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学习 提升素质

2009-09-08 08:04欧孔群
广西教育·A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公开课学习型课题

欧孔群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以个人的学习为基础。同样,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也是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广大中小学教师学习热情高涨,但也有不少教师走进了学习的误区,或仅限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或仅参加了几个短期的业务培训。甚至根本找不到学习的方向,没有取得应有的学习成效。因此,教师不仅要乐于学习,还应善于学习。

一、学思合一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离不开“学”与“思”。教师要发展,就要有开放的心态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进行理论学习,留心借鉴他人的经验。“三人行,必有我师。”“学”既可以向书本学、向前辈学,也可以向同行学、向学生学,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

学习理论知识切忌“本本主义”。教育在不断向前发展,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主张层出不穷,且各有特色。因此,教师在理论学习中不可盲目接受,而应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另外,借鉴他人的实践经验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学思合一。如公开课的观摩学习本是教师间交流、互动的一种渠道和形式,但有些教师在观摩学习后,不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就把公开课的教学模式搬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来,这种不结合实际教学的盲目“学习”,不但没有吸取公开课中蕴含的精华,也背离了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更谈不上善于学习了。

二、善于读书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基础抓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新课程的开放性、多元化、研究性等诸多特征使教师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眼前书”的教师是难以适应教育改革步伐的。勤于读书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教师发展的关键。有些教师由于缺乏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无法对已有的教学经验实现进一步的升华,教学水平因此停滞不前。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经常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论等方面的理论著作和教育报刊。此外,还要经常读大师作品、经典作品,通过读书积淀自身底蕴,提高自身修养。只有“读书破万卷”,教师在课堂上、生活中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充实的知识和心灵的震撼。专业书要精读,还要跟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使知识得到迁移和渗透;相关学科的书籍则可采用博览的学习方式,轻松地浏览,观其大略、为我所用。

三、勤于实践

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史,我们不难发现,凡是有大智慧的专家学者,他们的理论智慧一定离不开实践智慧;凡是有大智慧的教师,他们的实践无一不受到教育理论的影响。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指导实践,而实践又是我们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途径之一。教师的实践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和教育实验课题研究两方面,要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就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实践与创新,做到学用结合。但凡经历过教育实验课题研究的教师都知道,从课题的选题、论证、文献综述到资料、数据的整理过程都是学与用相结合的过程。因此参与教育实验课题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实践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进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研究素养,并能自觉地将教育教学实践纳入科研轨道,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开展教学。此外,在做教育实验课题研究实践时,教师要善于对同类书籍、论文、学术交流会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与跟踪学习,以丰富自己的研究,对自己研究的课题或关注的领域有系统而全面的认知,通过不断地教学积累与实践研究,并结合实际创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说:“‘学、思、行、著四个字成为我情境教育试验不断向前发展的经验。”李吉林说自己是一个“实际工作者”,也是一个“理论工作者”。可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习、提高和成功的重要途径,在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学习化社会为特征的2l世纪,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因此广大教师要在终身学习的理念下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做一名学习型教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培养品德优良、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的优秀学生。

(责编郝勋)

猜你喜欢
公开课学习型课题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