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中的艺术性语言

2009-08-26 05:59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8期
关键词:质因数合数艺术性

钱 勇

摘要:教师语言表达方式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情感直接牵引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益,就必须研究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 语言艺术性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交流效果达到的程度,有时与艺术性的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传递,信息反馈以及感情交流都离不开语言,而艺术的语言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有利于激发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它把复杂的,学生容易错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易学、易懂、记得牢,用得上。掌握数学语言,丰富自己在教学中的艺术性语言,是开展生动活动的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一、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中为了达到让学生分清问题,帮助记忆的目的,有时采用幽默、夸张、拟人等语言技巧,能增强课堂的活跃性,使学生富有生气,积极注意,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记忆,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师在讲“小数的性质”这节课中,教师上课的第一句话就说:“你们去过商店买过学习用品吗?”一句话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因为买学习用品和他们的生活太贴近了。教师接着说:“文具盒5元,圆珠笔1元6角,你们会不会写?”让学生动笔写,这样有两种不同的写法:5元,5.00元;1.6元,1.60元。教师又接着说:“同样的钱为什么用不同的形式表示?你们想不想知道?”这诱人的加之亲切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全班学生。又如在一节应用题课上,有一题问从甲地走到乙地要用多少时间,一位学生误把“5小时”答成“5时间”,教师没有进行絮絮叨叨的说教,也没有板起脸孔指责批评学生,而是用如下诙谐有趣的调节:好,问题问用多少时间?答用5时间;那如果问教室有多大?则答48大;小芳有多重?答42重;山坡上有几头牛?答8牛。在学生轰堂大笑中,教师再作讲解和订正,不但调节出情趣与气氛,而且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事实表明,生动活泼、风趣幽默、耐人导味的语言对学生最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当然,讲求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风趣幽默,要注意到课堂是庄重严肃的育人场所,要注意语言的纯净化,做到生动有度,活泼有格。

二、点拨总结性的语言

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导入新课”已被越来越多的同志所注重,但课堂结束时的总结很少有人重视。好的总结,可以使一节课诸多的教学内容,浓缩成“板块”,得以系统概括、深化,便于学生理解;可以使课堂教学的结构严密、紧凑、融为一体,显现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还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并获得丰硕质佳的认识成果,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可以说,总结是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如教学分解质因数,教师在总结时问:“谁能说出一个质数来?”“谁能说出一个质因数来?”(大部分学生不知所措,仅有几名学生反问:“要我们找哪个合数的质因数呢?”)教师立即说:“你们问得很好,质因数是对某一个合数而言的,不可能单独地说2是质因数、3是质因数、……质因数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它是某一个合数的因数;(2)它本身又是质数。”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只要我们经常学习,总结,就能发挥好艺术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永远跟上时代的步伐,立于不败之地。

三、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启发性强

启发,包含教师的“启”和学生的“发”两个紧密相连的部分。巧妙的“启”是教师创造劳动的结晶;创造性的“发”则是学生独特劳动的表现,正是师生之间在“启”和“发”中的双向交流和默契配合,推动着教学语言的进展,并显示出艺术性。启发性的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规律和学生心理特点上,通过呈现诱引材料或创设诱导环境,巧妙地引导学生说,鼓励学生说,启迪学生说,让他们通过说来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例如在教“圆的周长”一节时,老师拿出一个呼拉圈,问学生,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回答能量出它的周长(因学生没学计算圆周长的方法)。用什么量?怎样量?(用皮尺绕一周)还能用什么量?(先用绳子绕一周,然后再用皮尺量绳子长度)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量呢?(在地上滚圈,然后量地上滚动一圈的长度)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想法很好,想像很丰富,然后接着问,如果给你们一个非常大的圆,还容易量周长吗?有没有简单方法来计算圆的周长呢?通过老师做实验得出: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密切相关,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个数是个固定的数,叫圆周率。现在同学们说说看,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出圆的周长?上例中,教师用了一系列启发性提问,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掌握知识。

四、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准确精炼的课堂语言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教师应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比如整除与除尽、数与数学,增加与增加到,除与除以,数与位数、切线与切线长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又如讲“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就忽略了“同底等高”的条件;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最小的整数就是0”等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

五、经验性语言

数学教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不但使学生学会数学知识。遇到不会的,想到学过的,这是一句经验性的语言,它深刻地揭示了数学中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学习数学知识的最基本的方法,掌握它,教学事半功倍。

总之,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好的教学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运用艺术,是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丰富的知识积淀、娴熟的教育技巧和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完美结合。教师可根据教学语言的一般规律,小学数学学科特点以及自己的语言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进行千锤百炼、弃失扬得,反复融铸,以形成自己的风格。

参考资料:

1.谈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小学教学参考[J]2006年12月

2.http://blog.wjsx.com/u/wujunxue/4210.html

猜你喜欢
质因数合数艺术性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k-重完全数的特性
分解质因数教学设计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如何快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
质数与密码
奇合数的构成规律研究
约数问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