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的奇谈怪论

2009-09-04 08:37
钟山风雨 2009年4期
关键词:议院民权张之洞

乐 朋

民权一词,在西方同于民主,均叫democracy。在中国,民权首见于出使西洋的郭嵩焘日记。1878年,他判定“西洋政教”,“民权常重于君”。之后的黄遵宪、薛福成,从东邻日本转引民权说,而在日本,民权就是民主的译文。

可“民权”一经传入中国,很快就变味走样。19世纪末广为流播的“民权”,在改良派那里却并非等同“民主”。康有为、严复等一面倡民权,主张设议院,一面又骂民主“犯上作乱”。到戊戌变法以后,维新派的梁启超仍力辨民权、民主,指其“训诂绝异”,不可等量齐观。他们这样做,旨在鼓吹民权、君权合流,以成其君主立宪之企划。而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五四标榜的“德先生”,既有推翻君主立宪、实行民主共和的革命作用,也使民权复归民主本源。民权概念的变迁,标志着时代与历史的更替,也折射着外来新事物本土化过程中的变异。

但是,即便是变异的民权,在清流首领、湖广总督张之洞看来,犹如洪水猛兽,万万要不得!1898年7月,在进呈清廷的《劝学篇》中,他提出民权无益有害的大篇奇谈怪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张之洞在“务本”内篇中,阐述民权无益的4个理由:

第一,中国的士民百姓素质太差,“环球之大势不知,国家之经制不晓,外国兴学立政练兵制器之要不闻”,“明者一,暗者百,游谈呓语,将焉用之?”设立议院,“议与不议等耳”,一点用处都没有。

第二,开工厂,办公司,搞贸易,造机器等,“本非官法所禁,何必有权?”而且,中国的商家常有招股欺骗、假冒伪劣之事,如无官权“为之惩罚”、“为之弹压”,就会一团糟。

第三,创书院,设学堂,办教育,也不必有民权,“若尽废官权,学成之材,既无进身之阶,又无饩廪之望,其谁肯来学者?”

第四,中国没有兵工厂制利械,造战舰,只能从国外进口,要进口则“非官物亦不能”,练兵要军饷。“无国法岂能抽厘捐?非国家担保,岂能借洋债?”民权还是一无所用。

统而言之,民权说不舍国情,对设议院、兴工商、办学堂、练新兵种种,全无益处!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按张之洞的说法,“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反倒为洋人招来干涉借口。“是民权之说,固敌人所愿闻者矣。”“倡此乱阶,以祸其身,而并祸天下哉!此所谓有百害者也。”不得了,倡扬民权,乱民祸国,十恶不赦,简直就是与洋人一鼻孔出气、通敌祸天下的卖国贼!这样的政治重罪,谁能当得起?

“洋务大员”张之洞还摆出一副深谙西学的架势,欲从根子上拔除民权说。他说,民权说不过是“国有议院,民间可以发公论而已”;可是,平民百姓要上达其言,不等于要“揽其权”,“译者变其文日‘民权,误矣!”哟嗬,民权说原是一群无知之人的错误翻译,以讹传讹的谬论!他还举一个来华美国人的话为例,说美国的议院“下挟私,上偏徇”,弊害很大,不值得效仿。“华人之称羡者,皆不加深考之谈耳。”这么个坏东西,弃之犹恐不及,还用羡慕吗?而且,所谓西洋“人人有自主之权”,尤为“大误”,虚伪得很,实际上“人人无自主之权”,比咱中国的“深仁厚泽,朝无苛政”,不知差了多少倍!所以,民权说“益为怪妄”。总之,“若人皆自主,家私其家,乡私其乡,士愿坐食,农愿蠲租,商愿专利,工愿高价,无业贫民愿劫夺;子不从父,弟不尊师,妇不从夫,贱不服贵,弱肉强食,不尽灭人类不止。环球万国,必无此政!生番蛮獠,亦必无此俗”。一句话,民权在西方、在全世界,都根本不存在。张之洞的论调够彻底,其贬斥民权的力度达于极致,用他的首席幕僚梁鼎芬的话说便是:“要打‘民权屁股一万板!”

读罢张之洞的奇谈怪论,我的第一感觉,只有悲哀。悲其不知民权为何物,更哀其对民权这个外来新事物的诋毁攻击,到了如此地步!但平心想想,一个百多年前的中国洋务官僚,持此论调,是不足为怪的:皇权专制基因沁入骨髓之人,怎么可能理解西方的民权说,又岂能接受平民人人自主的思想?

但我的悲哀绝不止于此。生活于现今的一些国人,不仍对民权、民主疑虑重重,不仍有学者、高官,视民权、民主为无益有害的坏东西吗?什么西方的“民主制度没有普世性”,是金钱和舆论在“操纵的民主”呀,什么自由、平等、人权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幻想和霸权主义”。是搞“和平演变”的“意识形态”工具呀,似乎民主、民权真像张之洞说的,“无一益而有百害”。“嗟乎!安得此召乱之音哉?”他们咒骂民主的口实,与百年前的张之洞何其相似乃尔!为维新变法献身的谭嗣同,在致密友唐才常的信中说:“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官权虽有所压,却能伸其胁民之权,昏暗残酷,胥本于是!”现今一些权势者,对民权、民主的态度、看法,还停留在百年之前,岂不大可哀乎?

由是,我记起清末王韬在《变法自强》中的话:“时异势殊,今昔不同”,“不可不思变通之道焉”,“其道奈何?日:毋因循也,毋苟且也,毋玩偈也,毋轻忽也,毋粉饰也,毋夸张也,毋蒙蔽也,毋安于无事也,毋溺于晏安也,毋狃于积习也,毋徒袭其皮毛也,毋有初而鲜终也,毋始勤而终怠也”。

上列十三毋,亦可为当今改革之戒。

猜你喜欢
议院民权张之洞
村翁
再论晋抚张之洞之口外七厅改制
《民权素》“素”义旨辨略
——兼论《民权素》创刊宗旨
国会议员、民权偶像约翰·刘易斯逝世,享年80岁
晚清时期崔国因外交思想认识
宋育仁“教权”议院考论
中国古代民主性精华
张之洞被“教育”
最早提出在中国设立议院的晚清官员崔国因
张之洞军事思想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