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生写作兴趣的几种方法

2009-09-30 05:25何秋霜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4期
关键词:办报后进生报纸

何秋霜

一、口头发表,让学生感到“我还行”

口头发表,具有方便、灵活、经济,对习作质量要求不高等特点,是“后进生”发表作文的主要途径。目前,每个教学班有学生,少者二、三十人(乡村),多者七、八十人(城区).由于学生习作水平差异性大,尤其是后进生(差生)很难有交流展示自己作文的机会。他们看不到自己的进步,饱尝着失败的痛苦。如果教师在班上搭建一个以“后进生”为主体,让“中、优生”共同参与的口头发表平台,再给“平台”取一个“后进生”喜欢的,好听的名字(如小喇叭广播,习作之声等),让“后进生”在小组或全班自己读自己的作文。读后,老师、同学再及时加以鼓励性的点评(如,某同学在某些方面有了哪些进步,如果再注意些什么,你的作文就更棒了)。在点评中,让“后进生”既享受习作的快乐,又明白努力的方向,感受到“我还行”!

二、办报发表,让学生感到“我能行”

中等学生约占班级总人数的三分之二,是班级教学的主体。自办报是他们发表作文的主要阵地,是培养他们成就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形式主要有学生个人报、组报和班报三种。1.学生个人报:要求全体人人学生参与,报名、题花、栏目由学生自主决定,报纸内容主要是同学和自己的习作;报纸大小和办报周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中等学生一般可半月一张。2.组报:是指组内几个同学共办一张报纸,主编、编辑由组内同学轮流担任,同学之间既分工又合作,扬长避短,确保报纸质量。组报的质量通常高于学生个人报,是中等生发表作文的重要平台。3.班报:是班内级别最高的报纸。为了保证它的权威性,建议成立编辑部,由编辑部组稿,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尽力让中等生有盼头,能尝到甜头。值得注意的是办报不是目的,在办报后,要及时开展经常性的读报活动,在读报过程中,让学生享受到习作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让中等生培植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三、编书发表,让学生感到“我真行”

在中等生面前,优生总想展示自己,希望老师能给他们机会。而“编书发表”这一平台的建立,正是优生所需要的。编书发表要做得一本正经,像模像样。笔者建议在机构上设立编辑部,教师任顾问,学习委员任主编,优生担任编辑;在编书前,让优生收集平时习作中的优秀作文,先由小作者自己修改,再由编辑(优生)修改,最后由主编在征求老师的意见后定稿;在编书时,教师要做适当的指导,最好一学期出版两册;在编书后,还要注意开展读书活动。在编书和读书的过程中,优生既为自己服务,又为其他同学服务,能树立起自豪感和成就感,感到“我真行”!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县化肥厂职工子弟学校

猜你喜欢
办报后进生报纸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报纸
不变与变——政治家办报理论的发展与实践路径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如何对待后进生
对树立“开放”办报理念的几点思考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