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梅”花香自苦寒来

2009-09-28 07:30时金碧
电影文学 2009年16期
关键词:陈凯歌配角梅兰芳

[摘要] 《梅兰芳》是陈凯歌导演继《霸王别姬》后的又一力作,是陈凯歌在《无极》失败后的华丽翻身。导演通过细腻精致而不乏冲击力的电影语言,几近完美地塑造了梅兰芳这一传奇人物。影片虽是人物传记,却在史实的基础上大动笔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代大师寻找自己的心路历程。同时,也让观众记住了众多演技精湛的配角,为他们出神入化的表演而激动。

[关键词] 《梅兰芳》;陈凯歌;配角

2008年岁末,电影《梅兰芳》一公映,就凭借精美的影像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迅速走红全国。影片不仅创造了国产文艺片票房之最,同时也塑造了众多鲜活的、能够活在观众心目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堪称近年来的—部经典。

一、陈凯歌的华丽翻身

电影《梅兰芳》是陈凯歌继《霸王别姬》后的又一力作。导演通过细腻精致却不乏冲击力的电影语言,近乎完美地塑造了梅兰芳这一传奇人物。在《梅兰芳》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勇于创新的梅兰芳,一个有情有义的梅兰芳,一个铁骨铮铮的梅兰芳。透过梅兰芳,我们看到的是导演陈凯歌对电影语言的娴熟运用,对人性细致入微地洞察和深刻地理解。

1.影片叙事结构独特

作为一部传记电影,《梅兰芳》结构独特,讲述方式新颖,人物性格鲜明,在艺术上有了较大的创新。影片通过三段式的精心设计,极具戏剧张力的故事情节,展现了梅兰芳传奇的一生,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梅兰芳、十三燕、邱如白等极具个性的人物艺术形象。同时,影片以内在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发展逻辑作为内在结构,通过极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电影语言,再现了梅兰芳深刻的艺术背景,突出了一种人类共性,即在打开人性枷锁过程中的挣扎与无奈。

2.导演通过色彩与明暗的变换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情

色彩作为电影艺术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觉元素,对于刻画角色情感、营造场景环境氛围、传递象征意蕴和提高电影艺术的审美价值功不可没。如梅兰芳在美国首演,邱如白在雪花飞舞的街道上孑然独立,一辆辆汽车驶过,汽车的庞大阴影掠过邱如白,这样的拍摄方法将邱如白内心的压力实体化,使观众身临其境。再如日军侵华,梅兰芳身着黑色的中山装,表现了内心的低落;而当抗战胜利后,梅兰芳身着整套白西服,代表着祖国与情感的双重回归。

3.导演通过隐喻与象征来表现电影内涵

在《梅兰芳》中,陈凯歌大量运用隐喻和象征,通过影片预设的人物、事件、细节,对电影中的人物命运与精神世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与评价。如在斗戏的最后一场中,十三燕方面的场面开始混乱,再配合上略显喧闹的唱段和令人躁动的红色装束,与梅兰芳方面的蓝色冷调和恬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意味着十三燕的时代开始崩塌,那宛如黎明天空的蓝色光束照射在梅兰芳身上,象征着梅兰芳的时代即将到来。又如在梅兰芳初见孟小冬和之后与孟小冬同台唱戏时,导演都选择了在雨天拍摄,象征着爱情的到来。当梅兰芳与孟小冬在后台准备时,他们之间的走廊很狭窄,只能容纳下一人,隐喻着在夹缝之中的爱情。

在诸多的隐喻和象征中,最直观的就是片头梅兰芳大伯戴着的纸枷锁——“这纸枷锁,轻轻一弄就会破,但你却没有办法。”就是这个先辈的“纸枷锁”,成了梅兰芳一生挥之不去的印记。梅兰芳,他本一心唱戏,但外界的种种压力和障碍让他不堪重负,他在大伯给他的信中犹豫又挣扎,他不知该何去何从,最后,他放弃了纸枷锁,却获得了整个世界。陈凯歌通过对象征隐喻的把握,向人们拆解了人性的“纸”枷锁,让人们从点线面不同的角度欣赏戏曲魅力,感受梅兰芳精神,领悟人性的伟大。因此《梅兰芳》无疑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梅兰芳》可视为陈凯歌初尝商业艺术一体的转型代表影片。在经历了《霸王别姬》的荣誉到《无极》遭谩骂和嘲讽后,陈凯歌才意识到手上最玩得转的,还是那些帮助他功成名就的传统题材。于是,他选择了梅兰芳,一位享誉世界的京剧艺术大师。这是一次极具战略眼光的选择。陈凯歌在影片中把艺术与商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现文化精神追求的同时,也取得了票房上的丰收。陈凯歌成功了,那个关怀人文、关怀民族、关怀国粹的导演,带着《梅兰芳》踏踏实实地回来了。

二、配角的天下

在电影《梅兰芳》里,让观众记住的是一大堆有个性的、精湛的,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是老,中、青三代演员的精彩表演,展现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完美传承。

1.惊艳:“青年梅兰芳”与余少群

余少群扮演的青年梅兰芳,可以说是全片最大的亮点。

在扮相上,余少群扮演的梅兰芳一出场,华美俊秀的扮相就惹得台下观众屡屡感慨:活了!他的花旦扮相堪称惊艳,有一种令人屏气凝神的美艳,这种美带来的震撼,堪比当年张国荣版的程蝶衣,把一个“比女人还像女人”的梅兰芳活生生地表现了出来。

在表演上,余少群也是可圈可点。《梅兰芳》中三分之一是余少群和王学圻的戏,这一老一少的对手戏,涵盖了整个《梅兰芳》表演艺术中最精彩的部分。特别是在梅兰芳舞台戏的方面,余少群几乎撑起了大部分的江山,其自然、传神的表演,让观者早已在影片中将其视为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化身。

“余少群有先天的优势,他先学汉剧再学越剧,是小生行当出身,跟旦角只有一步之遥,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对于这位年轻演员的表演,导演陈凯歌的评价非常中肯。平心而论,在某种程度上,余少群的表现已经超越了影片主角,成为电影中最大的亮点。

2.华彩:“十三燕”与王学圻

十三燕虽以当年伶界大王谭鑫培为参考原型,但实际上更是老一辈京剧艺人的集合化身。他在双方最后一次擂台前对梅说的那句“输不丢人,怕才丢人!”不仅是作为艺人的艺德表现,更是对青年梅兰芳的殷殷期望。

影片的第一部分,讲述少年梅兰芳和当时“伶界大王”十三燕的故事,也是全片最漂亮的部分。从小梅兰芳一露面,到十三燕败给梅兰芳郁郁而终。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高潮不断,精彩台词层出不穷,出场人物的设置和性格魅力都堪称一流。尤其是结尾处十三燕和梅兰芳的王者之争,将两个人物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表现得极为细腻动人。这段戏也表现了对传统的继承、突破、创新与改变,十三燕临终前对梅兰芳的嘱托更是对梅兰芳性格成因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证明。

尤其令人叹绝的当推王学圻的表演,尽管他所饰演的十三燕戏份只在前半段,台词也常常两三字成一句,但这位老戏骨的表现几近入臻化境,老练自如地拿准了十三燕这个注定华彩又悲剧的角色,十足的派头和腔调,令人莞尔又激动,堪称近些年来华语影坛罕见的表演。影片中,王学圻演绎的十三燕张力十足,神采飞扬,无论眼神、表情、语气乃至动作,始终抓住观众的视线,让人随这个角色的嚣张而嚣张,傲慢而傲慢,也随他的逝去而悲伤。

3.锋芒:“邱如白”与孙红雷

邱如白的原型是齐如山,是梅党最重要的领袖之一。如果说真正的齐如山是“戏袋子”的话,那么电影里的邱

如白则更像一个既是超级明星的经纪人,又同时是超级粉丝的人物。

作为《梅兰芳》第三章的主角,邱如白是陪伴梅兰芳,贯穿全剧的另一个中心人物。在梅兰劳怕败犹豫时,是他鼓励梅兰芳,“只管一万,不管万一,才能不败”。是他最早推动梅兰芳寻求艺术自由、打破僵化枷锁,又是他让梅兰芳在他的手中戴上了他的纸枷锁。是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梅兰芳是不朽的”。为了了解梅兰芳,邱如白竟用了一生的时间,“你想做一个凡人,也许你一直就是个凡人……”

孙红雷,把邱如白这个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绝。甚至可以说,孙红雷是这部戏事实上的男主角。确实,按具体戏份来讲,孙红雷所扮演的邱如白是戏份最多的一个,从进步青年到成为陪伴梅兰芳大半生的经纪人,再到最后与之因为误会决裂,时间跨度近30年,的确是风头最劲的事实男主角。从演技上来看,无论是造型还是气质,孙红雷演来都丝丝入扣,一点也不牵强。他对于邱如白这个角色的性格把握准确到位,在一些细腻情绪上的拿捏更是令人惊叹。孙红雷,以其充满爆发力的表演,证明了他作为一个实力派演员的功底,确可称得上是锋芒万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孙红雷用他的演技完美演示了这一点。

三、“梅”自芬芳

《梅兰芳》创造了一个艺术境界中的人,这个人的丰富性甚至不亚于历史现实中的梅兰芳。影片超越了历史真实的层面,而更多地进入到了人物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和内心世界。“准要毁了梅兰芳的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在电影里,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梅兰芳经过的各种人和事,而是梅兰芳的“孤独”“恐惧”,在“神”与“人”之间的某种挣扎。正是在这样的内心冲突与挣扎中,电影丰富细腻地表现了梅兰芳一生越来越内敛大气的成长。可以说,陈凯歌将中国电影的人性探求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影片以畹华在夜里偷读一封大伯写的信开始。这封信也是梅兰芳一生中最重要的信,读过无数次,也无数次,从中得到领悟和力量,——那是一个“纸枷锁”的故事:太后大寿,全官着红装,惟大伯因舅母过世,身上不敢见红,从而被太监鞭打,并被戴上一副薄薄纸枷锁,破损的话就性命不保。那个岁月里,大伯自知戏子是“下九流”,由此力劝梅兰芳离开梨园行。但影片后部分也透露了信的另外内容,那就是:“或许你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那就勇敢地走下去吧”。

或许梅兰芳从那时起,就成为一个有使命的人。

人们常说“不经风雨难见彩虹”,人要成才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梅兰芳的艺术之路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为了演戏,为了演好戏,梅兰芳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还有十三燕,一个老戏骨,更教给了梅兰芳很多很多。他说的那几句话不时响在梅兰芳耳边,“输不丢人,怕才丢人”“等你大成了,一定要大大方方地提拔提拔咱伶人的地位”“不能让座儿觉得我们朝三暮四”。梅兰芳做到了。或许是梅兰芳的执著打动了上天,梅兰芳的奇迹出现了:梅兰芳的美,打动了无数的人。

然而,在他光华表面的同时,是只有他自己知道的孤独和难于摆脱的宿命。外部的膜拜与功名如枷锁挟持着他,平凡的心成为一种奢望。因为“他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儿(观众)的。”影片不仅展现了一位作为艺术家的梅兰芳,同时也展现了一位作为普通人的梅兰芳的精神追求和心灵痛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兰芳》塑造的是2008年的梅兰芳形象,如一枝红梅,傲雪挺立,凌寒绽放。《梅兰芳》成功了,陈凯歌也成功了。《梅兰芳》以其丰厚的内涵,对人性的深度阐释,不仅上演了近年来少有的“叫好又叫座”的奇迹,而且也给国产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杨新贵.《梅兰芳》电影的精品意识[J].电影艺术,2009(01).

[2]南彩虹.电影艺术的色彩审美功能[J].电影文学,2009(04).

[3]郭鹏群,杜芳.《梅兰芳》:人性传奇的深度演绎[J].电影文学,2009(03):59-60.

[4]张煜评电影《梅兰芳》[J],当代电影,2009(00,[作者简介]时金碧(1977—),男,安徽阜阳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现代文学、比较文学。

猜你喜欢
陈凯歌配角梅兰芳
梅兰芳评传
一个三角函数配角公式及其应用
女儿歌
“配角”也点睛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故事里的那些配角们
陈凯歌 大师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