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的四大误区

2009-08-11 09:01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09年15期
关键词:书法史临帖楷书

误区一:先练正楷 一定要先把正楷完全练到家,才能写好行书和草书,这是个很大的误区。书法家和一般学生学习书法的目的不同。一般学生学习书法为的是把字写工整,书法家则是以书法为载体进行艺术创作。书法家应该根据自己的真实情感和个性来决定究竟以正、草、隶、篆哪种书体及哪种书风为自己创作的重点。张旭、怀素的楷书或许不如颜真卿、柳公权,但他们的草书却登上了书法史的巅峰。祝枝山的楷书不如文征明,但他的草书成就却远远超过文征明。有的人的个性是不适合写楷书的,你非要他把人生的大多数时间和精力花在练楷书上,只会磨灭他的灵性,压抑其情感。

误区二:临帖要“像” 有观点认为要把古人的碑帖都临摹好,才能进行创作。把前人走过的路再走一遍,这太傻了。我们应该了解古人走过的路,在他们的基础上寻求发展。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一定要只临一本帖,要临得神形俱似。孙敏认为,临帖不能“从一而终”,而要“见异思迁”,只有多了解各种碑帖,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进行学习借鉴。临帖也要保持个性,不能变成了别人。古代名家临帖,大多个性鲜明。

误区三:幼年习字 许多人相信,学习书法年龄要小。从小练习书法固然不错,但是成年以后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和综合素质,更能鉴别好坏和高下,这时候开始学习书法也不迟,也可能创造出成就。

误区四:迷信“专业” 如今书法家越来越趋向“专业化”。有的专业书法家,除了会写字,别无所长。而中国书法史上,几乎所有有成就的书法家都不是“专业”的。他们有的人在文学、美术、宗教、政治等其他方面的成就甚至超过书法。书法脱离了深厚的文化根基,是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的。

据《保健俱乐部》

猜你喜欢
书法史临帖楷书
楷书的教与学
《兰亭序》对初唐楷书风格构造的影响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从书法典籍谈临摹与仿书的区别
书法史上的养生名帖研究
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