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上的情感共鸣

2009-08-21 07:35王军霞
学周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课文情感语文

王军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绪的力量往往是构成教学过程中最微妙、最有意义的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语文教育和教法中去,是目前语文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程序的三维目标之一。

古人云:“志不强者则知不达。”没有情感,求知欲望不强烈,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很难实现的。如果老师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事情。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呢?

一、让语文课堂与学生活动联系起来

中学课本里有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作品看似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呢?有的时候,仅仅靠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抱着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让语文与生活相联系,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互碰撞,激起火花、引起共鸣,学生对课文理解才会准确深入。比如在高中课本《祭十二郎文》一文中,处处蕴含着浓郁的亲情,但学生不能完全体会到韩愈那种悲伤欲绝的情感。在教学中,我动情地向学生分析韩愈与十二郎两人从小相依为命的情节。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站起来述说自己与亲人之间感人的事情。我通过动情的分析,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跳出课文的同时也是在解读课文,创设了情感共鸣的氛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音乐的渲染,调动视听感觉

创设语文情境,播放音乐对渲染情感是一种重要手段。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得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中课本《赤壁赋》一文中,我给学生放了配乐朗读,在幽幽的乐声中,学生更是入情入景,体会到文章中情、景、理的融合和苏轼痛苦而又乐观旷达的矛盾情感。

三、以情促思,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有句名言说:“没有情绪就不能思维。”为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目标,恰当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促使学生情绪振奋,把所有精力、能力都倾注到要思考和要解决的问题上去。

如在李密的《陈情表》一课中,我让学生试想自己是李密,如何一步步揭示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以情打动东晋武帝。这个问题提出以后,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他们在课堂上动情地描述,都深深地体会到了李密的辛酸悲苦。

四、以情动人,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课文,同时也要让他们具备创造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课文的开放性,达到很好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一文中,当学生了解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作一篇“假如我是刘兰芝”或“假如我是焦仲卿”的文章,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地联想和想象,培养其创造能力。教师有机地结合教材,充分发挥教师情感传导作用,激励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教学产生共鸣。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课堂上感到愉悦、感到满足、感受到语文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五、以情引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反应。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应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兴趣之动力,加强学生对课文主体的领悟。

比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中,学生对林黛玉普遍喜欢,而且对她幼年丧母、寄人篱下的命运特别同情。我引导学生分析黛玉的言行,去体会《红楼梦》的语言中“用意十分,下语三分”的特点,了解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不得已。

学生对王熙凤的评价也是有褒有贬。利用他们对这个左右逢源的贾府大总管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分析熙凤的语言。学生体察语境,细心品味,从而充分汲取了文章的精华,领略到了《红楼梦》中语言的精妙。

六、宽以待人,鼓励性地评价学生

爱因斯坦说:“智力上的成绩,依赖于情感的伟大,这一点常常超出人们的认识。”因此,教师应该创设轻松、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健康的情感的驱动下,都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乐趣,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乐趣,进而转化为学习动力。

比如,教师简单而诚恳地评价“你的续写很好”,“在努力一些一定会更棒”等等鼓励性的话,就可以让学生兴奋、激动,一旦在教学中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他们就会感到学习有兴趣,进而会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自发的投入到学习、探索新知之中。

七、以情感人,调动学习积极性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我们也曾作过学生,不妨回想一下,自己也是比较喜欢哪个教师,哪个科目就学得好。所以,教师要热爱、尊重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才能使他们做到喜爱教师,爱教师所教的科目。一位教师对学生的爱,往往会成为他们的动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直努力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所以,在我教学中,学生情绪昂扬,学习积极。

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过:“情感所起的作用,比单纯理智所包的信念,或比由于恐惧而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都要强有力的多。”在语文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传递无疑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动机等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情感交流。

总之,情感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语文教学的具体形式,是调动学生积极心理因素,消除不良学习情绪,产生某种激情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在特有的氛围中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潜在情感效益,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猜你喜欢
课文情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