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2009-08-26 05:59刘海鹰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8期
关键词:以点带面以写促读

刘海鹰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语文研究性的学习也必须适应这一改革,语文阅读研究性的学习必须做到:以点带面,精读与略读相结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相结合。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提高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

[关键词]以点带面 以读带写 以写促读 读写相结合

随着社会各方面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科技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全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和注重教育,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也正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考虑而做出的富有时代意义的选择。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正是为了适应这一改革。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定专题,用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这种活动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开放性和实验性。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它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思考。主动的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体。阅读是通过学生自己创造性的思考来获得意义。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概括主要的内容,摘录重要的信息,自己质疑并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深入理解文章的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呢?

一、以点带面,课内精读与课外略读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的能力

精读是一种精心细致地、逐字逐句的钻研体味,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式。略读则略去或绕过文章中某些次要的方面,迅速掌握全篇的大意和纲目,抓住要领和主旨的阅读方式。对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对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开放性、研究性阅读的步骤:第一浏览,即概览一下书籍的内容提要和篇章目录,求得一个轮廓的了解。第二提问,即就各章节的标题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内容,提出问题,留待下一步思考。第三阅读,就是通读全文,做到边思考边做笔记,达到理解。第四复述,即回忆书中的内容,加深印象。第五复习,即在复述后,一二日内,再重复一次,以巩固获得的知识,得到新的体会。

二、以读带写,以写促读,阅读与写作结合,使学生在读写的实践中提高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能力

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道出了读对写的作用。阅读上感性知识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写作过程对阅读有促进作用。

阅读教学过程是这样的:1、学生自渎课文,理解字词,段落层次;2、理解课文内容和分析写作特点;3、归纳中心思想。

作文的一般运思过程是:1、立意,即确立文章的主旨;2、处理材料,包括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3、组织语言表达。

写作以发散思维为主。

三、以问题为载体,阅读与提问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1、理解性质疑:让学生在阅读中向自己提问题,如: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怀疑性质疑:就是大胆地提出怀疑或补充。如:前人或教师的理解分析正确吗?3、实践性质疑:就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吸收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的吸收,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应怎样改动?

四、以思考为线索,阅读与思考结合,让学生直接体验、享受阅读的过程

阅读要靠学生自己去体会和领悟。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不通过学生研究就把现成的结论或定理告诉学生,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脚踏实地进行研究,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自己阅读,不依赖老师讲授,为实现这个目的,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综上所述,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教育价值在于:1、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它能把思考导向深入,能极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思考处于活跃状态。2、培养学生精读、略读文章的能力和自己钻研的习惯。3、它使学生边读边写,把读的训练和写的训练结合起来。这种方法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这无疑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可以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猜你喜欢
以点带面以写促读
品读经典名篇,书写生活点滴
侧重“以写促读”
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以写促读”教学法探究
阅读教学,越读越出彩?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