速增长。所谓适度的快速增长,就总体增长趋势而言,不大可能再保持2002-2007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的格局。我认为到2015年,GDP年均增长7%,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左右,是适度的快速增长。

第二是附加价值高的产业及产品比重不断提高,国际贸易中以出口来料加工产品和低附加价值产品的比重逐步下降,工业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美国、德国和日本制造业的工人在2000万人左右,包括农民工、乡镇小型企业在内,我国从事制造业的工人超过一亿人,但是如果按汇率计算,我国工业增加值约为25000亿美元,与上述三个发达国家的工业增加值相近。这就表明我国的产业结构仍然以低附加价值的产品为主,虽然劳动力的人均工资成本低,但单位产品的工资成本并不低。

第三是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的转型。工业生产是社会化的大生产,生产集中化和社会化分工是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改变用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提高工业经济的观念和方法。

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是必然趋势,尤其是资本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如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火力发电、主要建筑材料、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造纸等行业,应当促进生产要素向大企业集中。

在加工组装型工业领域,要推进专业化分工,通过发展产业集群的方式,龙头核心企业以研发、产品设计、关键零部件制造为主导,众多专业化的小企业为龙头企业配套。通过专业化分工,实现加工组装型产业的规模效益。

此外,必须下决心淘汰落后企业。扩内需、保增长不可能保证所有的企业都能生存下去。我国工业生存能力相对过剩,必然要有一些企业退出市场。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谁进谁退,取决于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产业调整政策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坚持有保有压,抑制部分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就是新建项目的规模和生产技术水准低于合理的生产规模和先进技术水准的要求。在市场经济和资本多元化的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的自主决策,并不是投资者愿意上什么项目就可以上什么项目。现代市场经济是有规则的经济,改革政府的行政审批,不等于取消市场准入规则。市场准入规则包括各个行业的先进的技术经济指标,环境保护指标、企业起始规模的标准等。只有当新建项目比原有同行业先进企业的技术经济指标更先进时,在经济上才具有扩大投资的合理性。当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活动有可能造成外部的不经济性时,就需要由政府或者行业协会运用市场准入规则加以限制。

在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下决心淘汰落后企业。资源密集型企业生产要素要向技术先进的大企业集中。中国目前需要4-5亿吨钢材,但不需要几百家炼钢厂,需要13亿吨水泥,但是不需要几百家水泥厂,需要1000万辆以上的汽车生产能力,但是不需要几百家汽车制造厂。因此扩大内需不可能救活所有的企业。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目标的根本出路

《四川党的建设》:转型升级的真正主体是企业,如何正确处理企业、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吕政:这实质上是工业转型的体制和机制的问题。我认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仍然要坚持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基础性作用。由于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大家都在批判新自由主义的观点,因为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仅在中国行不通,在俄罗斯行不通,在美国也遇到了麻烦。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放弃市场改革的基本方向。30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坚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内在推动力的基础上。特别是强调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政府不干预企业微观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就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坚持中央政府对于经济运行过程的有效调控。政府在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产品,二是运用税收与财政政策调节投资方向,三是制定市场准入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五是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维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川党的建设》:对四川的转型升级,您有什么建议?

吕政:四川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加快灾后重建,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拉动了四川工业的增长。在工业恢复重建过程中,同时要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相结合。一是恢复和完善交通运输、电力供应等基础产业的能力:二是调整和优化生产力的空间布局,促进工业生产能力的集中、布点分散的状况;三是以产品升级带动工艺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四是加强工业污染的防治,淘汰落后企业和落后生产能力:五是利用灾区恢复重建的机会扩大就业。

《四川党的建设》: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特别强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如何?

吕政:自主创新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原始创新,二是集成创新,是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第一是投入的差距。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是创新性国家,首先衡量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虽然我国这些年研发投入增长很快,但只占GDP的1.5%左右。第二,对于外来技术的依赖程度,我国在50%以上,美国在5%以下。第三,技术成就指数。这是联合国工业开发署定的一个指标,就是技术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美国70%以上的增长是靠技术进步引起的,日本70%是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经济增长的,中国只占37.4%。所以,从总体上看,我国在创新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四川党的建设》:技术创新的路径应当怎样选择才更有效?

吕政: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可以归纳为“需求牵引、工程依托、企业为主、社会化分工、市场化运作、政府支持”。所谓需求牵引,就是国家和企业要实现什么战略目标,要解决什么问题,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需求目标。例如,搞“两弹一星”,研制超级计算机;研制“神舟”飞船并把宇航员送上天,建造高速铁路,研制民用干线飞机,研制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制造航空母舰等。进而围绕这些目标,去解决科学技术上的关键问题,这就是需求牵引。围绕这些目标解决材料问题、工艺问题、零部件制造问题、设备问题、电子信息控制系统问题,以及各个工程系统的集成问题。因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根本出路。

猜你喜欢
升级工业转型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工业人
转型
回暖与升级
沣芝转型记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