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式”就业指导模式浅探

2009-09-19 05:36郑淑彬
科技经济市场 2009年7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

郑淑彬

摘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高校搞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发动机”。目前我国大学的就业指导模式主要为“程序式”就业指导。而国外采取的多为“发展式”就业指导模式,其对我国的就业指导工作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对“发展式”就业指导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就业指导;“程序式”就业指导;“发展式”就业指导

伴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凸现。目前,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普遍增加了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把就业指导作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发动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也由昔日的“统包统分”转向构建“在国家政策方针指导下, 大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在这种就业制度支配下,我国形成特有的“程序式”就业指导模式。

1“程序式”就业指导模式简介

“程序式”就业指导模式把就业指导定义成谋取职业的指导,重视指导内容的实用性、速效性,认为只要让大学生能够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 就业指导工作就算成功。它以就业政策和就业程序的指导为主要内容。在指导方法上重视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着重在通过团体咨询、举办讲座等让大学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相关的就业程序和一般的择业技巧、方法, 同时对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问题、困惑予以解答、指导。就业指导的方法较为单一、套化。

1908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第一次提出“职业指导”(Vocational Guidance)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指导的定位由原来的就业安置的短暂行为扩展到强调人生发展,求得自我的发展和完善的职业活动,形成了“发展式”就业指导模式。目前,国外的就业指导模式多为”发展式“就业指导模式。

2“发展式”就业指导模式简介

2.1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把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

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是成功的基础。所谓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对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测定, 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 设计和规划人生职业发展道路并制定实现人生目标的行动计划[1]。发展式职业指导, 不仅帮助大学生能够顺利实现就业, 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和获职业以后能够充分展示自我, 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 充分认识自己的作用和价值, 形成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因此, 要把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一年级要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对就业市场的状况进行接触和了解,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 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年级要帮助学生发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通过个性心理测试和职业适应性测试, 让大学生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 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 培养其爱岗敬业的精神; 三年级要帮助学生收集雇主资料和市场需求,参加实践, 指导和培养一部分条件许可的毕业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四年级要开展择业技巧、礼仪、心理调适等训练, 让大学生学会“包装”自己, 树立自信心, 正确对待择业中的成功和挫折。

2.2 开展大学生职业心理测试,引导学生个性与职业相适应。

开展职业心理测试,通过一些标准化问卷及座谈、个别谈话等形式, 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心理测试, 了解大学生的能力倾向、职业适应等方面的资料, 了解大学生的职业意向、职业期望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情况及原因, 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素质与特定职业的适应性程度,充分理解自我认识和专业选择之间的相互关系, 帮助学生确定择业目标, 进行职业定向, 提高自己的职业适应度, 从而为职业生涯获得成功奠定基础。

2.3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能解决自己的工作问题,还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美国人就曾明确的提出高等学校应该成为“创业者的摇篮”。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社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在就业指导中突出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引导毕业生走自主创业之路,既是就业形势的现实需要,也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要求。

3 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3.1政府

政府需要在政策上进一步深化就业制度的改革,减少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我国目前执行的就业制度还带着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毕业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就业主管部门办理"就业报到证"才能到用人单位报到就业。否则户口落户和档案接受就会有麻烦。由于传统的劳动力属国家所有观念的影响,各地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使得全国无法形成统一、规范有序的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现行的户籍制度,使得户籍关联着医疗、住房等相关利益,也阻碍了大学生的自主择业和自由流动,成为阻碍学生就业的“绊脚石”。传统的就业观念也是阻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一大障碍。政府要加强舆论引导,用健康的主流文化来教育引导大学生完成职业选择,以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3.2 高校

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调查发现,“2006毕业的本科生中半数以上未能找到工作,而最近中国人力自愿开发网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有七成的企业抱怨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其中不少企业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与他们的要求有相当的距离” [2],形成了大学生就业市场上的供求结构性失衡。因此,要求高等学校需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增强学校与社会的接轨,让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企业所需。要建立健全人才信息沟通与交流机制,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人才需求信息。通过公共宣传平台让供求双方的信息能充分畅通。要加强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多为工作在一线的辅导员和其他学生工作负责人,对就业政策能能熟练掌握。但是就业指导与服务是一项专业性、综合性很强,涉及领域较为广泛的技术型工作,作为从业人员,仅仅掌握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是不够的,还应当具有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3]。培养一批精通业务、熟悉市场、善于管理,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专门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才能使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发挥最大的作用,收到最好的效果。

3.3家庭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文化背景,使得大学生就业不仅仅是学生一个人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大学生家庭的大决定。家庭在大学生择业、就业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家庭对于一个大学生的情况更为了解,家庭成员根据每一个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完成人生重要的职业选择,并且家庭成员的意见对于大学生来说业比较容易形成影响,他们多年的人生经验对于涉世不深的年青人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根据实际情况择业也是每个家庭应尽的义务与责任[4]。

3.4 学生本人

面对目前严峻就业形势,大学生本人必须调整心态,转变“被动就业”和“依赖就业”的观念,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磨炼自己,使自己迅速成长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应正视现实,树立“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思想,积极迎接新挑战,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保义.中美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7,1.

[2]马于军.中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比较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7,8.

[3]王再军.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11.

[4]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趋势分析及对策[J].职业时空,2007,20.

[5]崔雪冬,李平,于婧.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时空, 2006.7.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分析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新型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有效需求的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瓶颈”探究
职业技能大赛对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