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法律运行的因素

2009-09-01 03:09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法治

沈 琦

摘 要 本文旨在透过社会信仰这一因素,来探讨社会信仰对法律运行的重要影响,从而确立社会信仰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法律运行 法治 社会信仰

中图分类号:DF817文献标识码:A

一、法律运行与社会的关系

法的生命在于运行,法的价值在其运行中体现和实现。法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到实施的过程。其包括法的创制和法的实施两部分。其中,法的创制是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法的实施,也叫法律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

二、社会因素与法律运行的关系

(一)社会因素与法律运行的联系。

法律产生之初是出于统治阶级便于统治国家,维护自身的利益需要而产生的,其是在国家产生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那么法律制定出来仅在纸面上满足了统治阶级利益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真实的作用于客观生活—也就是社会,发生了实际效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初统治阶级之所以立法的问题,那么社会就成为了法律赖以生存的土壤,为法律的进化、演变提供了空间。因而,脱离社会空谈法律,法律就会变得晦涩,同样,社会也离不开法律。

(二)社会与法律关系的学说。

在我们这个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里,由于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通讯设施,总以为法律变革能够影响社会变迁。罗斯科·庞德把法律理解为社会工程的一个工具,这一观点的某些版本成了大多数立法通行的理论基础。社会工程观以如下假设为根据:社会安排易受有意识的人类控制的影响,而法律就是达到此种控制目的的根据。在这个表述中,“法律”成了一个非常庞杂的集合体的短语,它包括原则、规范、观点、规则、惯例以及由政治权利的合法性所支撑的立法、行政、裁判和实施机构。如纯被浓缩成一个词的庞杂的“法律”是从它所存在的社会环境中抽离出来的,并被改成一个似乎能够控制这个社会环境的实体。但是对应的观点可能同样有说服力,争辩道“正是社会控制着法律,而不是相反”这一语义学上的困境,部分是由“法律”和“社会”两词指涉的多义性所造成的。结果,但对法律的社会学研究而言,描述事态的两种方式具有相同的意境。法律同其所运行的社会环境必须结合起来考察。正如赛尔兹.尼克所说:“法律与社会普遍依存”这一点没有必再要去争论。

(三)社会、法律、有意识人类的有机统一。

无论是社会控制法律观点,还是法律控制社会观点都承认法律与社会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法律运行也与社会息息相关。同样根据社会工程观的观点,社会安排易受有意识人类控制的影响此时,社会与法律不再单纯地是客观作用的产物,不再仅仅表现为历史的资料,而是融入了人类意识的元素。

三、社会信仰与法律影响

(一)社会信仰的内涵。

社会信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既是社会中的产物,也是有意识的人类的产物,其是社会与有意识的人类的完美结合。

(二)社会信仰的界定。

社会信仰其有别于个人信仰,其是一种群体性信仰。社会信仰在主体上与个人信仰相较而言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个人信仰的主题只是针对某一个人而言,而社会信仰它要求整个社会大多数所趋于追求的共同的价值目标。在某种程度上讲,其不以某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社会信仰也不同于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社会信仰的一个部分,宗教信仰其只强调对某一个神的追求与信奉,而社会信仰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神,其还可以是对某一种精神的信仰,也可以是对某一种价值的信仰等等。

四、社会信仰对法律的影响

(一)对法治进程的影响。

在现今我国法制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就包括信仰缺失的问题。我国属于法律移植性国家而非生成性国家,在法律本土化的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障碍,与新加坡和日本的法治进程相比相去甚远。究其原因,就是在西方法律移植的过程中,中国社会信仰的缺失。中国法治化推翻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儒学思想,使人们的信仰失去了寄托。虽然宗教(佛教、道教)的信仰至今亦有保存,但其影响远不及儒学思想深刻,失去了信仰的人们在法治过程中就亦走向歧途。

(二)对法律运行的影响。

人们在有信仰的环境下运行法律,会使法律价值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是法律融入到人们生活中去,使法律更受尊重,确立社会信仰不仅影响到立法,使立法技术能够让法律与本土资源结合的更为合理,也影响到司法和执法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更影响到人们守法观念的牢固。

综上,法律运行当中社会信仰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其贯穿于法律运行的始终,对法律合理有序,有效的运行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为法律正确运行指明了方向。

五、结语

信仰逐渐成为现今我国社会生活的主题,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也开始思考自身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亦即信仰。因而在法制建设过程中树立良好的社会信仰,不仅会使法律运行包括法律创制和法的实施得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也会解决目前困扰我国法治过程中普法难的现象,更会为整个社会建构起精神的灯塔,指引整个中国社会前行的方向。

(作者:西北政法大学07级法律硕士)

参考文献:

[1]略论法制观念的现代化.法制现代化研究 1996 .

[2]郑定.中国法律传统与现代法制文明.社科纵横.2001(1).

[3]范进学.论法律信仰危机与中国法治化.法商研究1997,(2).

猜你喜欢
法治
让法治理念根植民心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教学策略探究
让法治精神滋养青少年生命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外资立法提速
推进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四点建议
寻路中小学法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