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世界与“民主世界”

2009-09-09 09:40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09年6期
关键词:和平共处世界秩序大国

姜 炜

摘要美国力图构建以“民主、自由、人权”为特征的“民主世界秩序”,而中国则提出构建基于“世界多元化”的和谐世界。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两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差别。和谐世界是对“民主世界”的超越,和谐世界比“民主世界”更能促进国际合作,更有益于世界的和平发展,更符合世界人民的需要。

关键词世界秩序和谐世界“民主世界”

和谐世界与“民主世界”

和谐世界是中国倡导的世界新秩序。和谐,是指事物之间虽存在差异,却能稳定发展的状态。这一寓意丰富的思想在世界秩序中正体现出国与国和睦相处,世界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在万隆会议上阐述的“求同存异”思想,都成为中国的外交准则。2005年,国家主席胡锦涛正式提出“构建和谐世界”,即明确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经济上建立公正、互利、共赢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文化与意识形态上认同世界的多元性,积极构建多极世界。在和谐世界的实践过程中,中国在边境争端、贸易问题、区域合作方面都做出了和谐的典范。

民主是美国所倡导的世界新秩序的主要特征。作为西方最典型的民主制国家,美国一直以建立“民主世界”为己任。前总统布什就曾表示:“建立一个新的世界秩序,是我们的责任”,“应按照美国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新的国际体系”。总之,“民主世界”提倡文化的一元性,强调在美国领导下构建单极世界。在国际事务上奉行霸权主义,以武力解决问题。美国凭借其强大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有203个军事基地和设施,并且先后参与了武装冲突近200次,在牵涉其国家利益的地区充当世界警察。然而,美国通过强权与战争赢得的,并不是稳定的“民主世界”,恰恰相反,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动荡与不满,弥漫于伊斯兰世界的普遍反美情绪,全球蔓延的恐怖主义活动,甚至使美国这个迷信实力的“霸主”也捉襟见肘、焦头烂额。

作为价值观,和谐与民主都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和谐比民主更具普适性。民主仅仅是一种政治价值取向,西方民主制是众多民主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多元的世界更需要和谐而非“民主”,世界不是不需要民主,而是不需要西方的民主一统天下。由此可见,美国的“民主世界”是值得质疑的。原因在于,世界秩序内容的差别,决定了实践手段和效果的差异。单一的民主、单一的价值观只能通过强制的手段来实现;而多元的和谐、多元的价值观则更容易获得认同。和谐世界比“民主世界”之所以更容易被世界所认同和接受,是因为它符合世界多元的特征,有益于世界的和平发展,更能满足世界的需要。与一统天下的“民主世界”相比,和谐世界是一种宽容的、全新的秩序。

中美世界秩序差别原因分析

中美两国提出不同的世界秩序构想,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差别:

中关两国经济社会基础不同。美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历史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是通过赤裸裸的剥削与侵略“发家”的。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的本性注定了只有通过掠夺扩张才能维持生存。换句话说,只要有垄断资本存在,世界就不会太平。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更专注于国内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国一直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因此更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中美两国国家利益不同。美国维护的是其自身和盟国的利益,忽视发展中国家利益。冷战以后,美国认为地区动荡、武器扩散、新大国崛起将威胁其利益,因而要推动世界“民主化”,把人权作为在全球推行西方价值观与社会制度的突破口,极力维护世界现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更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中国认为,当今全球问题的根源在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悬殊,而且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长期贫困也将注定威胁到发达国家的利益。因此,应该关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和发展,改变它们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中美两国国家战略目标不同。为了维护旧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保护其既得利益,美国必然力求建立“一球一制,美国领导”,并且采用一切手段,包括使用武力来遏制对现有秩序构成威胁的对象。作为现存世界秩序的受害者,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要求改变现状,建立多数国家受益的、公平合理的世界新秩序。因此,“一球多制”、“多极世界”是中国国家对外战略的主要目标。它承认不同国家竞争共存,超越社会制度的差异,相互尊重,加强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共同发展。

中美两国外交策略原则不同。作为现实主义的信徒,美国在外交上奉行“强权即真理”的实力原则。凭借历史机遇给予的领导“世界发展”的机会,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从自身利益出发,全面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中国对外路线一直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奉行平等互利、求同存异的原则,坚持国与国无论大小、强弱,都应该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发挥大国应有的作用,作出大国应有的表率,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对世界需要与世界秩序的思考

当今世界需要什么?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和平的、能够保证每个国家平等自由发展的环境,因此,世界需要能带来和平与发展的秩序。然而,世界是多元的,每个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多元的,利益冲突导致的国际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是不可能采用任何强制的手段永久的消除的。因此只有求同存异的、宽容的世界秩序,才能做到尊重各国的发展需求。“求同存异”中,“同”是通过协商共同追求的目标,“异”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同”可以用对话协商的和平手段获得,“异”不可以用武力强制的非和平手段消除。总之,只有容忍一个存在差异的多元世界存在,才有助于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在国际事务面前,美国唯自身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是从,以“民主”、“自由”、“人权”使原有问题复杂化,导致国际冲突呈上升趋势。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先保证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其次,要求做到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这使分歧和争端被约束在和平、合理的解决方式下;再次,实行平等互利,这使国家之间以互利作为共处的基础,有助于睦邻友好,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最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使国家之间建立平等关系,促进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总之,作为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立和谐世界的基础和途径。

对世界秩序中大国责任的思考

世界秩序的构建与维护,大国的参与是必须的。世界需要大国发挥作用,而不是要大国领导世界发展。自己做好了,才能让别人信服。中国在实践和谐世界秩序过程中起到了大国应有的表率作用。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政府不仅成功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更是将这样一个泱泱大国逐步带人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去年,

震惊世界的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的一系列援助与重建工作更是说明中国政府在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方面是令人称道的。

中国的大国责任感,更多表现在应对国际危机方面。以平等互利为原则,中国从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中国为了保证世界经济的稳定,减少金融危机的危害,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反对贸易保护措施,为世界摆脱危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去年开始的次级信贷危机中,作为经济危机的受害者,中国在10项经济发展振兴规划中没有一项有损别国利益,没有一项违背世界贸易组织原则。而美国在经济危机中的表现却与其大国形象完全相悖,其救市措施充满了对别国的排斥和对本国的保护。美元作为世界性货币,与全世界的财富利益有着密切联系。美国不仅没有肩负起保障世界财富安全的大国责任,反而试图依靠增发美元作为其自身摆脱危机的手段。由此可见,美国在构建自己所倡导的世界秩序方面是言行不一的。

美国以“世界领导者”自居,在世界范围内传播霸权主义,虽然招致一片声讨,但其“世界大国”的意识,却是有可取之处的。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同时也是大国。中国需要大国意识,需要以更宽广的胸怀来接纳世界。现在的中国,虽然不能像美国一样过于“高傲”,但是也不应该像近代以来那样过于自卑。时代在变,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变。加入世贸组织,斡旋巴以冲突,召开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等,无不要求中国具备与其身份地位相匹配的心态,来向世界展示其大国风采。

除了应具备大国心态以外,中国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尤其是要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随着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机会明显增多,角色更加重要,但是通常是被动的比主动的多,解决问题的比制定规则的多,观望的比行动的多,而且对国际机遇的把握也不够。日本则与我国相反,多次利用维和行动和自然灾害的机会,派送其海上自卫队到世界各地。这样不仅发展了其海上力量,而且也逐渐向世界展示了其大国形象,逐渐改变了别国因历史原因对其产生的看法。中国解决区域争端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其范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领土周边。作为大国,维护世界和平、调解世界其他热点地区的争端也应该是中国的责任。当然,无论参与何种问题的解决,都应在联合国框架下,依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平等互利原则,否则必然会重蹈美国的覆辙。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建立互信,中国的和谐世界理念才能被世人所认可和接受。

猜你喜欢
和平共处世界秩序大国
诗书画苑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从和平共处到合作共赢——中国国际法治观的认知迭代
角 色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现实意义
世界秩序
多节点世界秩序中的中国未来
王道思想与世界秩序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