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09-08-21 07:35孙爱英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4期
关键词:梯形创设情境

孙爱英

《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建构主义学习观也认为,虽然学生要学的数学都是已知的知识,但对学生来说仍是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创造的过程来形成。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数学教材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的热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内在兴趣时,就会渴望获得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伴随有愉快的情绪体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为此我在导入新知时总是精心创设情境,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愿望,在这种状态下的学习效果自然是会事半而功倍。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满足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这种成功的情感体验能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促使学生一次又一次探寻新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努力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二、创设情境,增强自主探究意识

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每节课前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富有启发激趣的情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可利用资源,使“问题”内容充分体现新知识的形成,促进学生思维进入兴奋、活跃状态。同时教师也要精心准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矛盾,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里趋向,产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上课教师就胸有成竹地说:“这节课由同学们当老师来考考我。你们随便报一个数,让我判断它能不能被3整除。”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马上被调动了起来,纷纷报数来考老师。而当教师很快说出了它是否能被3整除后,极大程度地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教师趁热打铁:“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判断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只要掌握了—个小诀窍,你们也能的,想知道吗?”这样一来,学生就非常迫切地想学习新知,自主探究的热情更加高涨起来。

三、激活思维,培养自主探索的精神

发散思维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首要因素。数学课堂教学申的一个重要任务就在于努力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一些规律的发现,法则和公式的得来都可以由学生自己去想、去议。也许学生的一些想法是稚嫩的、笨拙的,但却是一种亲身的经历和体验。

例如,我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首先请同学们回忆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用投影出示上底为3厘米,下底为5厘米,高为4厘米的梯形。此时我问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已有的经验,自己想办法计算出这个梯形的面积,并且也尝试着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们主动探究的热烈场面,气氛十分活跃。学习小组内用自备的两个梯形经过“剪、拼、转化”等方法,不仅计算出了这个梯形的面积,多数同学还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或鼓励,对一些好的方法及时肯定,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状态,不但尝到了自主探究的乐趣,而且开启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源泉,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很高的探究欲望。

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还课堂“开放”,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自主探索的精神。

四、提供空间,鼓励自主质疑探究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须有疑,学贵有疑”。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更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以求最后弄懂。那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质疑的兴趣、质疑的信心和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足学生自主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善于提出有值得探究性的问题,同时还要启发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的问题,例: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松树和柏树共120棵,松树的棵树是柏树2倍,松树和柏树各是多少棵?这道题可用多种方法解答。我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进行自主设问、自主探究,探索出不同的解答方法,最后老师加以指导,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积极地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动手实践,鼓励他们自主探究,为他们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要求,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具有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梯形创设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自卑的梯形弟弟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梯形》测试题
等腰梯形的判定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