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特征及其培养方法

2009-09-19 09:15
文学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孔乙己加点语言文字

李 宏

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直接理解,它是通过长期反复训练在人的意识与行为之间建立的一种条件反射性的关系模式,是意识与行为之间的自觉的反应。培养语感是语文课有别于其它课程的个性和本质特点。

一.语感的基本特征

1.内隐性。语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但它看不见摸不着。如果不说破它,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有一定的甚至较强的语感能力,更不知道它的作用在哪里。语感好像一种潜伏在人的大脑之中的“隐形”能力。

2.基础性。夏丐尊先生在《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一文中指出,语感“为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一个人如果缺乏必要的语感,就无法顺利地进行语言交际活动。

3.恒久性。语感一旦形成,就会随时随地长久地发挥作用,它似乎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并不需要特别的注意就可以“运用”,而且不会被遗忘。

二.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

1.诵读领悟。“诵读”是语感教学的第一教学法。朗读能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的声音传递着作品的思想、情感、形象和韵味,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模仿读,能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讲解读,能从整体上熟悉内容、把握思路、了解主旨,同时触发语感,即触发对文章的结构、文章的气势和文章的质地等多方面的整体的笼统的感受。诵读是心、眼、口、耳并用的语感训练的传统方法。“悟”指语文学习中的品味、揣摩、心领神会、茅塞顿开,由“诵”到“悟”,语感便形成了。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这里的“不知不觉之间”,就是“悟”的过程。

2.语境揣摩。了解语言文字,光靠字典还不够,必须在语境中仔细揣摩语言之神妙。夏丐尊先生说:“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中,‘赤字不但只作红色,‘夜不但只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职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趣……”例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中的第一段所写清国留学生是:“实在标致极了!”要真正理解“标致”一词的含义,只有在反复诵读全文后,才能明白它的讽刺意蕴。

3.比较推敲。有比较才有鉴别。贾岛的“推敲”之改有传神之功,一字之改,词语语境的和谐幽邃之美就显而易见了。教材中有不少词句比较的阅读训练设计,把原稿与改稿作比较,“改”的艺术在哪里,这种思辨品味的过程就是语感的有机训练与积淀。例如,学习鲁迅的《孔乙己》一文,可以把“孔乙己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铜钱”与“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摸出”与“排出”作比较,体会孔乙己无钱时的尴尬与有钱时的神气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神态。

4.练笔感受。凡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都可以把对语言的点滴感受写成语感笔记。如学习朱自清的《春》后,可以在春雨中走一走,在春花中看一看,深刻理解作者语言的朴实与准确、生动与形象,然后把自己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写出来。这种训练,能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课文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从语言实践中习得语感。

5.测试验证。尽管语感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它还是可以测试的。如“他叫你明天去”一句,教师可以用变换重音的方法让学生说出所表达的不同意义。如果点的字是“他”,则表示“叫你明天去”的人不是“我”;如果加点的字是“叫”,则表示一种特别的指令方式;如果加点字是“你”,则表示“明天去”的人不是“我”;如果加点字是“明天”,则表示特定的时间。这种测试,能考查出学生的语感能力。测试后要验证正误、评价强弱。通过测试验证,达到强化正确、纠正错误的目的。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让他们记住某些事实是次要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要保证中学语文教学正确的方向,就必须抓住积淀语感这个“本”。

李宏,甘肃省会宁县汉岔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孔乙己加点语言文字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给地球加点绿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巧识妙记
加“点”歌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