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庭更和睦(下)

2009-09-10 04:43李晓白
老同志之友 2009年15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语言表达言语

李晓白

上期讲了,在把家庭问题的原因推给别人之前,要先考虑一下家庭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本期对您说说家庭成员间如何进行有效地沟通。

沟通主要指的就是言语的交流,看起来简单,要做到有效沟通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日常沟通中主要存在两个误区。

误区一:有些想法不必讲出来,对方应该能够体会、领悟得到。

即使是家庭成员之间,我们也不可能完全确切无疑地把握对方的心理,同样,对方也不可能完全把握我们的心理状况。想当然地认为对方“应该”对我们的心理状态“了如指掌”是非常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即便对方能够体会到我们的心思,但如果没有明确的语言表达,也会滋生出很多误解,导致不必要的冲突。例如,很多父母会对衰老、生病、孤独感到恐惧,但是他们不会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他们认为子女应该能够很清楚地察觉到这一点,因此一旦子女没有表现出相应的行为,他们就会感到失望、不满意。同样,很多子女也认为,父母应该能够看到他们为事业、为自己的家庭以及生计奔波的劳累和辛苦,因此就更应该体谅自己而不是无端的指责和抱怨。实际上,爱是需要不断沟通和交流的,没有人总是具有“读心”的本事,因此,我们要养成一种习惯,如果你想让对方理解你,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

误区二:沟通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样才叫坦诚、直率。

语言是把双刃剑,既能表达温暖的情感,也能给对方造成伤害。有些人说自己是“刀子嘴豆腐心”,似乎这样就可以得到对方的谅解,其实是在滥用言语暴力。也有些人喜欢采用旁敲侧击、转弯抹角、弦外之音等方式,似乎是要避免冲突,却很容易让对方误解,甚至受到伤害。

家庭成员之间的无效沟通采取的往往是“对人不对事”的做法,例如,我们经常会说:“你总是……”,“你这个人就是……”,“你从来就……”等,这是典型的评价一个人对错的方式。正确的做法是,在表达感情时要做到“对事不对人”,也就是说,不要泛化自己的评价,要时刻清楚自己的言语表达可能给对方造成的影响。“说完了就痛快了”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表达感情不等于发泄感情,要让对方知道,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错误的做法是通过抱怨和指责来表达感情,如,“我没想到你这么冷酷自私、这么不负责任”。正确的做法是描述自己的感受。如,“你做的这件事让我感到很伤心、很痛苦”。

根据上面的原则,建议您找机会与父母沟通一下,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就像您在来信中讲的那样,告诉您的父母,您觉得有些伤心,有些想法似乎没有很好地表达(不要说父母可能误解了自己云云),您对父母的健康以及晚年幸福的关切。切记:不要抱怨和指责,只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父母仍然采取挖苦、旁敲侧击等方式,跟父母说,我知道我的某些行为和态度可能让你们感到不悦,但这并不是我的本意,我希望父母能够理解我的真心。父母有时候会以一种儿童化的方式来表现,如不理智、情绪化,或者老百姓讲的“歪”,这时,子女就应该以一种成人化的方式来应对,要冷静、理性、就事论事。另外,要有耐心,不要指望父母一下子就能改变过来,如果您感到口头表达有些困难,也可以通过写信等方式来表达。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语言表达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关于冬天
老年人受家庭成员侵害维权体制改革新论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