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遇秋子

2009-09-15 09:08王荣婷
文化月刊·遗产 2009年9期
关键词:电视片包头市纪实

王荣婷

立秋这一天,遇到秋子。

于是,半个秋天,细细读过《秋子散文》《秋子诗词》《西口文化》与《大漠百家》。

秋子是笔名,实名郑少如。古稀之年,精神矍铄。

包头作为移民城市,历来是藏龙卧虎之地。且不说三百年“走西口”成就了多少人的血泪情仇、爱恨梦想。单是当年的“全国人民支援包钢”,多少人的一生就献给了这个城市

她这正经八本儿的北京城里的旗人格格,在包头市的大后山固阳一呆就是三十六年。滚一身泥巴,种一地土豆,挨过十年整,受过几世恩,享过金枝玉叶的福,遭过牛鬼蛇神的罪,用她自己的话说:“回头看看我走过来的路,红一阵、黑一阵、哭一阵、笑一阵,国兴、业旺、我荣,整个一部中国当代史。”

七十二载年华,一生荣辱,全都裹挟在包头市前行的脚步中。她舍不掉、放不下、离不开这片虽未生她,却养育了她的热土。

所以,退休以后,成立包头大漠文化艺术中心,聚拢本地的文化人,拍电视、做策划、办展览、搞讲座,凡是与文化沾边儿的事她都爱,凡是文化人的事,她都尽量帮,凡是对弘扬地方文化有利的,她都尽量参与。

熟悉或不太熟悉她的人,都喜欢热热乎乎、没大没小地叫她一声“郑大姐”,她也亲亲切切、自自然然地答应着。在包头文化人的心里,她是一面旗帜,而她始终说自己是山里人。

山里开花山外闻香,出版《大漠文化丛书》《大漠百家》《西口文化研究》等书,拍摄《中华之魂上笔端》《撼不倒的精神——五年抗震纪实》等电视片,成立包头市西口文化研究会,与《包头晚报》联合组织“再走西口路”采访活动,举办“中国·西口论坛”……一件一件做事,一步一步前行,在她周围,越来越多的文化人聚拢起来。她和他们抢救、挖掘、整理包头市散落的历史珠玑,更为包头市的文化建设建言献策,冯骥才先生也来信称赞:“向郑少如女士表示谢意和敬意,并希望他们把西口文化研究做下去……”。

这样一个师者,这样的“秋天遇到”,看她写的书,瞧她做的事,自觉笔力太浅,书写不尽,描绘不清,还是就用她的诗作结吧!

起落平生路,

多在浪中游。

而今游到江上,

黄鹤起高楼。

好上楼端远眺 :

千里烟波浩渺,

俱从眼底收。

龟蛇结连理,

两岸了情仇。

畅胸怀,

开思路,

拓坦途。

笑捧江水,

一饮直醉上心畴。

什么功名利禄,

多少世间冷暖,

抖落江水头。

顺逆撑帆起,

未必不风流!

秋子(郑少如)

1937年出生,现任包头大漠文化艺术中心理事长、西口文化研究会会长。高级农艺师。

包头大漠文化艺术中心大事略记

1996年 包头大漠文化艺术中心成立;拍摄电视纪实片《母亲的碑》获得全国少数民族骏马二等奖。

1997年 去云南、海南进行文化交流;筹办王德恭(包头当地书法家)书法汇报展

1998年 创办《人间报》;举办《大漠文化丛书》首发式

1999年 组织“包头市文化艺术团”赴新马泰港澳进行文化考察及演出活动;策划“99鹿城之夏旅游节”。

2000年 完成“鹿城包头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纪实片

2001年 拍摄电视专题片“撼不倒的精神——五年抗震纪实”

2002年 大漠书画院成立。

2003年 举办大漠百家书画展;召开“第一届西口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4年 举办“女人40”论坛;编辑“西口文化”论文集;制作电视片“一路高歌奔小康”。

2005年 参加“中国地方学研究会联席会成立大会”,“西口文化研究会”成为首批会员;参加《包头文化大市调研》讨论会;出版《西口文化研究》。

2006年 西口文化研究受到包头市委宣传部肯定;策划出版包头电视台《感悟荧屏》论文集。

2007年 编辑出版《大漠百家》;拍摄《好一个红火的红井滩》电视片。

2008年 在香港举办“草原——朗天中国书画摄影展”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西口文化》杂志出版。

2009年 与《包头晚报》联合组织“再走西口路”采访活动;举办“中国·西口论坛”。

猜你喜欢
电视片包头市纪实
电视片《零容忍》观后
大地
学科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探索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借助信息资源,加深对“笔算除法”的认识
浅论电视片中的“钩子”
关于儿童多动症的现状调查
郑州擂台赛纪实
试论电视语言在电视片剪辑中的作用
混乱实验室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