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之我见

2009-08-26 05:59李英英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8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数学课堂生活化

李 果 李英英

【内容摘要】“一切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沟通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找准数学内容与生活经验的“切入点”,设计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生活化 激发兴趣 数学课堂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由学习数学到喜欢数学,由喜欢数学到自觉运用数学,探究数学,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直是我奋斗的目标,也探索出种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其中一点让我感受颇深,那就是再现生活化课堂,展现数学课的魅力。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在孩子眼中,数学是一些符号与文字的结合,是抽象枯燥的,而生活是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是学生天天经历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旧知出发,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融入课堂,使课堂充满生活色彩,激发学生的求知本能和探究欲望。学生自然学得津津有味,学得轻松自如,学得主动积极。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的生长点。新的课程改革全力构建生活化的课程结构,力求课程的生活化,要求课程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回归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的教学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从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采撷数学信息,发现数学载体,让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直观、生动、易于理解。使学生感到所学习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是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应经常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研究数学的对象,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出发,设计生活化、故事化、情节化的课堂情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应用。在教学《升和毫升》时,我给学生一天准备时间,要求在家里或超市寻找、观察哪些商品标签上使用的是升和毫升,并收集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盒、饮料瓶、标签等,这些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发现原来平时忽略的东西承载着丰富的

数学知识,接受这些知识自然非常乐意。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要尽量生活化,把数学学习融入到生活中,寓教于乐,使学生寓学于乐,主动的获取知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认为激发兴趣的生活化教学方法便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他们无拘无束,放飞理想的翅膀,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们的心情是愉悦的。在教学中运用数学游戏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游戏活动中,领悟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如数学游艺,数学谜语,趣题讨论、数学展望等都是很好的游戏形式。为了巩固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我让学生把扑克牌带入了课堂,要求每俩人一组,先把扑克牌的顺序打乱,任意抽一张看着扑克上的数字,一张一张地口算,谁先算出来,谁就取胜。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的积极

性很高,同时训练了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三、教学过程生活化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是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快乐。”教学过程中要处处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如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平行线”,导入时我设计了一个生活场景:俩支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图形?这是学生经历过的,但没注意过。因此这一问题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探究知识的兴趣。在出示概念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创造了一个情景【伴随着悠扬动听的音乐,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现在眼前《课件十分钟》】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中,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的情感油然而生。

四、教学应用生活化

数学是一门应用很广泛的学科,教师要因势利导,创造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机会,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只有把周围的社会生活这个广阔天地作为数学的大课堂,才会引发孩子无限的探究乐趣。比如四年级学了《角的分类》,我布置了一个作业“钟表大探秘”。一个小小的钟面看似简单,却蕴藏了许多数学问题。我抓住这一契机,为学生开启了学习数学的另一扇门,通过生活实践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将课本知识拓展深化于生活中。在探究应用中同学们切身体会到自己探究成果的乐趣,更好的激发了他们努力学知识,探究大千世界的欲望。再如学了元、角、分以后,让学生自己买小商品,学了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图形后,让孩子们在家里实际测量物体的面积。这些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同时让孩子感到知识学的不够,仍需努力。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加深孩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孩子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可以提高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用结合上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总之,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日常生活课堂化,让课堂教学生活化,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一样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一样虚无缥缈,而是探索数学知识的生活乐园。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数学课堂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