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境教学法 提高思想品德课实效性

2009-09-22 08:04郝婷婷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8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应用实践情境教学法

郝婷婷

【摘 要】 传统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着重知识轻生活、重认知轻情感、重服从轻自主等倾向。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改变这些偏差,通过视频展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进一步增强思品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法;应用实践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教育人的德育课程,而人是生活中的人,学生品德的发展不是离开生活的,他们理解品德要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开始,学生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所以新课程提出要“回归生活”。

当我们用这一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时,不难发现,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因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略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也疏忽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结果带来了教学中重知识轻生活、重认知轻情感、重服从轻自主等倾向。

那么怎么克服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这些偏差呢?笔者运用情境教学法作了一些有效尝试。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一则可以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在实际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四种途径为学生创设情境:

一、视频展现情境

多媒体信息技术既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多角度扣动学生心弦,多方位调动学生感观,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又能将古今中外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请进课堂,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深度和广度,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气息,更富时代特征。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就能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复杂事物简约化,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在讲授《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人教版九年级)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明白参加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笔者特地制作了一段关于“支教老人——白方礼”的视频,在实际教学时,学生都被白方礼那大爱无疆的精神所感动,很多学生热泪盈眶,这时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我们该如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就显得水到渠成,同时也升华了学生情感,实现了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音乐渲染情境

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情感的诱发下产生的。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音乐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语言,它能促使学生充满激情和幻想,拨动学生的心弦,具有感染作用。因此,可以利用音乐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创造宽松愉悦的环境,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距离,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倾向性,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当然,用音乐渲染情境,也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法律知识本身就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而其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更增加了学生的距离感,如何在法律部分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突破,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时音乐的巨大魔力凸现了出来。例如在讲授《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课时,笔者是通过以下四个活动层层深入、开展教学的:活动一:“我是谁”;活动二:“雾里看花”;活动三:“披着羊皮的狼”;活动四:“怒放的生命”。每一个活动我都按照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名作为标题,并播放相应歌曲作背景音乐,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学生体会到法律就在我身边。

三、表演体会情境

思想品德课程鲜明的生活化特征,决定了生活才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服务,以提升生活质量为宗旨的教学,才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才能实现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意味着知识教学应向生活教学回归,课堂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以生活事件为载体,为他们搭建多向互动、平等对话、解决生活问题的平台。学生应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感受、观察、经验、知识、思考、兴趣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生活化、个性化的过程。

让学生扮演、模拟角色,就是将生活事件充分再现于课堂,使教学内容充满鲜活的生活气息,用生活事件来激活道德知识。而赋予学生情境中的某一具体角色,让学生站在这一角色的立场上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可以使学生与材料融为一体,这就很自然地加深了学生的内心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把学生从空洞的道德说教中解脱出来,让其重归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自主建构思想品德。

《把握青春,把握情感》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框第二目的内容。笔者在讲授这节课时通过以下四个活动层层深入、开展教学的:活动一:情感回音壁;活动二:情感考验场;活动三:情感AB剧;活动四:情感畅想曲。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再现,使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从而实现本课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四、语言描述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语言艺术是传播思想、阐明道理、表达感情的工具,如果一个教师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情感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动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思想品德老师可以用形象、生动、富有哲理、情趣的语言来描述情境、创设情境。

如在讲授《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很有特色的板书:将板书设计成一把伞的形状,寓意要想防范侵害,就要提高警惕,同时具有高度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样才能为自己撑起一把遮风挡雨的保护伞,抵御不良侵害的侵蚀。生动形象的板书设计再配合富有感染力的课堂小结,既使学生把握了本课的知识线索,也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但是,我们在运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也要避免一些误区:

误区一:课堂引入过多材料,设置大量情境,使学生“目不暇接”。事实上,课堂设置的情境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应在于有没有对设置的情境进行全方位分析和深入探究,提高课堂材料的利用效率。

误区二:忽略学生这一教学情境与知识的联结点。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的时候,往往是以教学内容作为取舍的标准和依据的,考虑较多的是情境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学生这个教学的主体,使学生成了游离于情境之外的“观众”,仅仅是教学情境的观察者、倾听者、分析者。离开了学生的深度参与,没有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缺少了学生思维活动的进行,教学情境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教学价值。也许,场面依旧热闹,但热闹背后可能是学生感情的冷漠;也许,气氛仍然热烈,但热烈背后可能是学生思维的迟钝。因此,我们选择了典型的教学情境之后,还必须想方设法、巧妙处理,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总之,情境教学法把道德理论知识的阐述寓于生活实例中,创设各种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基于情境、案例和问题的探究、体验的学习,激发、引领学生感悟生活、思考人生、积极进行实践,使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实际。这种使书本知识活起来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思考与完善。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课应用实践情境教学法
大数据背景下疫苗制造业的财务共享应用实践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