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原则与评价机制研究

2009-09-19 05:36
科技经济市场 2009年7期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机制研究成果

崔 荩 崔 旭

摘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是从事科研管理工作者所思考与探讨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中,合理的评价原则与完善的评价机制是保证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结果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原则;评价机制

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是科研管理工作中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一方面它影响着科研规划的制定、经费的拨转、人才的培养和其它科研活动,起着强而有力的导向性作用;另一方面它体现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与质量,反映着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么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呢?这是科研管理工作者一直在探讨和思考的难点问题。其所以难,是因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突出表现在: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其价值难以精确计算;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很难立即产生社会、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滞后性。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将以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为目标,从评价原则和评价机制入手,进行探讨和分析。

1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原则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 也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一个难题。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学科的渗透、交叉与融合的不断加强, 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越来越要求从重数量向重质量、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由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具有预测性、前瞻性、社会效益的时滞性、实践检验的不统一性和间接性, 它与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在评价的客观性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如何确保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原则的客观、科学、公正、公平, 并以此形成一个科学、健康的科研导向, 一直是广大社会科学管理工作者十分重视的问题,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原则是科研管理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笔者认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1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生命, 评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创新程度。科研工作是用已有的知识、方法、手段去探究新的知识。如果研究人员缺乏基本的创新精神, 是不可能做出优秀科研成果的。长期以来, 在我国形成了一种主流的评价模式,即职称评定、博士点、硕士点的评定、科研项目的评审都要看申报者已发论文的数量,这导致了学术研究的浮躁虚假, 八九成论文没有真正价值, 致使科研水平低下。所以,必须把创新作为评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最高标准,并且要鼓励创新、重视创新。这样才能引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上鼓励创新、崇尚创新的康庄大道, 才能真正体现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意义。

1.2 评价方法的综合性原则。

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定性评价是利用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判断通过记名表决进行评审和比较的评价方法。定性评价的优点是简便快捷,效率高,成本低,便于操作。缺点是评价专家个人的知识、经验和好恶在评价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具有较大主观随意性。因此评价结果有时可能不是完全客观的。

而定量评价是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具有客观化、标准化、精确化、量化、简便化等鲜明的特征。但定量评价往往只关注可测性的要素,事事都要求量化,有些要素勉强量化后,并不能对评价结果作出恰如其分的反映。因而,它忽略了那些难以量化的要素,把所有的要素换算为抽象的分数表征与数量计算。

定量评价方法的优点是它根据成果发表刊物的权威程度和成果系列反响来作为评价标准,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不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干扰和其他非科学因素的影响, 有助于规范评价行为。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比如成果统计上有时间的滞后效应;定量指标只能评价以公开发表或出版的科研成果, 而对于那些不宜公开发表, 但已经被有关部门采纳, 并取得明显经济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却不能充分评价;其次, 就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而言,主要采用成果发表的刊物级别、论文收录转载情况、获奖情况、成果被引证情况等间接方法测量。间接测量时采用的指标与评价目标的相关性难以完全确定。再次, 由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单纯的定性方法或定量方法都不能准确、客观地评价社科成果。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中, 一定要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1.3 评价程序的易操作性原则。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要讲究科学性、合理性, 这是首要条件,但同时也要兼顾可操作性。因此, 在设计指标体系时, 既要严格筛选评价指标,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又要简化操作程序, 使评价工作简明可靠, 易于操作。

2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机制

2.1 评价机制的内涵。

《辞海》对机制的解释是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通过类比借用此词,用来阐明一种生物功能的机制,意味着对生物的认识从现象的描述到本质的说明。可见,当机制一词是从机械构造理论中借用的,用于社会科学,指的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联系。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机制可以定义为: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工作正常运行有关的各部分(即政府、企业、社会科学工作者、社会组织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可以看出,此概念强调的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处于何种关系及如何相互作用,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评价方法、评价程序和监督体系。

2.2 评价方法

同行评议法和计量评价法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工作中广泛应用的两种方法,也是目前理论界研究的热点。

在同行评议中,专家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同行评议的优势是,专家代替了科学外行拥有了对学术问题的决策权。同行评议是科学研究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操作得当的同行评议能够对科学研究发挥巨大的激励和支持作用。

计量评价法是一种定量的评价方法, 是把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的一些内容指标化、数值化,通过对作为研究成果载体的各种文献及文献间关系的“计量”来考察研究成果。由于用客观数据部分取代了主观判断,利用计量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评价的质量,但计量评价方法也有缺点:一是过分依赖于数据, 二是易产生投机取巧, 三是易引发学术不端。

2.3 评价程序。

"所谓评价程序, 是指在评价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过程或步骤。从目前的研究文献来看, 众多学者对评价程序论述不多, 侧重于说明评价程序的重要性。相对实质评价来说,评价程序更易把握, 可操作性更强, 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道路。如果人文社会科学评价要达到实质上和理想上的公正、公平, 光靠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难以保证的,还应该从制度上加以保障, 因为“法制”比“人治”更可靠。合理可靠的程序是制度的基石, 因此, 为保证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公正、公平, 就应该制定公正、公平的评价程序。就目前的研究状况和工作实际来看, 如何制定学人公认的评价程序, 诸如专家的选择程序、评审的步骤、异议的处理程序、成果的报奖程序等, 应是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的重中之重。 [1]

2.4 评价监督体系

汉语词典对体系的解释是: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如工业体系、思想体系等。为了保证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 除了要有合适的评价方法和合理的评价程序, 还应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包括政府监督、公众监督、学会监督、舆论监督和个人监督相结合, 过程监督和随机监督相结合, 从而实施全程监督, 开展动态监督, 保证全方位监督。

参考文献:

[1]邱均平, 谭春辉, 任全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机制的研究现状与三维框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138-141.

[2]叶小梁,黄颖.如何评估基础研究绩效(一).

http://www.cas.cn/html/Dir/2003/05/04/1898.htm.

[3]任全娥.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评价比较研究.评价与管理.2007(1),1-8.

[4]袁红英.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基本原则.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4( 4):61-63.

[5]郝立忠,袁红英,张鹏程.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研究.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1(4):28-34.

[6]赵振宇.关于建立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机制的几个问题.探索,2004(2):92-95.

[7]邱均平,吴建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之国际比较研究(下).山东社会科学,2007(12):49-55.

[8]文庭孝,邱均平. 科学研究活动的社会评价机制及其演变研究. 评价与管理,2007(9):68-72.`

[9]覃红霞,张瑞菁.SSCI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之反思.高等教育研究,2008(3):6-12.

[10]陈朝宗.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机制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2(10):153 -154.

[11]韦莉莉.加强成果评价改进评价方法.

http://www.gdpplgopss.gov.cn/gdskghyb/jyjl/200606060072.htm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08JK148)论文。

猜你喜欢
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机制研究成果
我校多项研究成果荣获省、市科研奖
冀东1:25000高精度航磁及研究成果
如何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成果获ICID肯定
古代汉藏文化交流研究成果(1979-2011)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