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在中职学校德育中的作用

2009-08-21 07:35侯靖瑜
学周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侯靖瑜

摘要:我国现阶段音乐教育目标明确规定,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是把学生教育成为音乐家,而是要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本文阐述了音乐教育有助于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使学生适应社会、完善就业观这三个方面。

关键词: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道德品质 情意素质

国家教委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而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也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但是目前中职学生的音乐素养令人堪忧,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艺术欣赏水平低表现力差,演唱的质量不高,没有美感;对世界名曲和著名音乐家的了解一片空白。乐理方面的知识也是了解甚少,民族音乐知识也常常张冠李戴。他们对音乐的定义就是流行歌曲,可实际上他们对流行歌曲的理解也并不全面。中职学生表现出的上述种种现象令人忧患,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经过几年的教学积累,我认识到音乐教育对于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多年来的教学总结和经验也告诉我们,任何思想教育如果没有感情做基础,只靠空洞说教或生硬灌输,必定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只有以情感为纽带,通过渐进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加以渗透才能达到目的。而音乐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强迫的,而是通过艺术活动调动学生的情趣,打动学生的情感,以美引善。

《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音乐教学正是以它独特的美打动人、感动人,从而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之于心、导之于行。这才能唤起学生对他人的爱,对生活的爱,对祖国的爱,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例如:《黄河大合唱》、《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等作品,能培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厚感情。同时通过在不同的节日选择相应的歌曲来教育和感染学生,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感恩节时选取《感恩的心》、教师节选择《好大一棵树》、母亲节选择《妈妈我爱你》、国庆节选择《今天是你的生日》等等,教师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通过对课堂内容的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学唱歌曲的同时启迪其心灵,升华其道德情操,完善其人格,使其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课外音乐活动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用健康向上的音乐去引导、教育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德育熏陶。职业学校的学生高尚道德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意素质和心理素质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性格”从广义上是指人的情意素质与心理素质,它包含着情感、思维、兴趣、气质、意志、毅力、心理承受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一定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广泛的爱好、健全的情绪和较强的自制力。而音乐教育可以塑造心灵、培养情感、发展个性,是最好的性格培养形式。

优美的歌曲、乐曲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展开无限的想象,获得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注重情感的体验,从而在音乐中获得了真善美。《一个真实的故事》、《爱的奉献》等歌曲,将其蕴涵的伦理道德、思想感情在音乐中使学生理解、吸收。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不时点燃学生的感情火花,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北京欢迎你》、《你我他 快参加》等歌曲又起到倡导文明,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树立良好的中国人的形象等作用。这样就在无形中给学生留下了文明和奉献的烙印。学生在学唱和欣赏的艺术熏陶中,在学习音乐的实践中,不但受到审美、情感、思维的培育,还能逐渐培养起健康的艺术兴趣和爱好。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正确面对就业,适应社会

职业教育与应试教育有大的区别,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岗位技能,更要求学生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职业,更好地适应社会。

不同的课堂内容安排带给学生的收益也是不同的,有时候一堂生动完整的音乐课,就是一次阅历饱满的人生历程。教师通过认真选曲,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生,体验生活,例如:大型音乐组曲《长征组歌》,以优美壮阔的旋律,再现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不畏艰险的英雄性格和光辉形象,讴歌伟大军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面对革命的挫折、艰辛却从不低头的革命精神,使人奋发进取。

我校军乐队,经过耐心专注地训练音乐技能和技巧,培养了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顽强个性和坚强的意志与毅力。音乐的集中性、表现性及形象性,要求学生具备非智力因素的诸要素,从而形成一种坚韧不拔的情意品质,这种品质会赋予他们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心,对他们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一定的帮助。

音乐教育因其独特优势,将成为学生更好地与自然、与社会相互沟通的一种手段。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组织排练节目,举行演出等一系列音乐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活跃的外交能力和集体的协作精神,还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强了集体合作意识,开拓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学生开朗性格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为其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关系,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奠定了基础。

从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刻感受到,音乐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职业学校中的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常重要。重视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是对开拓人才的培养,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的关键。音乐是一种奇妙的语言,无时无刻不在抚慰着人们的心灵,让学生从音乐教育中获得真善美。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