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09-08-21 07:35张建军
学周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乐学品德课教学内容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 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兴趣

初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从某种程度而言,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要比家长多,也比家长更了解学生。教师的一举一动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过程。“爱屋及乌”是人之共性,对初中学生而言更为突出。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常常带有感情色彩。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这位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这位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这位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培养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

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二、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激励兴趣

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在乐观的环境中心情愉快,兴趣会油然而生。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在教法上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多种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三、把握语言艺术,提高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决定课堂上不可能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讲活,使其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兴致浓厚,就必须把握讲课的语言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采用了生动、风趣、诙谐、幽默的语言,才引起学生的欢乐和愉悦,才能帮助学生减轻疲劳,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

间,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氛围中轻松接收新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挖掘兴趣

传统的教学是以学生现有水平为前提的,从发展意义上说这样的教学是消极的,它不利于发展。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时,适当增加难度,可以刺激智力发展。刺激是大脑发展的营养,新的刺激物在学生大脑中产生不协调和冲突,驱使学生开动脑筋,从而引发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内容过易,学生唾手可得,也便失去了探求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挖掘

学生的“潜在水平”,让他们在摘取果子时有“跳一跳”的感觉,做到难而有趣。

五、激励质疑,启迪兴趣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我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加以斥责,这样做导致学生不敢发问、质疑,不但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而且在学生心目的威信也大打折扣。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见之疑、创见之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适当引经据典,激发兴趣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恰当地引用一些谚语、名言、诗词名句等。学生出于对谚语名句的兴趣,出于对提出名言者的敬仰,不仅能够深化教学内容,浓缩教学要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加深对教学要点的理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各科都要注意的问题,作为思想品德课来讲更为重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既遵循认知的规律,又辅以恰当的手段方法、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主动性,唤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的教学也一定会感动学生,受到学生由衷的欢迎。

参考文献:

[1] 韩震,《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张建军(1968—),男,河北行唐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政治教学工作,曾多次获石家庄市、行唐县的多项奖项。

猜你喜欢
乐学品德课教学内容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