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009-08-21 07:35
学周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兴趣小组氧气化学

刘 艳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这一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具有神奇的魅力,它能揭示物质世界的无穷奥秘,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产生浓厚兴趣。为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并适当穿插化学故事,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当学生看到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美丽蓝紫色火焰时,看到无色的两种液体混合后变红时,惊异之情溢于言表,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另外我还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例如,在分子这一节教学中,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在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氧气,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接着再引导学生回忆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快、记得牢。

二、引入化学小故事,开发家庭小实验

化学小故事的引入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如: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引入“屠狗妖”;讲指示剂时告诉学生是只猫发现的;讲怎样利用酒精进行作战等等。除了故事,家庭小实验的引入可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对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很好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习题配合做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以及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等。二十几个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所带的班级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化学科技联欢会。在会上表演节目(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的都是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丰富多彩的联欢会把他们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

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能源的枯竭、国家“限塑令”的实行等等;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寻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

猜你喜欢
兴趣小组氧气化学
火星上成功制造出氧气啦
新形势下,如何有效进行小学美术兴趣小组的教学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小学生作曲兴趣小组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