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

2009-08-26 05:59闫建霞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8期
关键词:环节课文教学模式

闫建霞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可以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这就告诉我们,教学模式的内涵较为丰富、它不但规定了教学方法,而且在一种教学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种适应模式要求的教法。在理论上.教学模式是从宏观上揭示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内部联系;在实践上,是为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形成的教学程序。

一、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简言之就是: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

1、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参与动手、动口、动脑,完善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结构。通过读,能背诵课文,积累语言材料;通过思,能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通过记,能消化吸收课文中的字、词、句、段、篇等知识要素。

2、在参与中发展智能。语文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不仅要讲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在参与中完善人格。参与是一个人生存的一种基本能力。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正确的参与行为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对他们将来形成良好的生活工作态度、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参与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存在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参与作为一种人格品质,完善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因此,参与过程本身就包含着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语文教学模式意图使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同时,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最终能主动发展。

二、构建语文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那么,究竟怎样构建语文教学模式,构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算是实现了语文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呢?我认为构建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依照学科特点,以语言表述作为模式的承启链。

语文教学实质上是语言的整合,是语言的艺术。作为语文教师,有必要预想课文有关内容的表述技巧和遣词,从而让课文无生气的内容变得灵动飘逸,让人回味不尽。有这样一个例子,说两个教士在做礼拜时都想抽烟,其中一个对主教说:请问我在祈祷的时候能否抽烟?主教拒绝了他。另一个则说:请问我在抽烟时能否祈祷?主教答应了他。同样的要求,只因表述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很有争议的“逸马毙犬于道”的古文句的表述就有七八种之多,这足以说明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述的重要性。

2、坚持以学生接受能力为前提,以书面语言为主流的语言表述模式。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文化层次和接受能力,作出不同的表述。例如为表达“时光白白的流逝”这个意思,对高中学生我们可以说“蹉跎了许多岁月”,但在初中生面前这样说就显得不大合适了,只能说是“浪费了许多时光”,同时表述时,教师应尽可能的使用书面语,追求一种“雅”的语言;方言或口语虽也在“通俗易懂”方面增色不少,但若用滥了,也会影响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语言。

3、依据具体篇目,优化组合分类构建最佳模式的原则。

从事语文教学者都知道,适应于说明文的教学模式不能用来给学生讲解记叙文;同样,记叙文的教学模式也不能用来讲析说明文。一般说来,说明文的分析需从说明对象,说明方法上切入,从而引导学生分析之,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认识能力;而记叙文则从事件本身入手,教给学生事件表述的方法,技巧,当然不能忽略的还有语言表达。散文重在意境的欣赏体味,诗歌重在意象的领会和诗意的挖掘;议论文重在逻辑的推理和道理的分析上;小说则重在整体故事情节的把握和人物的欣赏分析上。篇目不同,其教学重点不同,在模式设计上就要求教师依据具体篇目,组合出最佳模式,从而提高语文课的魅力和质量。

4、留给模式更多的弹性,在具体施教中注意灵活增删有关内容的原则。

这实质上是教法有无灵活性的问题。死的模式教活的课,势必会有很大的弹性,加之语文学科从素质教育的面上来看,授课中的灵活和内容的延伸或压缩日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有无魅力的关键所在,但必须注意,压缩不等于把该讲的不讲,延伸不是一发不可收拾,恰到好处的延伸是容量的增加,反之,则成了题外话。这个度,好的语文教师一定能把持。一句话,课堂教学中,内容是明线,模式是暗线。

三、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程序

在语文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构建良好的教学模式应遵循以下程序:

1、导入激趣。语文课的课前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形象、多样、新颖、简洁,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电教媒体、实物、挂图、范读、游戏等手段,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心态和学习心态,心理准备充分,做到“课伊始,趣亦生”。

2、导读提示。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在整体上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导引点拨。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先精心设问,让学生“碰壁”、“遇险”;接着组织课中评议,并适时点拨;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理解,理解再读,品评课文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动积累,运用语言。

4、导情设境。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进入课文角色,创设情境,带着学生一起去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

5、导标反馈。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依据课前的既定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理性加工,自我小结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所用的学法,并将结果反馈给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新知的能力。

6、导练拓展。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依据目标设计有层次、多形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顺向迁移。

总之,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突破,看似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实则是矛盾的统一体。构建是为了总结经验,发挥经验之长;突破是为了打破传统,解放思想;构建是为了优化重组,是获取成果的保证;突破是锦上添花,且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环节课文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背课文的小偷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