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口译者的喧宾夺主现象

2009-09-19 09:15林书舟
文学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译员布莱尔演讲者

周恩来总理说过,外事无小事。在口译活动中,一些译者往往由于不同原因出现了喧宾夺主、越俎代庖的现象,极有可能造成演讲者和听众的不满与信息流失或失真。目前,国内虽有一些关于口译者本身心理素质的研究,但这些文献都没有就口译者喧宾夺主这一现象进行研究。

一.口译者喧宾夺主的角色错位

1.“喧宾夺主”的类型及分析

口译者的“喧宾夺主”主要指口译者音量过大、音调过高,相对演讲者明显处于强势地位;或在口译时自觉或不自觉加上个人观点;更有甚者代替演讲者高谈阔论或回答听众问题等。

口译者出现的“喧宾夺主”情况大致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积极型”,即由于译者本身性格外向,个性极强且较以自我为中心、表现欲强造成,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出现。例如,有些单位的口译者在陪同外方参观本单位时,因为对本单位情况比较熟悉,往往直接向外方介绍情况,而不是由本单位领导先介绍,再由口译者翻译;或在宾主都比较熟悉时,口译者自己与外宾谈笑风生而把领导晾在一边。(《论非专职口译者的素质与要求》,罗建生,2005)另外,在笔者的口译课上,观察到有些同学思路太快,经常和演讲者抢词,听众提问后演讲者尚未作出反映,口译者已经替其回答:“Thank you for your question.”

另一种可称作“消极型”,译者出现该情况并非由于其主观意愿,而往往面临压力由于紧张进行的无意识的应激反应,多表现为音量越来越大,音调越来越高,潜意识想掩饰内心的紧张和不安,却没意识到声音已经压过了演讲者。加拿大心理学家塞尔耶·汉斯(Selge·Hans)认为当人遇到紧张或危险的场面或情境时,身体和精神负担过重,恰逢这时人往往又需迅速作出重大决策来应付这种危机,这时就导致应激状态的产生。在应激状态下,通过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一系列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大量产生,使机体处于充分的动员状态,心率、血压、体温、肌肉紧张度、代谢水平等都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增加机体活动力量,以应付紧急情境。紧张而持久的应激会产生过度的兴奋,注意和知觉的范围缩小,言语不连贯不规则,行为紊乱等。

根据古希腊医生希波克的气质分类,个体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巴甫洛夫的神经系统类型学也把个体分为四种:兴奋型、活泼型、安定型和抑制型,这种划分恰好与希波克的气质分类相吻合。巴甫洛夫认为,人的环境以及因它而产生的某种变化对他所具有的意义愈大,情感体验就愈深刻。由此而产生的暂时性神经联系系统的改造便引起了兴奋过程。出现“喧宾夺主”现象的译员,无论“积极型”或“消极型”,都可归于兴奋型和活泼型――两者均不够稳重,较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2.“喧宾夺主”造成的不良影响

不论口译者是“积极型”还是“消极型”出现“喧宾夺主”现象,对于演讲者和听众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该现象对演讲者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对其情绪的影响,演讲者往往会觉得尊严、地位受到了冒犯,由主角降级为配角,引发不良情绪,甚至愤怒、失控。最好的例子莫过于2006年5月22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在伊拉克记者招待会上与当地同传的“较量”。招待会刚开始,这位翻译就离开翻译席,站到了新闻发布厅内。布莱尔一张嘴,该同传就流利地把英文翻成阿文,但其声音之大足以使每个人不用耳机都可以直接听到他清晰的声音。布莱尔首相就不得不提高自己的音调,以免其讲话就被同声传译压下去。终于,一向随和的布莱尔首相终于失去了耐心,突然对紧紧尾随着他讲话的同声传译厉声说:“等我说完你再翻!”口气里透着忍无可忍,会场一片尴尬。可想而知,布莱尔首相在恶劣的情绪中回答记者问题,其思路多少会受到不良影响,甚至造成各种不必要的误会。

对于听众,口译者的“喧宾夺主”亦会影响其接受信息的态度和兴趣。巴黎第三大高等翻译学校在口译的教学实践中有这么一个项目:让学员进行一种“进入情景的练习(想象的)”,即“您在收音机里听到某条新闻……您对不懂法语的母亲说什么呢?”“对您不懂德语的同学说什么呢?”等等。这时,如果复述者没有抛开原有的image(自我形象),就会发现,他自己在兴致勃勃地描述着某一个场面,听者却毫无兴趣,因为他头脑中的从收音机里听来的图像,经过自己的加工已经和叙述出来的图像脱了节,听着自然毫无兴趣。(《试论口译译者的身份与自我认同》,陈金妹,2005)另外,同样在笔者的口译课堂上,有的同学对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采取了“转达”的方式。如:演讲者回答听众问题以后,译员对听众如此陈述“The lady thought that……”这样就把本应是演讲者和听众双方的交流转化为了第三方的陈述,拉大了距离感,实属多此一举。

二.“喧宾夺主”问题的解决和补救方案

1.“积极型”的解决方案

罗兰·巴特提出:“作者进入了死亡,创作就开始了。”我们可以这么说:“译者进入了死亡,口译就开始了。”只有译者“死”了,听众才能够完全享受与源语受众一样的图像,排除口译者产生的干扰。(《试论口译译者的身份与自我认同》,陈金妹,2005)

正如上文所说,“积极型”口译者的意识是非常清醒的,出现“喧宾夺主”现象多由于个人表现欲过强,主次不分;这就要求口译者意识到个人主观意识对口译活动的不良影响,并有意识地注意排除个人image的干扰,达到彻底地“忘我”境界。

Davis Bowen & Margareta Bowen(1984.4)就如何能够全神贯注地听给口译译员提出四项建议:

首先,你必须想听。

第二,你必须学会自我调整,不要过度紧张,同时又要保持适度的警醒。

第三,站在发言者的角度,跟上他的思路,保持对发言的兴趣,不能因为发言者的观点与你不同而反感。

最后,调动所有的感观作为补充。

笔者认为,第一点和第三点对“积极型”口译者尤为重要,必须从主观上“想听”,百分之百地努力站在发言者的角度,才能排除个人因素的影响。

再者,若“积极型”译员在口译过程中意识到自己已经出现了“喧宾夺主”现象,可以适当多使用礼貌的语句、委婉语等,尽可能平复演讲者和听众情绪,弥补失误。另外,在口译活动中,译员太多肢体语言,“手舞足蹈”,也是大忌之一。

2.“消极型”的解决方案

压力对口译的影响不可忽视,国际口译协会(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of Interpretation Conference)曾做过一次调查,调查了四种不同职业的人员所承受的压力:译员、教师、高科技工作人员与部队高级指挥员。调查结果(Mackintosh,2003)表明在这四种职业中,口译译员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最大。因此,要消除“消极型”的“喧宾夺主”现象必须消除译员的压力。(《心理压力对口译解码过程的影响》龚龙生,2006)

从某些程度上说,“消极型”的解决方案甚至比“积极型”更容易见效。“积极型”译员所表现出的人格心理学特征是个体本身具有的,因此需要大量后天努力才能克服;而“消极型”译员只需适应外界不良刺激――压力,通过实战练习和适量心理疏导可有效减轻应激反应。译员需不断提高个人语言综合水平,口译开始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了解演讲者、话题内容、听众、场地等),增强自信心,积累实战经验,勤于总结,其抗压能力必将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口译者出现“喧宾夺主”现象可归为“积极型”和“消极型”两类,然而两者都会对口译活动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两种类型的“喧宾夺主”问题都能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外事无小事,任何口译者都必须对其言行举止高度重视,自信而不是谦逊,不卑不亢,避免造成一切不必要的麻烦。

参考文献:

[1]陈金妹.试论口译译者的身份与自我认同[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2]龚龙生.心理压力对口译解码过程的影响[J].外语电化教学,2006.(108).

[3]罗建生.论非专职口译者的素质与要求[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

[4]王健英.日语同声传译教学法与译员素质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

[5]杨干福.译员在口语交际中的地位与作用[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00.(2).

[6]康宁心理咨询热线.心理生理学理.http://www.kangning120.com/xl6.htm,2006.

林书舟,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猜你喜欢
译员布莱尔演讲者
寻找开心的办法
Jokes
口译中的“现场学习”
口译趣谈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阅读自然的艺术
生日快乐等2则
布莱尔生财有道:合影收费180英镑
小区谋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