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技能”向“素养”转变

2009-08-12 10:00肖若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技能信息技术素养

肖若全

许多信息技术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叹:“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司空见惯的现象是,教师先出示例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再进行讲解示范操作,最后让学生做一些练习,经过反复的操练和强化,学生终于掌握了某种操作技能。然而这种软件培训式的教学方法,只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某些软件的熟练操作工,无法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戴尔计算机公司的董事长迈克尔·戴尔说:“其实PC和网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PC和网络只是工具而已,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更多、更及时的信息。”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观,才是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下工夫研究的事情。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技能”向“素养”的转变。

一、培养信息意识,把生活实例应用到课堂中

陶行知先生有一段精辟的见解:“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就是要求学生具有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把生活感悟应用到信息技术课中。我在讲“信息获取”这节课时,是这样引入:“上周六,陈老师兴高采烈地去爬玉苍山,结果败兴而归。”学生很诧异,问:“为什么呢?”“去之前没有做好准备。”学生更好奇:“不是带齐了换洗衣服、日常用品了吗?”“这些是物质准备。除了物质方面,还有其他方面吗?”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了。那天,玉苍山下雨了。陈老师去之前还应该查询当地的天气预报。”“你太聪明了。的确,上个周末玉苍山下了两天大雨。这说明,我们还要做一些必须的信息准备,才不至于像陈老师那样白走一趟。”“那除了天气信息,还要事先了解哪些信息呢?”“路线、宾馆、车次时间……”真是人多力量大,学生一下就想到了许多。我不失时机地提出,在做一件事之前我们一定要先做好准备,特别是信息方面的准备。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对“信息”的领悟,还让学生渐渐产生了信息意识。

二、培养信息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不感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可能有的人会说,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兴趣浓得很,还用培养吗?其实不然,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不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他们喜欢上网聊天、打游戏。对这种只想上网娱乐的学生,简单地说教和堵截都是不可行的。那么,能否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内容引入课堂,并加以正确地引导呢?

比如,学生喜欢聊天,我就对他们说:“QQ是一种即时通讯软件,还有许多功能相同的即时通讯软件。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除了聊天,QQ还有什么功能呢?”我这么一说,学生虽心存疑虑,但还是愿意试一试,结果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个个像发现了新大陆。他们告诉我,和QQ功能相近的还有MSN、UC、网易泡泡。在QQ上,能给对方发送文件,还可以动态浏览个人相册、收藏自己喜爱的音乐、远程协助、浏览娱乐资讯、下载酷铃美图、在线视听、欣赏MV。手机QQ还可以发邮件、进行手机搜索。在随后的几节课上,他们不再专注于聊天,而是相互间探讨起了QQ的新功能。

当然,信息技术课堂不能单凭学生兴趣来组织教学活动。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社会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能否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独立的、有道德的人才,与大家今天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不断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信息道德和法律法规,让他们学会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

三、培养信息能力,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通过课程形式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还应当创造条件,让学生将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充分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

例如《网上资源检索》这一课,在讲了浏览器的基本操作方法之后,我让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李白”,记下他的阅历、诗的风格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要求:①能够在网络上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②根据网络搜索的反馈结果,使用恰当的关键字搜索。③对搜索的信息进行甄别,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一任务的制定,成功地把计算机、语文、历史、政治这几门学科结合在了一起。我发现学生学得认真了,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学生普遍感觉到,这样总结出来的知识比他们在课堂上单纯听讲更容易掌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运用,也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了其他学科的知识。

一堂课的容量是有限的,但它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是渗透性的。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对浩瀚的信息,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指出“计算机将渗透到未来生活的每一个细微方面”。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尽早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增强其生存能力,为迎接信息社会的到来做好必要的心理和能力准备。

四、创新评价体系,实现“技能”向“素养”的转变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究竟如何呢?每次的期中、期末考试后,我们进行总结时经常会说,这个学生考了多少分,在班级排多少名,是进步还是退步了。学生信息素养的高低不能简单地以这种考试评价的方式进行。这既不科学,也不符合信息素养的特征。“教育的本质是文化的传递。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人的思想文化素质,主要是人的完美人格的塑造。”这种仅以考试分数说话的教育无法体现教育的本质。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常常在一段时间内学习一个概念或技巧,很多所谓的“任务驱动式教学”限制了操作的细节,实质上只是简单的分步操作,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余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体系进行调整,改变仅以考试分数说话的单一评价方式,创新信息素养评价体系。

新的评价体系应该是多元化的。不能只重视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不能只重视评价的“证明”功能,忽视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的功能;不能只重视教师的评价,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不能只重视答案的客观性和唯一性,忽视学生的选择性和创造性……只要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意识和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都应纳入新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教学从“技能”向“素养”的转变。

“意义在于过程,幸福源于细节。”如果我们能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变成教师每一堂课的细节,那么信息技术教学一定能从“技能”向“素养”转变。

参考文献

[1]史晓宇.试论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3(1).

[2]李志厚等.学习论与新课程学习理念研究[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王双艳.“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课课堂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4]唐海波.中职计算机教学如何适应学生就业[J].成功之路,2008(7).

(作者单位:浙江苍南县灵溪中学)

猜你喜欢
技能信息技术素养
高级技能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秣马厉兵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