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的“侦察兵”

2009-09-17 08:06王兰洁
红广角 2009年3期
关键词:谷牧侦察兵访问团

王兰洁

1978年,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刚刚从“文化大革命”中抽身而出的中国,伤痕累累。由于国内外局势的深刻变动,中央领导纷纷走出国门,到发达国家和地区访问,在1978年掀起了一股出访活动的高潮。在一系列目不暇接的出访活动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被称为中国即将开始的大规模改革开放的“侦察兵”的三路考察团,即港澳经济贸易考察组、赴南斯拉夫、罗马尼亚考察团和西欧五国考察团。

“文化大革命”后,中央领导层形成共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包括利用国外的有利因素,加快经济发展

1966至1976年的十年动乱结束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又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指导下徘徊了两年。这种局面同广大干部群众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迅速消除十年动乱严重后果的强烈呼声极不适应,同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奋斗了几十年的早日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也极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尽快结束徘徊局面,迈出新的前进步伐,使党和国家的历史来一个根本性的转折,实现中华民族新的崛起和腾飞。

当全国上下重新把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最高奋斗目标时,中央领导层把眼光投向了国外。1977年9月29日,邓小平在会见英籍作家韩素音时说,我们已经损失了20年或者30年时间,再不能搞关门主义,不能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新的科技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那末,我们就是有希望的。1978年2月,邓小平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草案)》经济部分的会议。他指出:对于欧洲共同市场,要迅速派人去进行技术考察。对于共同市场,对于日本、美国,要专门成立一个班子,不干别的事,集中力量,专门研究。要注意国际动态,现在是对我们最有利的时机。总之,要抓紧时间,多争取一年时间都合算。3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挪威外交大臣时说,要接近当前世界科学技术水平不是很容易的事。我们不能闭关自守,我们要善于学习,要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包括国际上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要同先进国家交往合作。4月19日,在中央政治局讨论《今后八年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的规划要点》时,邓小平插话指出:我已经说了多次,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做得好一些快一些……目前的时机是有利的。粉碎“四人帮”以后,思想解放了,可以拿资本主义国家行之有效的办法为我们所用。要想一想,现在思想解放得够不够,到底还有什么障碍,看看上层建筑、生产技术方面存在什么问题。有些事情不能总在北京转圈子,一拖就一两年,要尽快研究解决。

邓小平关于走出国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思想,代表了当时中央领导层大多数人的心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包括利用国外的有利因素,加快经济发展”的思想渐成共识。在中央决策层,当时在对外开放问题上的决心已经下定,他们思索和考虑的不是要不要开放,而是怎么搞对外开放。恰好“真理的检验标准”与“两个凡是”的日益激烈的交锋打开了人们思想解放的闸门,最终促使中央领导层到国外和港澳地区去寻求开放的最佳模式。于是,在1978年,一个又一个的考察团相继从北京启程了。

国家计委向中央政治局作的关于经济计划的汇报要点中提出“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到国外去考察”的任务,掀起出访活动的高潮

1978年2月16日,国家计委向中央政治局作的关于经济计划的汇报要点中提出 “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到国外去考察”的任务,得到了中央的批准。据当时的国务院港澳办公室统计,从1978年1月至11月底,中国政府派到国外和香港考察的人员共达529批,3213人,其中专程去港考察的有112批,共824人。13位副总理和副委员长以上的领导人,先后21次访问了51个国家,连邓小平也连续4次出访,先后访问了缅甸、尼泊尔、朝鲜、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

在一系列目不暇接的出访活动中,对中央确定改革开放的决策影响较大的,是被称为改革开放“侦察兵”的三路考察团。一路是国家计委和外贸部组织的以国家计委副主任段云为团长的港澳经济贸易考察组,另一路为中央联络部副部长李一氓任团长,联络部副部长乔石和国家科委副主任于光远任副团长的赴南斯拉夫、罗马尼亚考察团,再一路就是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亲自率领的赴法国、西德、瑞士、丹麦、比利时的西欧五国考察团。以对西欧和南斯拉夫的考察为标志,中国高层的出访活动进入高潮。

1978年4月初,港澳经济贸易考察组前往香港、澳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考察组的目的很明确:探索弹丸之地的香港、澳门经济飞速发展的奥秘,吸取有益的经验。考察组成员亲眼目睹了港澳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尤其是香港在耕地和资源奇缺的情况下,却依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资金,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使考察组成员的思想倍受震撼。

5月31日,港澳经济贸易考察组回到北京,写出一份《港澳经济考察报告(汇报提纲)》上报中央。报告强调: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对港澳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报告内容称:“广东省的宝安县、珠海县紧邻港澳,发展出口商品生产,条件十分有利,是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比不上的。”提出可借鉴港澳的经验,把宝安、珠海划为出口基地,力争经过三五年努力,在内地建设成具有相当水平的对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吸引港澳同胞的游览区。报告呼吁“现在要解放思想,放手干了”,从现在起,要把经济工作放到重要日程上,作为一个重点来抓,以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6月3日,中央政治局听取港澳经济贸易考察组的汇报。汇报指出,港澳发展比较快的主要原因是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和廉价劳动力,并大胆建议:对宝安和珠海两个出口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有必要实行某些特殊管理办法”,把两个县改为省辖市,派得力干部加强领导力量;进出口直接与我驻港澳贸易机构联系,不再事事上报;两县所需原材料、设备由广东省负责,有困难的可以用贷款通过港澳进口,物资免税,手续简化;出口创汇部分留给当地;对到两地的港澳同胞和外宾只凭港澳居民证和护照,检查从宽,简化手续;恢复1967年被废止的边境小额贸易和给渔民一部分外汇。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主要领导人同意考察组的建议,华国锋还作了批示说“总的同意”,要求“说干就干,把它办起来”。港澳经济贸易考察组的报告和汇报,实际上第一次提出了在深圳、珠海设立经济特区的设想,是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思想的伟大起步。

1978年3月11日,中共中央联络部副部长李一氓率领中国共产党党的工作者访问团前往南斯拉夫、罗马尼亚进行访问。在南斯拉夫,访问团了解到南社会经济制度的特点是社会主义自治制度,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企业工人自治。企业的工人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它选出的工人委员会对企业进行管理,掌握生产、分配、人事、财务等权,经理对工人委员会负责。自治制度的基础是社会所有制。南共联盟认为,社会所有制不是国家所有制,也不是集体所有制,社会所有制的生产资料属于整个社会,为全体参加劳动的人所有。

3月31日,访问团离开贝尔格莱德前往罗马尼亚访问。在罗马尼亚,访问团同罗马尼亚高级党校、社会政治科学院、历史和社会政治研究所、劳动部、全国科技委员会的负责人举行了会见和座谈,还参观了许多工农业单位。在经济体制方面,最引起访问团注意的是他们的劳动报酬制度。罗马尼亚不用工资这个概念,这一点同南斯拉夫是相同的,但是他们用劳动报酬这个概念,这又同南斯拉夫不一样。而且,工人组织了劳动者代表大会监督工厂生产,厂长、经理、部长的工资与企业效益挂钩,考察这些人的指标也由上一级来制定。此外,用净产值代替总产值来衡量企业经营管理的好坏也是访问团此前从未听说的。总之,访问团对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总的印象是,人家这些年发展得比我们快。

4月10日,访问团回国,很快向中央提交了《中国共产党党的工作者访问团对南斯拉夫考察的报告》。这份报告全面、客观地介绍了南斯拉夫政治、经济现状和改革措施。其中指出,南共联盟把马列主义原理和本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经过不断实践,创造了以社会主义自治为中心的南斯拉夫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报告认为斯大林企图把苏联经济体制的模式强加给南斯拉夫,被铁托坚决拒绝,但南斯拉夫不失为社会主义国家,南共不失为走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党,我们过去跟着苏联否认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不对的。因此,报告提议恢复中南两党之间的关系。

中央政治局对这份《报告》极为重视,指出:“南近几年来强调计划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通过自下而上层层协调,制定社会计划。同时,南仍实行市场经济,力求掌握价值规律。南主张以计划限制市场经济的自发势力,以市场经济弥补计划的局限性。”“南共联盟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通过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在坚决镇压一切敌对势力的同时,充分发扬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的一面;发挥社会计划对国民经济的指导作用;贯彻实行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应当肯定,南共联盟是马列主义的党,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就认同了报告中提出的“同样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可以有多种模式”,这也意味着在社会主义模式的多样性问题上,中共中央的观点有了变化。这对于党内在思想认识上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起了作用,更对即将开始的改革开放工作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三路考察团中,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为团长的赴西欧五国考察团,由于是建国后中国首次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出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所以规格最高,也最引人注目。其主要成员包括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农业部部长张根生,国家建委副主任彭敏和办公厅主任李灏,北京市副市长叶林,广东省革委会副主任王全国,山东省革委会副主任杨波等,共30人。出访前,邓小平听取谷牧和钱正英、彭敏等汇报前往西欧五国访问的准备工作情况。邓小平强调:访问中,要广泛接触,详细调查,深入研究一些问题。好的也看,坏的也看,看看人家的现代工业发展到什么水平了,也看看他们的经济工作是怎样的。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经验、好的经验,我们应当把它学回来。从5月2日到6月6日,代表团先后访问了法国、西德、瑞士、比利时、丹麦五国的25个城市。一个多月的访问,使代表团成员眼界大开,所见所闻深深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

谷牧一行在西欧五国参观的项目以工业交通为主,在参观中确实看到不少先进的东西,从电力、冶金、机械,到公路、机场、港口等。就港口来说,参观了法国马赛附近的福斯新港、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丹麦的哥本哈根港和埃斯堡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不莱梅港。这些港口的共同特点是机械化程度高。此外,这次参观的电站比较多,有火力发电站、水电站和核电站,在参观中对西欧工厂、企业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获得比较深刻的印象。在农业方面,访问团注意到西欧这几个国家对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者的技术培训十分重视。比如,法国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重要的一环是重视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和培训农业人员,提高农庄的管理水平和使用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瑞士规定,只有经过一定劳动和考核及格的农业学校毕业生才能取得独立经营农庄的资格。丹麦建立了全国性的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生产单位的联络网,农业科研单位聘请的农业顾问经常为农民提供如何改进农业生产的意见,农业科研成果也通过这个联络网加以推广。谷牧在访问中多次表示,我国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主要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但同时也要虚心学习外国的一切先进的东西。

通过欧洲之行,考察团达成的共识是:我们现在具有的经济技术水平,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大体上落后20年,从按人口平均的生产水平讲,差距就更大了。6月30日,中央政治局开会,专门听取考察团的汇报。谷牧着重讲了三点:第一,二战后,西欧发达国家的经济确有很大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这些国家相比,我国大大落后了,形势咄咄逼人;这些国家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管理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第二,他们的资金、技术、商品要找市场,都看好与中国的关系,我们要很好地利用这个良机。第三,国际经济运行中有许多通用的办法,包括补偿贸易、生产合作、吸收国外投资等,我们可以研究利用。听了谷牧的汇报后,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均表示,该是下决心采取措施实行的时候了。随后,邓小平单独听取了谷牧的汇报,指示:引进这件事要做,下决心向外国借点钱搞建设,要抓紧时间。

谷牧的秘书胡光宝后来曾说:这次出访,为后来紧抓不舍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打开了思路,为创办经济特区以至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提供了不少可借鉴的东西。

考察强化了中央领导层的紧迫意识和改革意识,直接推动了国务院务虚会的召开

1978年的出访高潮是中国在封闭半封闭几十年以后,再一次打开国门看世界,再一次向西方学习。考察团带回来的信息使中央领导层的思想发生了强烈“地震”,中国这才如梦方醒,对中外经济科技之间的巨大差距有了真实认知。正如王全国后来回忆说:“闭关自守,总以为自己是世界强国,动不动就支援第三世界,总认为资本主义腐朽没落,可走出国门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你中国属于世界落后的那2/3!”

考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许多人明白了,正是在中国开展一个又一个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期间,日本经济从50年代开始,保持了近30年的持续增长,亚洲四小龙的经济从60年代开始了近20年的快速增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但没有一天天地烂下去,反而迅速摆脱了70年代中期的经济危机。相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却政局不稳,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这一系列情况使中国的领导人意识到,资本主义的那一套东西并不是大毒草,尤其是经济制度方面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华国锋要求出国考察的人共同研究,提出几条,在国务院务虚,一面议,一面定了就办。

1978年7月6日至9月9日,国务院务虚会召开,这是酝酿改革开放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研究加快中国四个现代化的速度问题。9月9日,李先念在总结讲话中提出:“为了大大加快我们掌握世界先进技术的速度,必须积极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这比关起门来,样样自己从头摸索的爬行主义,要快不知多少倍。”正是在这次务虚会上,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我国首次提出对外开放。

可以说,国务院务虚会在如何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问题上,迈出了大胆探索的重要一步。会议思想也最终反映到即将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全党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2007级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谷牧侦察兵访问团
澳门“京华青春之旅”访问团来南京玄武考察交流
蒙古国作曲家联盟访问团在内蒙古交流访问
谷牧探病
谷牧:视书如命,寻回周恩来的“宝贝”
草是春天的侦察兵
洁白桐花姐妹情——省妇联访问团赴台交流纪行
侦察兵
谷牧的最后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