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治未病”

2009-08-27 07:06刘尚义
晚晴 2009年8期
关键词:治未病诊室黄帝内经

刘尚义 叶 力

《黄帝内经》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提出“治未病”的概念:“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乱已成而后治之,病已成而后药之,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是说古代很高明的人,他不是有了病才来治,而是还没有病之前他就来治了,这个治法就是锻炼身体、气功导引、饮食合理,即治未病的原则。“病已成而后药之”,有了病再来吃药,就像是“乱已成而后治之”,战乱以后才来治理,就比如渴而穿井,口渴了才打水井;斗而铸锥,打仗了才做兵器,不是很晚了吗?所以说“治未病”这个概念的提出是中华民族对保健养生学很大的贡献。

目前临床中所说的“未病”具有四重含义:一是“未病先防”,即防患于未然,还没生病的时候要预防疾病的发生,此时的“治未病”为预防以养生;二是“有病防萌”,即找出潜伏的病情或疾病的征兆,及时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此时“治未病”为有病而早治,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三是“既病防变”,即生了病要防其传变,比如说恶性肿瘤的转移,要防止恶化,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此时“治未病”为已病防危,尽量将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四是“瘥后防复”,就是说病愈后要防止疾病的复发,还要注意避免后遗症。

《黄帝内经》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是说只有强身才能防病,而重视摄生才能强身。摄生是以调摄精神意志为宗旨,思想上要保持安闲清静,没有杂念。精与神守持于内,避免过度的情志变动,心胸开朗,乐观愉快,就能达到补养真气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开外界异常气候和致病因素,顺从四时寒暑的变化,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规律;身体虽劳动但不使其过分疲倦,中医强调肾精,提倡节欲保精。通过重视摄生、强身来达到预防疾病、早衰的目的。

下期预告请继续关注刘尚义教授《中医里的酒文化》

刘尚义,国家级名老中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医疗教学工作四十余年,具有坚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丰富的医疗教学经验,是经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三批全国2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导师之一。曾应邀赴俄罗斯、奥地利讲学;赴韩国从事医疗工作;参加央视《中华医药》节目,以“医药名家”身份向国内外观众介绍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坐诊时间:周一、三、四上午(贵阳中医一附院专家一诊室)

周二上午(贵阳中医二附院专家一诊室)

猜你喜欢
治未病诊室黄帝内经
午后的诊室
新开的诊室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黄帝内经》修辞格英译研究
社区医生更应重视检测非诊室血压
《黄帝内经》“酒伤”理论析要
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