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优化有效阅读 互动提升人文素质

2009-08-12 10:00陈玮凤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母爱外婆智慧

陈玮凤

中国有句古训:“天道酬勤,亦酬术。”这句古训启示我们,人要成功做一件事既要依靠勤奋刻苦的精神,还要讲究方法和策略。懒惰固然不会成事,但一味蛮干也不能取得好效果。

中学语文阅读是基础教学,既要注重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方法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从培养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创新人才的高度来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科学而客观地认识其意义,将有助于语文阅读,现略举几例阐述。

一、整合有效的互动阅读实践

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应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趣浓浓”,这是教师所追求的境界。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在阅读中产生共鸣,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新境界。而“阅读是人类最有个性化色彩的一种成长方式。”从小阅读优美的名家名篇,能净化、美化自己的语言,提升人文精神,为人生奠基。

案例1:图文互动,有效阅读

《外婆的手纹》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初二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课文。本文从“手艺”到“手纹”,由实到虚展开描写。通过优美的语言感受外婆勤劳质朴、热爱生活的美德和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要指导学生学会抓住文章重点语段,用品读关键语段的方法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引领学生走进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引发学生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悟。教师选用了能突出重点,还能引起思考的一组图片,在对比选读、质疑细读、解疑精读等环节中品味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理解外婆对“我”的关爱和“我”对外婆深切的怀念。

如(1)观察图片,对比选读。从“手艺”知道外婆身上有着许多闪光点。作者以“外婆的手纹”为题的原因是什么?为何不直接以“我的外婆”为题呢?(2)质疑细读。学习从文中捕捉词句,说说外婆是个怎样的人?(3)解疑精读。抓住关键句段,深入理解课文通过“手纹”作为情感态度的重要载体,其中蕴涵的是外婆的心意。外婆对小辈的爱是没有时空限制的,但是她的这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却是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的。既然如此,那么如今“我”再去传承它又有何意义?“我”的心愿又能否实现呢?从中既感受“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也教育学生敬老尊老的好品质,传承民族精神便水到渠成了。虽然是简单的图片,但是为学生的阅读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案例2:伴乐互动,有效阅读

《仿佛》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初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一篇课文。学习这篇现代诗,必须用朗读感受作者对三个生活瞬间的描摹,体会作者渲染浓浓的母爱以及对母亲无限的思念。品味作者先抑后扬的创作方法和通过描写多种感官感受抒发情感的方法。学习并尝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现抽象的情感体验。教师选用了最容易解决的整合方法——伴乐互动阅读。

首先伴乐听读,体会诗中的内容。教师用“母爱是什么”的句式,提取诗中的语言,引发学生的思考、想象,学会概括这三个生活瞬间。如母爱是晃动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调;母爱是初秋的早晨庙里晨祷的馨香;母爱是凝住在我脸上的眼光。

其次伴乐释读,体会作者描写多种感官抒发情感,从字里行间捕捉作者笔下母爱的特点。如在生活的点滴中流露(听觉:声音),温暖、温馨(嗅觉:气味),无所不在、默默无闻(视觉:眼光)。

而后伴乐精读,抓住矛盾,深入体会既然母爱如此感人,为何作者还要反复用“仿佛”,甚至是“我不记得我的母亲”这样的词句?用正话反说的方法,反衬母亲无处不在,在表情达意上有强调作用。

芳草萋萋,花香阵阵,全诗处处洋溢着母爱,但这爱却毫不张扬,一如春雨润物无声。这样的诗文无需课堂中分析、繁讲,唯有在阅读中细细品味,才更显真切。最后的延伸练习中,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写出了母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母爱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母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母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

案例3:拓展互动,有效阅读

《小巷深处》是一篇以母爱为主题的回忆性抒情散文,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初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一篇课文。文中具体描写了“瞎眼养母”深沉无私挚养爱女的故事。本课的学习难点是如何选取生活琐事表达情感,通过细节描写来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为了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难,教师课前精选相关网络资源,如电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古诗词《游子吟》等,重温以“爱”为内核的三大主题:讴歌母爱、追怀童真、礼赞自然。再精编通过细节描写来塑造形象,抒发情感的短文、片段,作为欣赏、辅读材料。在阅读、感悟课文后,学生选择对于自己较薄弱的环节,解读感悟。如直接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等片段;间接描写:细节等。通过课前、课中的拓展阅读互动,弥补学生不同方面的缺陷,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二、优化有效阅读,提升人文素质

优化一:精选资源,恰到好处,激发智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环境,要引导学生在多渠道的学习活动中,加强人际交流,提高语言感受、运用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精选资源,恰到好处地融合在师生互动阅读中,实现素质教育所提出的目标。在组编有效的资源中,激发师生智慧,共享有效资源。

优化二:整合解读,培养能力,彰显智慧

新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信息环境中,将有效阅读放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引领学生构建灵活的语文知识基础与人文思想之要义,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既尊重学生个性又保持开放心态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和感悟人文精神,达到充满智慧的碰撞、人格的召唤与生命的感动。因此,从思想内容的整体感悟到语言文字的品味,再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使学生实现思想情感的体验和升华。实现由整合解读达到培养能力,彰显智慧的目的。

优化三:有效阅读,提升素质,发展智慧

教育生态学研究表明,只有整个教学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和谐与平衡时,教学才能高效优质地实现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的目标。重视对语文有效阅读的资源整合利用,机智地对待课堂中的动态生成,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师为学生思想导向,主动生成学生智慧,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做课堂智慧的创造者。这才能以最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

“研究”二字:字型藏理。开石为“研”,“究”为钻穴,穴中有九,九为至上。教学是做学问,教师必须有敢上九天的研究精神,有深得虎穴的研究方法。现代信息技术是运用于学科整合教学的有效方法。整合涉及的理论广泛,整合是科学与艺术素质的展示,是教学智慧的结晶,教师要努力研究而为之。

(作者单位:上海长宁区开元学校)

猜你喜欢
母爱外婆智慧
外婆
外婆
母爱大于天
外婆回来了
母爱
母爱的另一面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