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有效教学中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

2009-08-31 02:58谭菊英
关键词:主体教学活动目标

谭菊英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设计的生命,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规定了教学内容的设计,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基础。所以对教学目标制定策略的研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改变主体意识,预设教学目标

(一)改变教师的主体意识,减少教师对教学目标决策影响

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习惯从自己的行为或感受出发,忽视学生的课堂行为、情感变化和学习效果。

1弱化教师课堂中的主体影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英语教学应该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要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一种实实在在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中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意识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以学生的学力水平为依据来制定教学目标。有效的方法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起点,鼓励学生只要充满自信,发奋努力,就可以取得一个层次上的成功,然后再向更高的一个目标递进。在不断获取成功和递进中得到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提问时,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就要提问不同类学习层次的学生。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教学目标的双向互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设定。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共同的追求,而不是只由教师操控。学生是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教育必须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发展的规律性,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

二、细化课程要求,明确教学目标

(一)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为了能够更深入贴切地制定教学目标,必须对课堂教学的价值以新的视点重新认识。第一,将知识按结构关系进行重组。第二,如何将结构化后的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三个方面的沟通:即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的沟通。在教学时间的整体分布上打破“匀速运动”,主张按“长程两段式”设计的要求将每一结构单元的课时分为“教学结构”、“运用结构”两大阶段,最后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二)根据学情水平,细化课程要求

从宏观层面讲,有年段目标、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直至课时目标等不同的层次。在确定课时目标时,教师首先要把握住宏观的层次,以便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准确定位。从微观层面看,课时目标的层次更具有操作价值,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组织起一种定向、有序、系统的教学活动。针对学情,落实课程标准实施纲要。

(三)依据课程目标,明确教学目标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应该从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水平的角度上来思考并加以准确的陈述。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一是要注意被陈述的对象是学生,是学生学什么而不是老师教什么,应是“学生能……”,倘若变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等。二是要尽量用外显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所谓外显行为动词,是指那些可操作、可观察的动词,用动词陈述目标,学生知道怎么做,老师也可组织有效的评价。

三、目标层次预设,允许学生差异

“新基础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的动态生成,要求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一)分析学生的差异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学生由于自身的身体和心理、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没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说学生是有个性的、有差异的。因此。要让每个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得先承认学生有差异、有个性,而且可以以此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二)考虑目标与结果间的差异

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既要考虑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目标,也要考虑学习策略和情感目标。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但是不能阻止学生语言的发展。其实,大纲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我们实现教学的一个依据。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去使用大纲,理性地去分析教材,合理地确定每个学期、每个单元以及每节课的层次目标。

四、关注学生成长,促进动态生成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高低难易不同的层次。教学目标设计应考虑学生个体学习差异,应使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因此要更加深入研究学生。

(一)研究学生的前在

以学生为主体,要从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原有基础出发,确定合适的教学“最近发展区”,能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教学目标的确定,如果仅从教师自身出发,按照一个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势必会造成大部分学生的失落,导致教学的低效率。所以,对于学生前在学力水平的分析是正确制定教学目标的基础和前提。

(二)研究学生的潜在

教学目标制定的科学性还要求层次能较精确地定位在学生能力培养和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上。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应是从学生的潜在水平开始,通过教学把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因此,发掘学生学习的潜在水平,结合具体教学目标,精确定位,设计教学环节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前提。

(三)研究学生的发展需要

教学目标的制定也需要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因为教与学的矛盾首先是教师主导要求和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矛盾。所谓主导要求,是教师研究《大纲》、《教材》和学生后,形成的关于教学目标要求的认识。所谓主体发展需要,包括主体发展水平和主体发展愿望两个方面。处理二者关系的指导思想,是从主体发展愿望出发,将主导要求内化为学生的主体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可能。

学生个体学习目标客观上存在不同层次,不同目标,实现目标过程应遵循从较低层次逐步达到较高层次。

教学目标是通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上课前制定下来的,但课堂上教师意料之外的情景时有发生,使原来设计的教学目标出现偏离。是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还是我们教学方法的问题?这使得我们对教学目标设计有更深的思考,也使得我们想到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有一定弹性空间,不能过于死板,教学目标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动态生成,而不是全部在课前制定的。

猜你喜欢
主体教学活动目标
论碳审计主体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何谓“主体间性”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