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探索

2009-08-26 05:59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8期
关键词:断句虚词省略

黄 凤

新课改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一是让学生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文言文作品的基础上,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同时让学生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的智慧,并且学会用现代社会观念审视古代文学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一、突出文本教学:“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这是《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规定。所以文本知识的教学应该也必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这与新课改并不冲突,关键的是如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文本是学生积累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能力、发散思维的途径,处理好文本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文言文更是如此。所以我们要教而有法,又要教无定法。读是训练学生养成文言语感的有效之途。因此在课堂上,不妨让学生多读,以各种形式各种目的读。文本教读之后,适当地对文章内容作些美的挖掘,这样会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思想内涵的认识,同时也使教学文言文的课堂充盈着一种审美愉悦。比如学完《师说》后,就让他们说说文中所讲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学生也能说出个一二来。给学生的思维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我们也能发现他们在古今对照中碰撞出来的思想的火花。

二、掌握技巧,提高文言文断句能力:先诵读全篇文章,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如: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断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三、加强文言文练习:练习的内容是学生在“读”中获得的文言基础知识,目的是检查学生“读”的效果。练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要手段,可从三个方面进行:①指读,即指叫学生读课文,或读片断,或读全篇,主要是检查学生读得是否流畅,是否有破读的现象。②面提。学生在阅读时,查工具书,对照注释,还不能理解的语句,当面向老师提出,以求获得彻底解决。③译句。学生理解了文意之后,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实际,挑选一些能体现文章主要思想内容的重点语句和句式,让学生进行对译练习,学生译得不准确的,教师给予必要订正。练,是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练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必须做到两点:①要有预备。学生在阅读中会出现什么情况,会提出哪些问题,哪些语句翻译起来有困难,教师都要有个清醒的估计,做到心中有数。②要有计划,成系统,突出重点。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组织练习,用系统的知识武装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不能用支离破碎、杂乱无章的知识去充塞学生的头脑。

四、巧妙运用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参考文献:

1. 要重视文言文教学.【J】.2009-3

2. 文言文教学的探索与尝试.【J】.2005-5

3. 曾亚.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J】.2006-9

4.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J】.2009-6

猜你喜欢
断句虚词省略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文言断句判断法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妙用标点巧断句
中间的省略
虚词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虚词功能的羡余及其修辞作用
省略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