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009-09-30 05:25鞠益臻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4期
关键词:餐桌上服饰差异

鞠益臻

《初中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首先要求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想带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成能力。我们培养的学生每时每刻处在社会生活的环境中,他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地会面对现实生活,都要增强生存与生活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包括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欣赏生活、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地理课主要要培养“善于生活的公民”,它能帮助学生认识现代社会中各具特色的人文地理景观,增强“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从而学会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把握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

首先,让学生感受到人们的服饰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们,全年都穿非常单薄的衣服;生活在温带地区的人们,一年四季服饰变化很大,冬季衣着很厚,而夏季衣着单薄,春秋两季穿毛衣毛裤。不仅不同温度带服饰存在差异,同一温度带也存在着差异:阿拉伯半岛的贝都因人,身着宽大的袍子,且妇女外出时要面戴黑纱;生活在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身着毛皮服装;我国的藏民穿一个胳膊的不对称服装。形形色色的服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关。

人们的饮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如我国由于降水的差异,不同地区农作物品种上存在差异,所以饮食上存在差异,呈现出“北面南米”的饮食习惯,所以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粽子、竹筒饭、椰子饭就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主食;而在我国高寒的青藏地区,由于“高寒”,所以男女都喜欢饮酒,其目的是祛寒;欧洲畜牧业发达,所以人们餐桌上以肉、蛋、奶类为主;日本是岛国,所以餐桌上常见食品是鱼类,所以人们日常饮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由于热量条件和降水条件的差异,使不同地区建筑风格各具特色:湿热的东南亚,人们住高架屋;干旱的阿拉伯,人们住帐篷;严寒的西伯利亚,人们住木屋;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人们的住处是窑洞。不同地区的建筑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学习地理对出行很有帮助。学生掌握了看地图的方兴未艾,外出旅行时就会选择地图,如自驾车时需要看卫星导航图、去公园游览时要看导游图、行军打仗要看地形图、了解国际时事要看世界政区图,在地图上估算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等等。

在实际教学中,贯彻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培养学习兴趣方面很有帮助,因为兴趣是很好的老师。五彩缤纷的生活,多种多样的社会现象,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地理贴近生活,使学生感觉学习地理有用,是地理教学中首先应该注意的问题。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镇中学

猜你喜欢
餐桌上服饰差异
相似与差异
餐桌上的甜蜜进化史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餐桌上的宇宙
雪人的服饰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餐桌上的爱
餐桌上的忧与愁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