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态研究综述

2009-09-21 09:48
关键词:金融生态研究

钟 娜 贺 跻

摘要: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金融生态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而西南地区的金融发展状况落后极大地限制了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西南金融生态情况及其地方政府在构建金融生态中的作为逐渐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就通过查阅资料对目前研究西南中心城市金融生态有关问题作一简单的梳理。

关键词:西南中心城市金融生态政府责任

1 国外研究状况综述

1.1 金融生态与金融危机研究 金融生态这个词是从生态学概念引入到金融领域所产生的。Tansley(1935)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彼此关联、相互作用并且有自动调节机制的统一整体。

金融生态的引入及所涉及的问题是我国所特有的,其研究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就笔者的查阅范围,国外直接涉及金融生态领域的研究尚未见到,类似研究,大多是围绕金融危机与风险理论和实践展开的。

Keynes(1936)认为经济中存在纯粹的不确定性,他将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归纳为信息不对称、经济主体决策的有限理性以及投资狂热,而正是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这些因素导致金融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必然。

Diamond(1983)的银行挤提模型更显著地从银行体系本身来观察金融危机,并把银行危机或金融危机直接归结于银行体系内经济主体的行为。

1.2 金融生态与金融结构研究 经济学家对金融结构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5年和1956年美国两位经济学家Gurley和Shaw合作发表了《经济发展的金融方面》和《金融中介机构与储蓄—投资过程》两篇论文;1955年Goldsmith发表了《发达国家的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于金融形态的比较实验》这三篇论文是金融结构研究的开山之作。

Gurley和Shaw认为在整个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中,赢余部门是储蓄者,亏损部门是投资者。只要经济部门之间存在着亏损和盈余,投资者从外部筹集资金便不可避免。

Goldsmith(1969)对跨度达百余年的金融发展及几十个国家的金融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创立了独特的金融结构理论。他将金融结构定义为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构成状态,指出“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构的存在、性质以及相对规模就体现了一国的金融结构。

2 国内研究状况综述

2.1 西南中心城市的界定研究 一个大的区域乃至整个国家,分布着大量性质、规模不同的城市,人们为了能在总体上了解不同城市的特点,就把城市划分为若干类型。

城市的划分,因目的、要求不同而有多种方法。有体现城市性质的职能分类,有根据城市人口数量的规模分类,有反映城市外貌的形态分类,还有按照地理、交通位置或历史起源把城市分成不同类型的。根据目前查阅的文献中,对于西南中心城市的划分大致分为四种,一是按照行政区划的省会城市来确定;二是按照地理位置来确定,即按照城市所在省份中的中心位置来确定;三是按照城市的人口规模来确定,中心城市即是在所属省份中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四是按照城市的经济总量来确定,西部中心城市即是该城市在所属省份中的经济总量在其所有城市中最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黄云鹏(1997)按照人口劳动力系统、经济系统、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综合考量来确定西部中心城市。按照行政区划的西南省会城市来确定该城市为西部中心城市,按照这个分类标准,西南中心城市为:成都、贵阳、昆明、重庆、南宁五个城市。

2.2 金融生态概念界定与研究 白钦先(2001)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申到金融领域,在国内最早提出了“金融生态环境”这一概念,认为金融生态环境是特定的金融生态环境以其环境容量和“净化”能力对经济活动会产生的约束性影响。

周小川(2004)第一次系统地将生态的概念引申到金融领域,并强调用生态学的方法分析金融发展问题,同时给出了金融生态的定义: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包括法律、社会信用体系等在内的一系列基础条件。

徐诺金(2006)则以生态学的原理为基础,对金融生态的概念进行了扩展,将其概括为各种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及内部金融组织之间存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

杨子强(2005)认为,从广义上讲金融生态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

2.3 金融生态系统的组成研究 李扬(2005)参照生态学对生态系统的定义,结合自然生态系统长期演化的结构和功能特征,把金融生态系统理解成由金融资源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构成的群落及其所赖以存在的金融生态环境共同形成的动态平衡系统。

齐严莉(2006)根据金融生态的内涵指出,金融生态系统由金融生态主体和金融生态环境组成。

匡建国(2005)认为金融生态环境包括一套界定金融生态主体的选择空间、影响和约束其选择行为的制度结构,并将其分化为硬环境和软环境。

可见,学者对于金融生态环境要素的组成意见基本一致,只是对各种要素的重要性认识上存在差异。笔者认为,各种要素之间的重要性是相对的,而且它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金融生态环境重的各要素的重要性是相对而言的,而且会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

2.4 金融生态评价方法及模型研究 ①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记为AHP)。AHP 方法是一种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测评方法。②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简记为ANN)。ANN方法是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工作原理, 将经验性知识积累和充分运用,建立能够“学习”的模型,求出最佳解与实际解之间的误差最小化。③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记为DEA)。DEA方法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 以凸分析和线性规划为主要分析工具。

3 评述

3.1 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从模糊走向清晰,从抽象变为具体。早期的研究中金融生态的概念比较模糊,没有做出细分,对于金融生态环境的描述也比较笼统。近期的研究已将金融生态环境从金融生态的概念中逐步细化,金融生态环境的内容也从多个层次得到了具体的落实。

3.2 金融生态的研究是与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相匹配的。利用金融生态的研究帮助广大学者更系统和全面地认识我国的金融问题。而以金融生态为主线来研究的金融问题往往就是金融改革的核心问题。因此研究金融生态,促进金融生态健康发展,实现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这对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3.3 金融生态环境测评的微观基础较为混乱,实证研究的规范性有待加强。虽然各位学者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定义大致相同,可在实证研究过程中选取的指标却千差万别,既有客观指标的差别,也有主观指标的差别换句话说,对于一个相同的金融生态环境构成部分, 不同的研究会选用不同的指标。没有一个统一的微观基础导致金融生态环境测评的实证研究比较凌乱。

参考文献:

[1]刘煜辉.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李扬等.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周小川.完善法律制度改善金融生态[N].金融时报.2004

[4]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向题[J].金融研究.2006

[5]林永军.金融生态建设一个基于系统论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5

[6]匡建国.完善金融生态法律制度的思考[J]金融研究.2005

[7]白钦先.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8]杨子强. 商业银行要重视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利用[ N ].金融时报.2005

猜你喜欢
金融生态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生态养生”娱晚年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