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朵木槿花》教学实录

2009-08-25 09:37郭桂红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宗璞木槿花木槿

郭桂红

一、 导入新课。

师:记得初一时学过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吗?孔子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能说说从那篇散文中学到了什么吗?

生:知道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生:读后感觉宗璞的文笔好美。

生:感受到了紫藤萝乐观的精神。

师:惊叹同学们的记忆能力!同学们从《紫藤萝瀑布》中感受到了那么多的内容,今天让咱们再次阅读宗璞的一篇抒情性散文,相信同学们也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投影显示课题:好一朵木槿花)

二、初读,整体感受。

师:还是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把文章读下去吧。孔子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可我认为,能把自己知道的内容直言不讳地说出来,这更是一种质朴、敦厚、坦诚的好品格。所以呢,读好后还是请你说说读懂了哪些内容。

(生尽情地自由朗读)

生:读完全文,好羡慕木槿花,因为它具有令人羡慕的勇气。

生:我读出了木槿花坚强的精神。

生:我再次感受到了作者善于发现美的优点。

生:我感受到了木槿花乐观、谦虚的品德了。

师:听了咱们同学的交流,我想可以把你们读懂的这些内容大致归为一个大话题,那就是,都集中到木槿花的精神上了。那咱们就围绕着这“木槿花精神”继续展开交流学习吧。

三、感受“木槿花精神”。

师:请你拿起笔,把写木槿花开花情况的句子都画一画。“学而不思则罔”,同学们可以边画边思考边感受:你从这些内容中又读出了关于木槿花的哪些信息。

(生边默读边画句子进行思考)

生:我从文章第8段第3句读出了木槿花有自己的个性。

师:哦,你还能读出木槿花的个性。真不错!那么,你能说说从中读出了关于木槿花的哪些个性吗?

生:它很调皮,总是弯着头。

师:除了感受到花的调皮,还能读出哪些信息呢?让咱们集体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感受吧。

(生齐读)

生:从“薄如蝉翼”中我读出了花的轻柔、娇嫩。

师:如此娇嫩的花生长在哪里呢?

生:荒草没膝的地方啊。

师:结合花的生长环境,你能想到什么吗?

生:我能感受到花的坚强。

师:是啊,如此娇嫩的花生长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我们怎能不感叹花的坚强呢?

这句话只能感受出花的调皮和坚强吗?

生:我读出了花的“苦中作乐”。

生:我读出了花的谦虚,你看看它“丝毫不觉得自己显得很奇特”呢。其实,花很奇特啊。

师:很赞同你的观点!那么恶劣的环境下,花开得如此的美丽,而且开出的是紫色的花,足够我们惊叹了。但是木槿花自己却觉得这本该只是一种生命的状态。木槿花如此的自然自在,如此的坦荡,实在太奇特了!

(生齐读此句再次感受木槿花精神)

师:还有哪些地方也能感受出木槿花的精神?

生:第10段“颤颤地开放”中我读出了花生命力的顽强。

师:能具体展开说说理由吗?

生:花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为了生长,近乎奄奄一息了,足见它的顽强。

师:是啊,这是一种勇者不惧的可贵精神。生命在这里得以辉煌!

生:还有第13段第2、3句,也能读出花生命力的顽强。

师:大家注意观察第8段和这一段,“薄如蝉翼”“娇嫩”出现了两次,可出现的顺序为什么不同?

生:大概第8段突出的是花的形状,而第13段强调的是花的“娇嫩”吧。

师:讲得非常好!请大家再注意两次开花的环境。然后再思考一下这两个词语出现的不同顺序。

生:环境开始越发恶劣了。

生:这说明花的生长越发不易了。

生:环境越来越恶劣,而花也越挫越坚强。

师:十分欣赏你们的思维,也惊叹同学们能如此敏锐地感受到字词背后的深层含义。是的,正如你们所说,环境越发恶劣,而花却更加顽强。第一次看到木槿花,首先是在注意花美丽的外形基础上感受到花的精神,而第二次看到木槿花,作者更加关注花的内在之神。木槿花如此勇敢、乐观地领取生活给予它的酸甜苦乐让作者为之震撼。

这个句子,你还读出其他信息了吗?

生:“舒展自得”能读出花的乐观。

师:人生在世,难说一帆风顺。那么,假如厄运或困苦真的降临于咱们头上时,我们该怎么办呢?记得咱们七年级学过的一首相应的诗歌吗?

(生尝试着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师生齐背)

生:老师,我还读出了花谦虚的品德呢。比如第5段最后一句。

师:你能缩小范围说说是从哪些内容感受出来的吗?

生:“不高的绿枝上”。花很美丽很奇特,可它却喜欢长在不高的绿枝上。

师:咱们一起再找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读出木槿花谦虚的品行?

生:“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生:“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师:一开始咱们其实已经感受到了木槿花谦虚的品德了。它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长,而且开出了那么美丽的颜色的花朵,够奇特了!可花自己一点都不觉得奇特。因为花本是花,它开花并非作秀,它就如此自然坦荡地开着。这种朴素的甘于平淡的生活观念的确令我们敬佩!读到这里,还有谁想要对“木槿花精神”作补充吗?

(生沉默)

师:那么请允许我再作些补充吧。有人说,“读宗璞那些散发着淡淡幽香的花草,常常可以从中感受到儒家传统的精神”。前段日子我恰逢读完了《论语》,觉得其中一些句子对自己的启发比较大,所以摘录了下来。咱们还是一起来读读吧。

(投影显示——子曰:“既来之,则安之。”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子曰:“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曰:“君子泰而不骄。”)

(生齐读这些句子)

师:有不懂意思的地方吗?

生:“君子泰而不骄”什么意思?

生:“仁者不忧”什么意思?

(师生交流作简单的解释)

师:既然宗璞的作品里有儒家风格的渗透,那么屏幕上的这些句子能否从这文章中找到相应的内容呢?

生:(读第1段三个“偶然”的句子)这个句子能读出木槿花“不怨天,不尤人”的品德。

生:(读第10、11、12段)我读出了木槿花“勇者不惧”的好品德。

生:(读第15段)我读出了花“仁者不忧”的大爱。

生:我从第15段中还能读出花“泰而不骄”的品德。

生:(读第5段)我也读出了花“泰而不骄”的品德。

生:(读第13段)我能读出花“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和“君子泰而不骄”的品德。

四、感悟木槿花精神产生的原因。

师:宗璞真是写尽了花的精神,此时的花成了一个人,一个具有大勇大智大爱的人了。那么,现在想看看木槿花的图片吗?

生:(兴奋地说)好!

(投影显示图片)

(生静静地观看)

师:你能说说看了后的感受吗?

生:太美了!

生:老师,我怎么觉得这花很普通呢!

师:是啊,我们看花,或感觉这花很普通,或只注意花的外形。而宗璞呢?让我们再次回忆一下那篇《紫藤萝瀑布》吧。其实如果你有心去阅读宗璞的散文,你会发现她笔下的花朵,如丁香、二月兰、玉簪花、紫藤萝、木槿花,都很普通很微小,可都有着类似于木槿花精神的生命力。宗璞为什么能把这些微小的花草写得那么生动和深刻呢?还是让咱们一起读读关于宗璞的资料吧。

(生默读课前发下去的关于宗璞的介绍资料)

生:我明白了,宗璞写花其实是在写自己。因为她自己就有这种精神。

生:我能感受到宗璞总是很关注花的内在精神,就如紫藤萝。

师:是的,《宗璞·铁箫声里玉精神》中评价宗璞,“无论面对着的是怎样的生活,她都始终保持了艺术的生活态度,保留着纯真的生活情趣,保留着本真和自然的心灵”。

(投影显示评价文字)

五、总结。

师:提到“精神”,想起了宗璞的父亲,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老先生在80岁且耳目失聪的情况下开始编写《中国哲学史》直到95岁完成。书成四个月后,老先生安然离去。有人说,读宗璞是需要读读冯友兰先生的。仔细想来,的确如此!宗璞和她父亲一样,即使困难重重,也要坚持着用爱和高贵的心去生活着、抒写着!那么当同学们为学习成绩而忙碌的时候,当我们成年人为了生活甚至为了生存而四处奔波的时候,我们是否还能诗意地生活着抒写着呢?我们是否还会牵挂、呵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呢?人生在一点一滴成熟的同时,也在一分一秒地失去很多。比如慢慢地失去了童真、激情、想象力、诗意化的心情。所以下课前,老师还想把几句话送给你们。

(投影显示:“哈佛大学校训: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你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需要这么一株木槿花,也许不必真实存在,却是一个不变的碑石,在每次回想之时,总会有一点光、一丝温暖、一抹希望。”“人,因为有自己的精神家园而高贵!”)

(学生齐读)

【课堂教学点评】

让我们静心思考一下当今的语文阅读教学:大量的“家常课”上,多是人云亦云的浅阅读和贴标签式的教学。而一些公开课上,则又多了充满“文化味”“文学味”的所谓的深度阅读课堂。所以,“文本适度解读”是当今语文教学较为迫切需要进行的事情。基于此,这次的“文本适度解读”研讨会开得十分适时。

“适度解读”的价值何在?从语文学科的特点,从课堂教学上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从现在很多课堂都出现的阅读失语,都能说明文本需要适度解读。

而“适度解读”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因为“适度”是没有明确的标准的,它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

下面,我们就“适度解读”的标准来看看《好一朵木槿花》这堂课。

1.容量的问题。一堂课的容量必须适度,不能过度或浅尝辄止。宗璞的散文看似平淡,其实朴素中有着深刻的含义,不同的读者是能解读出不同的思想的。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去掉文中其他的思想,一步步地引导他们解读出木槿花身上如此具体的精神是比较合适的。

2.深度的问题。学生读不懂的,教师就需要作相对恰当的引导,教师需要恰当定位自己的主导地位,睿智地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读不出来的内容。本堂课中,当学生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和阅读感受读出了木槿花身上所具有的精神时,教师并不满足于学生热闹肤浅的交流,而是适当地引导学生向更深处作思考。

比如,课一开始,学生通过自己的初读,读出了文章主要写的是木槿花的精神,教师让学生围绕“木槿花精神”找出相应的内容再作品读,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再比如,当师生一起通过朗读、交流,从字、词中感受出木槿花精神后,教师自然地插入《论语》的内容。教师很明白,八年级的学生是不能十分翔实地理解《论语》的,否则会造成欲说还休的结局。所以,让学生齐读了《论语》的相关句子后只作简单的了解,然后让学生用《论语》的思想再看木槿花精神。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就不是浅尝辄止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里得以真正地发挥了。

在品读句子、词语中,教师特别注意到了“薄如蝉翼”“娇嫩”出现了两次,可出现的顺序却不同。教师在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充分尊重学生阅读感受后引导学生明白作者这样写的良苦用心。

可见,教学就是要促使学生由自以为知到明白无知,再进而获得新知。所以,课堂上教师既要不断地关注学生的学情,又不能忘记教师自己的引导作用。

3.节奏的问题。课堂教学,需要合适的教学节奏。有些环节需要精雕细琢,需要放慢节奏。比如,这堂课中,当学生找出了描写木槿花开花情况的句子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时,第一个站起来发言的学生说从文章第8段第3句读出了木槿花有自己的个性,可这个学生只读到了“花很调皮”的个性。很明显,这样的解读是不够的。教师没有只让这个学生作了这样的交流后又去关注其他学生的阅读情况——“除了感受到花的调皮,还能读出哪些信息呢?让咱们集体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再感受吧。”放慢教学的节奏,启发学生更深层次的阅读感受。这样的处理是符合学生阅读实际情况的。阅读学习需要“亲历”“亲为”。“知”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4.序位的问题。本节课中,多媒体的播放顺序是比较合适的。前半节课,一直没有出现木槿花的图片。师生一起尽情地朗读、感受木槿花的精神,直到用《论语》解读了花的精神,当学生有了观看木槿花图片的欲望后,才插入木槿花的图片。这样的安排,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去明白“重精神”的重要性,明白平时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然,这里的教学处理还是值得商酌的。当有个学生说这花很平淡的时候,教师该作引导,激发学生再去思考“图片上到底有什么”,不要光是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上是什么”的问题。“有什么”呢?有的是木槿花的可贵精神。然后再让学生明白,宗璞正是因为保持着生活的情趣,保持着自然的本真的心灵,所以会时常关注“身边有什么”。这样一引导,学生们便会铭记于心了。

5.拓展的问题。这堂课上,文本最后的四段内容全丢失了。一堂课下来,把最后四段点睛之笔的内容丢失了是很可惜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如果课堂后半节的拓展阅读收敛一下,是可以抽出时间来阅读最后四段文字的。学生阅读的起点永远是教学应当首先关注的。有舍才会有得啊!

(特级教师 沈江峰)

【附《好一朵木槿花》原文】

好一朵木槿花

宗 璞

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不在乎秋的肃杀。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中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拨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挖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花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凌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褶,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里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

紫色的流光抛撒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俯看着我。

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

它不再来。

即使再有花开,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

猜你喜欢
宗璞木槿花木槿
回眸花开
读宗璞《报秋》,学借物喻理
书画影苑
走进书里瞧一瞧
宗璞:喷发英武正气
挽留
回答
·小幽默·In the Sky(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