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村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2009-08-11 09:01陈智慧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3期
关键词:教工师德农村

陈智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尤其在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学素质不强、教研氛围欠缺、教研能力薄弱的农村学校,聚精会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开展农村教育创新,推动农村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当务之急。近年来,我们循着这个思路,围绕教工队伍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制订了具体的方案,开展一系列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重点抓好“师德”教育,缔造敬业型集体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一个人能否热爱所从事的事业,是他能否成功的内在根本原因。俗话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经常组织教职工进行各项学习。一方面,学习党和国家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如《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教育的决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另一方面,经常组织教工学习教育战线上各地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的精神事迹,提高教工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

在学习中,我们要重点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1. 树立“安心农村,扎根教坛”思想

我们从本校挑选几名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九佛农村,牢守市83中教坛的老教师,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品质,号召广大青年教工向他们学习。同时,通过认真分析、摆事实、讲道理、作比较,使大家认识到外调转行与牢守农村教坛的利与弊,让大家清楚认识到农村教坛更缺乏人才,更需要人才,留下来会容易干出一番事业,从而较好地稳住了军心,稳定了队伍。

2. “热爱学生”的教育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爱满天下”。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如果不爱学生,还奢谈什么教育?我们开展师德征文活动,对全体教工进行“铸师魂”师德教育,要求教工诚心关爱学生,细心了解学生,耐心教育学生,热心服务学生。学校还组织大家学习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我与顽童》的论著,学习其热爱学生甚至偏爱后进生的做法,旗帜鲜明地在教工中倡导“爱学生,认真教,当名师”的风气,使广大教工能自觉地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弟妹来对待,不但严格要求,而且关爱有加。

3. “集体精神,团队意识”的培养

没有个体,组不成团队;没有团队精神,则再多再强的个体也只是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仍然是干不出成绩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培育团队精神,是更重要更关键的工作。这点,我们是有过教训的。以前,高考之所以上不去,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各科聚同不了,“黄牛过河各顾各”。后来为了激励大家竞争奋斗,学校设立了重奖。这又引得教师的分高考指标时拼命要“压低自己,抬高别人”。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一方面通过制度定下“刚性”的总目标,完成了则重奖,完不成则不奖。哪怕你某单科再好也无用,并且实行年级与班级捆绑,学科与教研组捆绑,并将奖金分配权下放给班主任和科组长,学科互助,集体备课。这样就逐渐地培养出了一种互相合作、荣辱与共,同心协力的集体精神。2008年高考成绩比2007年高考成绩在全市的排位中提前了29位。现在,“爱我83中,校兴我荣”的团队风气正一天浓似一天地在我校生长着,壮大着,推动了我校“一岁一台阶,一年一大步”的“跨越式”发展!

4. “奉献精神”的培养

“我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的写照。作为人民教师需要奉献精神,前人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比作辛勤的园丁、巨人的肩膀、人梯等,都是要求我们老师努力去奉献。因此,我说“选择了教师就等于选择了奉献”。我们要把教师看作“事业”去做,不能作为“职业”去做,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只有对教育事业默默奉献,才能成为一个优秀教师。

二、花大力气抓好“师识”、“师能”的培养

教工队伍建设,“师德”教育是第一位的,是解决“心”的问题。不抓好师德教工“无心给叔公放牛”,是无法搞好教育的。所以我们首先狠抓“师德”教育,但是只停留于抓“师德”,不把教工的“师识”、“师能”培养好,搞上去,他们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难以把教育教学搞好的。所以我们在狠抓“师德”的基础上,还应千方百计地抓好教工的“师识”、“师能”地培养,使他们既有“心”,又有“力”地教学,效果特别好。

1. 鼓励教师向高一层次学历进修,与时俱进适应新课程的改革

学无止境。原来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现在科学技术的发达,知识日新月异,现在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江水才行。因此,我们鼓励教师向高一层次学历进修,如本学期20多位教师参加了研究生的学历进修。只有培养教师,提高他们的学识,增加他们的能力,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新课程的改革,力促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2.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

我们想方设法开拓教工的视野,更新教工的观念。农村中学各方面信息相对比较闭塞,观念也相对保守、落后,如不加以改变不但难以跟上省、市教育发展的步伐,甚至会越来越拉大差距。所以我们经常邀请专家学者到校讲学,这些专家学者的讲座、报告,让全校教工得益匪浅。连续两年高三教师到惠州参加“惠州二调分析”与惠州市一中各科备课组长交流,本学期学校组织教研组长、班级主任和行政干部到梅州市叶剑英的母校东山中学参观,这对提高教工学识、开阔视野、调节身心,不无好处。

3. 在教师中进行测试和命制“高考模拟题”的训练

部分教师只做“动口不动手”的君子,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写作理论讲得头头是道口沫横飞的语文老师,不少人写不出一篇好文章;定理公式背得滚瓜烂熟的数、理、化老师,很多会被学生问题难问倒;有的英语老师,只能在讲台上表演,见到外国人脸就红,不如绕道……“打铁还得本身硬”!教师不熟悉考纲,做不了高考题,怎样去指导学生高考呢!于是,我们在每年“广州一模”测试时要求全体科任老师都要参加测试。真的!“不考不知道,一考吓一跳”,我们的老师也出现很多问题,有个别教师成绩也很不理想,这样他们以后就不会乱去批评学生,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命制“高考模拟试题”则是做教师另类最高境界,我们要求从高一、高二开始每次月考试题都要有2道以上的原创题,到高三要有5道以上原创题,并打上记号。如果能与高考题相符,高考结束后,拿着自己的命制“高考试题”与高考试题相对比,根据命中率多少,进行奖励。此举对提高全体教师“师识”、“师能”,特别是指导高考的能力有着巨大的作用,这样下去,过不了几年在我们学校就会涌现出“高考试题”的命题专家!

4. 打造好“三个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信息工程”

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的希望。青年教师热情特别高,劲头非常足,初生牛犊不怕虎,敢冲敢干,但他们缺乏教学经验。我们通过师徒结对,签订合约,学校负责检查、考核,考试成绩捆绑,达到要求给予奖励。另外,每年我们都经过挑选安排一部分新教师到高三一线去锻炼,经受高考的洗礼!我们注意做好新老教师、各科之间的搭配。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锻炼培养青年教师的极有意义的方法。不但新教师能从中学到很多本领,反过来,往往还能“以新促老”,对老教师也是一种推动。每年都有不少新教师所任高考成绩十分突出,不让老贤!

大师非大楼也。学校要有特色,要创名牌,就必须有一批名师。我们制定名师培养方案,每年度产生10名“教学能手”,用了3-5年时间打造83中学第一批名师,以及“广州市开发区萝岗区品牌教师”,在镇、区乃至全市都有一定的影响。学校专门为他们召开表彰大会,在学校的橱窗上放他们相片一学期,宣传他们的事迹精神,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形成一股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气氛。

高考要持续飞跃,学校要年年“跨越式”发展,没有“勤”是万万不能的,但只有“勤”又不是万能的。特别是我们这些农村学校,教工都是比较“勤”的,很难在“勤”字挖出多少潜力了,于是我们必须另劈新途径就是要——“巧”。那就是我们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每年都要对教师进行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反复培训,现在我校教师上课都能用多媒体,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深受学生欢迎,效果很好。

“勤”与“巧”相结合,对于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肯定会有一个新的更大的飞跃,我们相信这一天会早日到来!

5. 重视教育教学研究——“磨刀不误砍柴工”

对于教育教学的研究,我们农村学校部分教师都会以为这些是大学教授、教研室的专家们研究的事,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不一定要研究什么国家级、省级、市级的课题,而是就从我们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就是研究的课题,采取措施付于行动就是研究,写好书面的总结就是论文。我校以课题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以管理为保障,既围绕立项课题扎根课堂进行了研究,又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探究。通过教研我们让教师在日复日、月复月、年复年的大同小异的循环往复的教学中,不断有发现、新感悟,从而产生新乐趣,而不日久生厌,可以让教师时时感受社会的变化,接触科学的前沿,了解教育的新理念;还可以让教工在经常与同事的讨论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增进了解培养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总之,教研能让教师这一翼的羽毛丰满起来,教育就会展翅高飞,事半功倍。

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以发展性评价引领教师成长

聚精会神抓好教工队伍的建设,前面谈的抓好“师德”教育,抓好“师识”、“师能”培养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属要求、督促、迫使教工提高素质,做好工作;另一方面,我们又十分注意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教师发展性评价,对努力工作,做出了成绩的教工给以较好回报,给温暖、给荣誉、给待遇。

本学期由工会组织教工代表大会,通过了《广州市第八十三中学教职工业绩考核方案》,考评的内容教师系列分为师德修养、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三个部分15项,职工系列的考评分素质作风、常规职责和工作成效三个部分7项,各系列基本满分为100分,还有部分加分项目。

考评的办法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是个人自评,第二步是小组评价,第三步领导评价,第四步是综合评价,并有相关规定其“政治思想”得分“一票否决制”。

考核的结果的使用也作相应规定:1. 在职的教职工考核结果与学校的绩效工资挂钩;2. 作为评先评优、申报职称、提拔任用中层干部、临聘工人、临聘教师续聘的依据。整个考评过程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摒弃了原来完全靠投票来定先进、评优秀,在分配学校管理基金中不公平的现象,普遍得到广大教职工认可和欢迎。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艺必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为目标,以壮大骨干教师群体为重点,努力缔造一支优质精良的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开创农村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教工师德农村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致良知与师德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善待教工是幼儿园有效制约隐性成本之关键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