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催开语文课堂之花

2009-09-03 07:03王建华梁春光
文教资料 2009年21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

王建华 梁春光

摘要: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教育活动视为他们自己真正乐意的活动。学生只有对某件事产生兴趣。才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甚至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在无意中形成这种内在的动力,积极参与学习。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兴趣”催开语文课堂之“花”。

关键词:兴趣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又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习的不断成功。杨振宁曾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之于学习是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为了激发并能持久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应主要抓住“新”、“情”、“博”、“思”四个字,做到:以“新”激趣、以“情”激趣、以“博”激趣、以“思”激趣,让兴趣占据语文课堂.也才能让语文这朵花开得更美更艳。

一、以“新”激趣

“新”,即新颖,在教学中主要是指教学方法、内容的创新。中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好胜的特点,新奇的刺激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探究。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补充一些鲜活的新内容,从而充分激活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保持和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在更新教学方法上,我们尝试过多媒体教学、“换位”(师生换位)教学法,目的在于以其新颖的手法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责任感。我们还对教材中的某些篇目根据其特点,打乱原有顺序,设计教学流程,或“中间开花”,或“倒尾抖蛇”。

例如,《晨昏诺日朗》,写的是九寨沟的诺日朗瀑布.可是到过九寨沟的学生很少,甚至没有,所以无论教师用什么样的语言描绘,学生都很难体会到诺日朗瀑布的雄奇壮观,更难以明白作者抒发的“诺日朗瀑布正是压抑后的一次爆发和喷泻”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所以在上课时,我就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MTV《神奇的九寨》,让学生从优美的歌声和画面中感受九寨的天堂般的神奇。然后给学生播放诺日朗瀑布的画面的幻灯片.从不同角度展示诺日朗瀑布的雄奇壮观,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呈现出的种种不同的瑰丽景象之中,同时调动其视觉、听觉感受诺日朗瀑布的雄浑奔放,感受作者在作品中的哲理探究;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这样做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我则从“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全文第四部分)这段关键性的议论文字起教,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执教《杜鹃枝上杜鹃啼》一文时,从讨论怎样理解“我以为杜鹃声并不悲哀,为什么古人听了要心酸,要断肠,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吧”(全文最后一句)切入教学。杜鹃既然是一种鸟.啼声就无所谓高兴与悲伤,人们听了为什么会心酸?人的心理和杜鹃声之间有何内在联系?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从头阅读的兴趣。新颖的导课方法同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采用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导人,让优美、凄婉的乐曲引领学生解读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教材中一定数量的古文和外国文学作品,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远,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缩短课文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内始终有时代的活水流淌,与学生的思想感情相沟通。

这些新颖的尝试,清新活泼,别具一格,无疑具有开拓的意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接纳。

二、以“情”激趣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时候,通过作品的形象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操。能够强烈地打动学生,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回旋激荡。语文教材本身就是感情的海洋,或者说是感情的火山,而学生纯真、敏感的心灵又洋溢着对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美的心灵强烈的渴求。所选的范文中所创造的艺术境界,既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客观现实世界的艺术再现,又大都浸透了作者热烈深沉的爱憎之情,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情感的土壤上”。(苏霍姆林斯基)面对一篇篇优美的诗文,语文教师如果能运用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及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并且引领学生沉浸到情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用丰富的表情感染学生,使学生身在课堂而“情”“文”相融,从中领会美、欣赏美,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师之心与作家之心、学生之心,心心相印,情情相通的效果。如教《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时,教师可以用有深情的语言诵读一段话:“请大家把眼睛慢慢闭上,放松,安静,想象自己身体在不断地升高,慢慢地升高,直飘上白茫茫的天空,在白茫茫之中逐渐消失。啊!在这里,我看到了博大深邃、广阔无垠的世界。我随白云飘到了天宫,在天宫中漫步、畅游。青青的小草.赏心悦目;清香四溢的鲜花,争奇斗艳。穿林而过的小鸟、曲折迂回的小溪、幽幽的山林、玉砌的石阶、金碧辉煌的宫殿.在仙乐之中,活泼可爱的金童、翩翩起舞的仙女.一起出现在我的面前。看!牛郎织女骑在牛背上,吹着短笛。提着灯笼也来了。啊!真是个妙不可言的世界!”通过这一番生动的语言描述,学生随着教师的诵读进入所创设的氛围情境之中,沉浸在诗情画意里的仙境中,然后导析课文,自然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再如学习《孔雀东南飞》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那悠扬、哀怨的乐曲声中揭开焦、刘爱情悲剧的序幕。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个冷冰冰的人也许能很好地操纵机器,却无法开启心灵的闸门。教师只有自己动情,才能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趣味盎然地深入到文章所描绘的境界中去。

没有情感的教学如同一杯水,而融进了情感后,奔流的则是鲜红的血液,它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的共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

三、以“博”激趣

“博”,即广博。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内引外联,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的兴趣极为广泛,有求知兴趣、活动兴趣、模仿兴趣、从众兴趣、冒险兴趣、好奇兴趣等。当了解了学生多样性的兴趣特点及具体指向后,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努力挖掘其某种兴趣因素,开辟多样化的激趣途径,使之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直接动因。如特级教师余营层总结出的“内外勾联型”、“信手拈来型”、“举一反三型”、“一线串珠型”、“悬念激趣型”、“引流人海型”等教学模式。

于漪老师在教《荔枝蜜》时,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蜜”字,要求学生分析字型结构,立即引起了学生的

注意和兴趣。然后,她要求学生联想“蜜”与什么有关系.学生们由“蜜”联想到蜜蜂,继而联想到蜜蜂采花酿蜜,联想到勤劳的劳动人民。这样,学生既把握了文章的线索结构,又迅速、准确地领悟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讲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这句诗时,教师设问:“李白一生爱月,想象明月是可以问讯、追攀、揽摘的,甚至可以解孤独,寄乡愁,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李白诗中还有哪些描写‘月的诗句?”于是学生们争先恐后吟诵:“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俱怀逸兴壮思飞,敢上青天揽明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这样,就把有形、有限的课堂,变为无形、无限的课堂,实现了“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同时也激起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四、以“思”激趣

“思”和“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古人云,“学则需疑”、“有疑才有思,疑,正是启发思维的起点”。也就是说“怀疑”是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有效动力。教师在课堂上巧设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求新知,这样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尝到自己“摘苹果”的甜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兴趣浓了,思维也就活跃了。如教老舍的《想北平》(苏教版必修一)可以问: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要写出她的特点.通常从大处着眼,但老舍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老舍是北京的匆匆过客。会不会有这样的文字?如果是让你写,你会写什么?在学习《最后的常春藤叶》(苏教版必修二)时,问: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的关系如何,为什么它可以挽救他的生命?仅有最后的一片叶子是否就能真正挽救琼珊的生命?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这种提问是根据课文的内在因素设计的,因此,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这种提问方式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探索大千世界的一切。

此外,还要要高度重视他们“思”的持续锻炼和发展,以激发其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适当的教学难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其思维,从而在导思、启能、益智的切实演练中,获得真实感和满足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作深度开发,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在教学《勾践灭吴》时,教师引介“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要求学生思考:对联的下联写的是谁?他是怎样吞灭吴国的?此诗谜一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露一手”的欲望。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苏霍姆林斯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确是如此。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热爱自己所学的学科,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什么时候学生失去了兴趣,就意味着语文教学走向了失败,语文这朵花也就开始凋谢了。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