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学校教育中的“三聚氰胺”

2009-09-18 09:50任定保
师道 2009年7期
关键词:三聚氰胺假话心田

任定保

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添加在奶粉中会使食用该奶粉的婴幼儿患上肾结石,致使婴幼儿受伤害,甚至危及生命。虽然此事造成的恶劣影响已经平息,但给予人们的反思还在继续。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担忧:教育是否也沾染上了“三聚氰胺”呢?其实,这并非杞人忧天。受急功近利心态驱使,只追求眼前成效,而不顾学生一生的发展,甚至不惜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事情在教育界时有发生。

单说一些学校的造假行为,就与培养人的教育格格不入:为应付各项检查,先想法搞清楚检查人员在向学生作问卷调查时都问些什么,再由专人根据这些问题并参照检查细则定出标准答案,制成一份《应知应会知识》发给学生,然后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直至人人能够背诵为止。不过,你千万不能和这份《应知应会知识》较真,因为上面的回答不都是真实的,比如,学生的家庭作业很多,每天要做两三个小时,但在《应知应会知识》的回答中,学生被要求只能写“一小时”;学校的法制副校长从没到过学校,可在《应知应会知识》的回答中,就要求清清楚楚写上某人什么时候来学校开过什么讲座,等等。这样,接受检查时人人按照《应知应会知识》上的要求作答,有关学校就能得高分。

殊不知,这高分是建立在教学生说假话基础之上的,这样做是为应对检查而不惜在学生心田播撒不诚实种子的行为,在伤害孩子这一点上,它与“三聚氰胺事件”没什么区别。学生接受了这种说假话的教育,也许一生就毁了。

教育是播种的事业,必须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要把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优良种子播入学生心田,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教学生说假话的现象呢?依我看,这原因与“三聚氰胺事件”发生的原因一样,在于“政府监管不力;有关机构、企业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没良心”。可见,教育行业也应对症下药,完善监管机制,加强良心教育,以谨防造假之类的“教育三聚氰胺事件”发生。

具体说,一是要强调检查是监管的必要形式,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对学校的检查督促工作,真正让检查发挥监督、引领和导向作用。二是要加强良心教育,强调教育良心是做教师的底线。一个有教育良心的教师,他做每一件事情都必定是为了让学生学好,而不是教学生学坏。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师德教育实效性,真正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每一个教师的日常行为中。

总之,科学的监管机制是一种来自外部的约束力量,而教育良心则是源自教师内心的精神动力。只有双管齐下,内外合一,教育才能真正远离“三聚氰胺”。

(作者单位:江苏溧水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三聚氰胺假话心田
让雷锋精神的种子扎根学生心田
把春天种进心田
在我心田
假话种种
假话在狂欢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欧盟产业拟对我输欧三聚氰胺提起反倾销调查申请
2009年化学高考模拟试题(一)
中考热点:“三聚氰胺”问题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