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师权威的构建

2009-08-31 06:46徐菁菁
艺海 2009年7期
关键词:音乐课权威音乐

徐菁菁 马 卉

教师权威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力,使学生对教师表现出的一定程度的依赖和服从。”(孙传远:《话说教师权威》,《教师博览》2007年第5期)在谈到音乐教师权威时,有些人会笑:音乐教师还有权威?音乐教师也需要权威?教师权威的树立是课堂效率的保证。心理学家弗雷法克·琼斯认为:无序的课堂会使教师丧失50%的教学时间。试想一堂连课堂秩序都无法保证的音乐课能带给学生什么?我们理想中的音乐课堂,应该是在确保完成音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既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民主、宽容,又要实现教师对课堂的有效控制。一直以来,音乐课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处于相对弱小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任何的社会活动都需要一定权威的存在,音乐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合理的教师权威当然必不可少。

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音乐课与体育课、美术课被称作“小三门”,受到忽视。学生潜意识中认为“音、体、美”课是消遣课,是打闹课。音乐教师普遍感受到音乐课堂中最难的是组织教学、管理学生,音乐教师的地位低下,音乐教师的权威更是无从谈起。音乐课程改革之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美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彰显其特殊性与重要性。音乐课较以往在形式上、内容上有了很大改观,音乐学科得到了很大的关注,音乐教师受到更多的尊重,地位也明显得到提升。这一时期面向全体学生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每位音乐教师追求的教学目的。表面上看,音乐课整体气氛活跃,教学内容增多,教学形式与以前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音乐课程改革热闹开展的背景下,我们还是不难在音乐课堂中发现学生在上课时或精神涣散、心不在焉;或情绪高涨、任意而为。音乐课堂纪律有难以维持的现象。

构成音乐教师权威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音乐教师权威丧失很大程度上归咎于音乐课“受重视度”的欠缺。音乐课在学校、家长、学生心目中都是“无所谓”的副科。在应试教育占主导的今天,一般的中小学都优先安排主科。当课程发生冲突时,被挤占的往往是音乐课。有时为了其他科目的学习进度,主科老师事先没有征求音乐老师的同意擅自占用音乐课时间,当音乐老师准时来到教室上课时,仅仅以“你的这堂课我上了”一句话打发了去。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些音乐老师不仅没有据理力争,还暗自庆幸又可以省点事。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机构的普遍忽视,是造成音乐教师权威丧失的最重要原因。其次,音乐教师角色转变也是音乐教师权威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方面提到:“音乐教学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课堂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课程改革赋予了音乐教师新的使命。他们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课堂的组织者、主导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音乐教师角色的转换使学生获得了更大的学习自主权。而当下的很多音乐教师错误地理解了课程改革理念,以牺牲课堂纪律为代价片面强调“以学生兴趣为中心”、以课堂形式活跃度为衡量一堂音乐课是否上好了的唯一标准。造成了音乐课堂秩序涣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效率低下等情况。音乐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主控权。再次,当代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渠道的多样化也是构成音乐教师权威丧失的原因之一。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知识的传播与流通不像以往那么闭塞。各类报刊杂志、网络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 、音像与传播媒体的普及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信息平台。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音乐,随着视野的开阔,他们对音乐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自主性,不仅仅局限在音乐教师传授的知识范围之内。甚至在很多方面(如流行音乐)他们比音乐教师更快更好的接受新知识。教师知识权威受到了来自当代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

现阶段的音乐课堂中迫切需要树立音乐教师权威。作为音乐教师,树立音乐教师的权威必须要从自己做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树立教师权威要树立音乐教师良好人格形象和专业修养。作为权威的主体,教师首先要树立教师良好人格形象。良好人格是树立音乐教师权威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担负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其身正,不令而行”。音乐教师作为一个模范与榜样其责任是要将快乐和关爱传播给学生,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与感召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对美的事物的渴望与追求,进而发展想象力、开发智力、扩大知识面和视野,使学生从心底热爱音乐、从心底对音乐教师产生敬意。教师不仅要以言立教,而且要以身立教,良好的人格修养是音乐教师树立自身权威的形成最重要的因素。其次,音乐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理解需要教授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机动灵活地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去引导、带领学生进入缤纷、多彩的音乐世界。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科学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音乐教师需要具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具备多方面的专业才能,高质量、高效率的进行课堂教学,才能赢得学生们的钦佩与赞赏。另外,音乐教师要重视加深自己专业修养的同时加强其他科学知识的综合素养。在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音乐教师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音乐教师需要不断地充实、更新自身知识结构,要做到持续的自我提高。音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们的关注,学生们期待的音乐教师不仅要在音乐专业方面能授予他们知识,也要能了解学生的兴趣动向,并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教师所有的教育手段中,对孩子的权威是最重要、最普通、包罗一切,同时又是锐利和不安全的手段。这是一把手术刀,使用它可以进行最细致的、难以觉察的手术,但也可能把伤口刺痛,这是一把不安全的,但同时又是不可缺少的刀子。”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树立教师权威,也要适度的、慎重的使用教师权威,通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广博的知识、勇于创新的精神、丰富的教学经验启迪学生,带给学生美的教育。

(作者单位:徐菁菁常熟理工学院艺术学院;马卉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黄晓利

猜你喜欢
音乐课权威音乐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权威的影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