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2009-08-21 07:35孙多鹏
学周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政治课思想品德道德

孙多鹏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即个体的公民思想品德素质发展功能,是由当代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的。它主要表现在对学生个体的公民思想品德的内容要素及其结构和功能形成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实现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它能够依据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心理结构及其发展规律,按社会发展需求和趋势,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常识和观点,影响和促进他们的公民思想品德心理诸要素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品德结构功能的健全。那么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呢?

一、改革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评价多元化

现代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实做而不在于能说会道”,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知行统一,教学评价应着重对学生实践的考察,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功能。但是在现实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根据和尺度。这种应试教育的思想和评价机制导致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只看分数,过分重视考试成绩,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如何、是否言行一致在评价内容上没有体现,产生师生忽视德育的现象,有的思想政治课成绩“高分”者自私、冷漠、心胸狭窄、缺乏爱心,甚至有人说德育已“失效”,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也给我们敲响警钟,说明思想政治教学评价内容严重淡化德育功能,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改革势在必行。

作为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政治学科,要想实现其应有的作用,需要先从教学评价入手,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变单一的考试成绩为多元评价。评价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评价的内容、形式和主体。评价的内容既有对学生学科知识的书面考核,也有对学习能力、方法、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比如对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收集和加工信息能力、人际合作交往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评价,还有对学习的认识、态度、方法、体验和品质的评价等。评价的形式除了纸笔测验以外,还有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与互评、谈话观察、问卷评价、小论文、成长手册和表现性评价等。评价的主体既有教师,也有学生,还可以有相关的指导者。可以是学生个体,还可以是学习小组或整个班级。利用多元化评价,突出德育在政治课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提高教师政治思想业务素质,增强德育观念,发挥示范作用,用爱去感染每一个孩子

政治课教师是政治课的执教者,是增强政治课德育实效的主导者。作为政治课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这一观念应该深入每一位政治课教师的心。

为了教育、引导好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政治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实践证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是无声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用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言传身教比单一的道德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自身修养,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正如列宁所说“只有自己坚定,才能使人坚定”。

为了教育、引导好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政治教师要用爱去感染学生。爱是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爱是德育教学的基础。政治教师只有把爱学生放在第一位,关心他们的思想,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尤其是要关心和爱护后进生,大到理想、信念、意识,小到问寒问暖,而且爱得深、爱得纯、爱得真,学生才会乐于接近老师,接受老师的德育教学。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爱是无声的语言,更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三、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富有感染力的、真实的道德情境,促进学生道德的切身体验

在德育工作中,空洞的强制性说教,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排斥和反感。有位专家曾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成功的一大亮点就是注重情境的创设,利用德育情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界。如:在讲授初二思想政治“不忘父母养育恩”时,为激发同学们对“母爱”伟大的理解,培养他们孝敬父母的道德情操,我用多媒体向他们展示:四川大地震的感人故事“以肉身挡断墙,双亲舍命救幼女”,一幅幅画面通过多媒体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他们被眼前的画面深深地震撼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四、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政治课德育的时效性

实践是道德体验的场所及主体性生成的基础,同时是道德体验深化、发展的动力。道德体验不仅在实践中产生,实践建构着主体的精神世界,同时当代中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他们已不再满足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渴望走向社会,深入生活。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适于社会实践的因素,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实践、体验的机会。如:我在讲初三政治《我国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时,我先让学生去了解我们身边的环境状况如何?又怎样去解决?带着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深入到校外进行调查,通过调查、访问、搜集材料,并作统计,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达成共识。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加深了对环保知识的认识,更养成了保护环境的习惯。社会实践活动不胜枚举,学生在课堂上明确深化观点,并用课外实践验证观点,不仅在实践中学会了知识,得到了锻炼,也在实践中提高了道德认识和道德践行能力。

总而言之,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应该明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端正教育思想,强化德育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作为教师必须勇于实践,善于思考,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探索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以全面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质量,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政治课思想品德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